為何張良、蕭何、韓信對史上第一大混子“劉邦”不離不棄

從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劉邦四十多歲還沒結婚,每天喝酒玩女人瞎胡混,後來做個泗水亭長不亦樂乎,可見其並無大的志向。在一次觀看秦始皇巡遊團隊後受了刺激,大發感慨:男人就應該像這樣威武啊!可是這在當時看來就是一句牢騷,之後的劉邦結婚生子平淡度日。

四十七歲的劉邦工作失職放走囚犯,被逼無奈落草為寇,本來是被沛縣縣令詔安,可是縣令突然反悔要殺劉邦,為了自保無奈之下殺了縣令解放了沛縣,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受秦朝暴政壓迫已久的百姓紛紛參加了這支隊伍,此時已有三千多人,為了統一管理以蕭何為首的管理層推舉劉邦做了領導。史書記載劉邦是這樣說的:我本來是不想當這個領導的,是大家苦苦相求,我沒有辦法才隨了大家的心願。

為何張良、蕭何、韓信對史上第一大混子“劉邦”不離不棄

有人認為劉邦這話說把自己說的太高大上了,其實不然,在當時的團隊裡不是沒有人強過劉邦,蕭何、曹參的能力絕對在他之上,可是大家都不敢,因為這是造反,不成功會被滅九族的,劉邦此時充愣被利用的成分比較大。

劉邦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學習能力很強,虛心接受批評認真改正錯誤,這是非常難得的領導人才,後來他慢慢做大,蕭何一直都是他背後的大管家,兩人互相信任所以蕭何一直就跟著劉邦。攻破秦都劉邦暴露了本性,搜刮財寶入住後宮差點精盡人亡,樊噲就直接罵他就這點出息早晚死在女人身上,可見此時的劉邦還是那種能快活就快活一會兒的思想,好在張良苦口相勸才戀戀不捨地退出秦宮。

為何張良、蕭何、韓信對史上第一大混子“劉邦”不離不棄

滅秦後項羽分封天下,劉邦被安排到了崇山峻嶺土地貧瘠的關中,可是他一點脾氣也沒有,燒掉棧道以求自保,根本沒有和項羽抗衡的信心,部下們也都覺得跟著他沒前途紛紛跳槽了。此時準備另謀高就的韓信被蕭何追了回來,舉薦給劉邦做了大將軍,韓信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忽悠一通”給劉邦壯膽,他分析了項羽的弱點和劉邦的有點,對比之下劉邦信心百倍,決定與項羽展開楚漢爭霸!

韓信屢獲奇功被封為齊王,其軍事實力成為劉邦和項羽爭霸的秤砣。然而他最終還是支持弱勢劉邦滅了項羽,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 鄉利倍義乎!”,意思就是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劉邦給的,所以堅定的支持漢王。

為何張良、蕭何、韓信對史上第一大混子“劉邦”不離不棄

並且後來韓信和劉邦也有個一次對話,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這番話說明了韓信打心眼裡認為劉邦的領導能力是上天賦予的,不是通過努力就可以取代的,憶故人對迷信的恩理解,韓信覺得他被劉邦駕馭老天爺安排的。

為何張良、蕭何、韓信對史上第一大混子“劉邦”不離不棄

而張良本是韓國貴族,身份嫌貴學識淵博,為何也會為一個沛縣的小流氓服務一生?劉邦曾經評價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早期張良曾說過“沛公殆天授”,就是劉邦一點就通的領悟能力和善於把握時間的通透勁兒是老天爺給的,這點其實和韓信很像,這也是古人看人用人思想的重要部分。

而實際上張良曾經在項羽分封天下後,就離開了劉邦去了自己的故土輔佐韓王,可是項羽隨後項羽殺死了韓王及其後裔,這讓張良徹底失去了復國的機會,所以堅定的跟隨劉邦爭奪天下,消滅項羽為國報仇。

劉邦在創業的路上語氣可謂是出奇的好,一幫賢良之才用心的輔佐,屢敗屢戰說是劉邦性格的頑強敢於拼搏,不如說是團隊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在成功的路上要想屹立不倒,首先要建立一個堅實的團隊,就算你掉了隊也會有人把你綁著推到前面。


注:來源網絡,僅作分享,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