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失色的《紅色》

因長期駐外,國內2015年前播放的許多電影電視劇於我而言,都是新品。

退休後還是整天瞎忙,幾年下來也沒補上多少,《紅色》算其一。

筆者以前對這部諜戰劇並不知曉,是看到多個版本的十大國產諜戰片排序,由徐兵、孫強編劇,楊磊執導,張魯一、陶虹主演的《紅色》名列其中,豆瓣評分甚至高達9.2,因此激活了一顆好奇心。

《紅色》簡介:“1937年冬天,淞滬之戰落幕,上海淪陷。為了幫助我黨游擊隊員炸燬日軍的軍火船,運出被扣押的醫藥物資,會計師徐天被裹入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廝殺。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精神感染了徐天。原本只想過普通人平凡生活的他,想要嘗試著幫助這些革命者完成未完的心願,將這批醫藥物資轉交到黨組織手中。從此,徐天開始了與日本軍官影佐、總華捕老料、黑社會金爺等幾方勢力險象環生的較量。雖然環境艱難,但徐天並未放棄。在黨組織的幫助下,最後徐天打敗了影佐,成功將醫藥物資交給黨組織。同時在行動中提高了自己的覺悟,最終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成就了一段浪漫的紅色傳奇。”

既然冠名十大,《紅色》理應有高明之處。為了滿足好奇心,筆者花了十幾個晚上突擊看完。

筆者的觀後感是:瑕瑜互見,褒獎過頭。

《紅色》值得肯定之處在於:編劇和導演絞盡腦汁講述民族熱血、男女柔情、里弄小景、兄弟俠義,故事情節因而複雜曲折,驚奇懸念因而層出不窮。懸疑與推理,是編劇和導演絞盡腦汁想突出的兩大特色。

《紅色》破綻和敗筆在於:三方(國共日)諜戰內容老套雷同,熱血與柔情故事曾似相識,個人英雄主義厲害到邪乎,故弄玄虛讓《紅色》失色。

其一,男女主角似乎都是諜戰奇才,曠世稀有。

貌似羸弱、書生氣十足的男主角,集破案神探、諜戰專家、孤膽英雄於一身,各種專業知識無一不通,各種殺人技巧無一不精,各種鬥爭手段無一不會,犯罪現場看一眼就真相大白,敵人陰謀一聽就腦洞大開還能舉一反三,槍械拳腳肉搏均是頂尖高手,敵我雙方一干人等皆被其玩弄於股掌之中。

如果說男主角曾經過專業訓練、一身好武藝事出有因,那麼女主角的天生鬼才就太不可思議。弱不禁風、單純善良、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女主角,到醫院走一趟,現場就可以設計出連環精巧機關,殺傷大量鬼子;到夜總會看一圈,就能佈置出電死大漢奸的陷阱;僅憑一己之力,就利用青黴素過敏的弱點幹掉了日寇大人物......想象力豐富,故弄玄虛,違背了基本常理。

其二,上海里弄的閒人小事戲份過多,沖淡了主題韻味,被人為拉長的片集令人打盹。

《紅色》劇本中,特地佈置了一個上海里弄場景——同福裡,專門給男主角一家配上裁縫、理髮匠、啞巴修鞋工及兒媳婦等多個鄰居。這個小里弄,承載了很多劇情,幾個配角演員頗有功力且發揮超常,把上海人的性格德行和弄堂百姓的家長裡短,演繹得惟妙惟肖,時有噱頭令人噴飯。但是,同福裡的故事囉裡囉嗦,那些個鄰居也婆婆媽媽,到頭來綠葉風頭蓋過紅花,弄巧成拙。如果將同福裡的故事剝離出來,專門搞一個反映上海里弄日常生活、人情世故的電視劇,估計票房不會差。

其三,國、共、日的三方地下鬥爭像過家家,缺乏真實感。日本特務機關首腦影佐,剛愎自用、沉溺戲弄;軍統諜報人員頭腦簡單、好勇鬥狠;共方人員吉人天相,逢凶化吉。部分情節閉門造車的主觀意識太強,看似撲朔迷離,實則牽強生硬。

其四,片名生澀費解,太失分。

筆者不解片名為何叫《紅色》,是因為男主角有暈血和紅綠色弱生理毛病?男主角撿到女主角紅色圍巾?那本記有共方7人名字的紅色筆記本?還是在編劇和導演心裡,這就是一部浪漫的紅色傳奇?

查詢得知,有一家之言認為:“紅色是區別詞,和名詞很像,但不能做主語和賓語;和形容詞很像,但不能做謂語,不能受程度副詞修飾,所以又叫非謂形容詞, 這類詞表示事物的特徵和分類、只能修飾名詞作定語。”

紅色,不是名詞,不是動詞,甚至不是真正的形容詞,卻被選為電視劇片名,這需要廣大觀眾具備多麼豐富的想象力。

很多兩個字的諜戰片名,要麼有意境有寓意,要麼刺激生懸念,容易讓人理解,激發觀眾想象,比如:《潛伏》《懸崖》《風箏》《暗算》《面具》《驚蟄》......而《紅色》,讓人不知從哪個方面積極配合編輯和導演天馬行空的創作靈感。

在世界範圍綜合比較,我國諜戰片的整體水平不高,《潛伏》《懸崖》《風箏》《偽裝者》《黎明之前》《暗算》等,已是我國影視界殫精竭慮的佼佼者,《紅色》顯然無法與之並肩,最多隻能劃歸為“二等品”。“十大國產諜劇”之譽,過了。

劇評:失色的《紅色》

(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