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助念法器,大有講究

佛教常識:助念法器,大有講究

印光大師關於助念法器的開示:

唸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臨終助唸的法器是很講究的,跟我們平時念佛團當中唸佛不一樣。平時念佛,一般以木魚為主,或者引磬木魚配合起來,但是印祖這裡告訴我們,臨終助唸的時候,不能用木魚。

木魚主要是為了破我們的昏沉,因為它的聲音是很濁,刺激人的。臨終的人,精力念力比較羸弱,如果這樣一直刺激他,對他不是很好;而引磬的聲音非常清亮,非常好聽的,聽之令人心地清淨,它沒有木魚的嘟嘟刺激人神經的副作用,所以我們臨終助唸的時候引磬就可以了。

通常我們唸佛引磬,引磬敲法也有它不同的方法,一般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引磬敲在“陀”上,如果木魚引磬平時配合起來,在陀上引磬敲一下就可以。當然你如果單用引磬一種法器也可以這樣,比如“南無阿彌陀佛”,每一聲佛號就在“陀”上敲一下引磬。當然你如果分開來,有些敲二下這樣也可以,但是敲得太多了就不太合適,這個聲音聽得就很亂,所以一般情況下就在“南無阿彌陀佛”的“陀”上敲一下可以,或者就敲二下。

佛教常識:助念法器,大有講究

弘一大師的體驗:

以餘經驗,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聲尖銳,刺激神經,反令心神不寧,盡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鐘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能起肅敬之念。

關於引磬的用法,弘一大師他老人家有他自己的經驗之談。一般臨終人適合用引磬,按照印祖這裡講的可以了,但弘一大師也說,對這些神經衰弱的、怕受刺激的,木魚引磬這些都不合適,引磬畢竟還有點清脆,還有點尖的,這也不合適。

弘一大師就建議用大木魚,聲音非常渾厚的,它沒有刺激性的,小木魚這樣嘟嘟嘟聲音很尖,聲音比較尖這樣刺激人,而大木魚就像洪鐘似的,不會刺激人,對這些神經衰弱怕聲音的臨終病人比較適合。

佛教常識:助念法器,大有講究

《佛祖統紀》第三十三卷記載,智者大師臨終時,語維那言:“人命終時,得聞鐘磬,增其正念,惟長惟久,氣盡為期。”

智者大師在臨終的時候,跟維那說: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聽聞到鍾、磬的音聲,會增加臨終人的正念。

佛教常識:助念法器,大有講究

宣律師《四分律行事鈔》雲:“若終亡者,打無常磬。”

道宣律師開示,一個人即將命終要打引磬,這時候叫無常磬,因為生命即將終了,聽到引磬的聲音,就知道起唸佛的正念。

佛教常識:助念法器,大有講究

《增一阿含經》雲:“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

《阿含經》言,如果敲鐘,一切惡道受苦的眾生聽聞會止息諸苦。聲音能夠讓眾生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鍾、磬這一些聲音能讓惡道眾生息苦,我們在人間當然很難體會。但是我們在人道,聽到鍾、鼓、磬或其它清淨的聲音,心境就會隨之改變。惡道當中受苦,聽到鐘聲止息諸苦也是同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