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溫邪入營血,蒙閉淸竅(乙腦)肝風內動驗案

暑溫(乙腦)症驗案四

郭俊田醫案:溫邪入營血,蒙閉淸竅(乙腦)肝風內動驗案


楊某,女,4歲,偃師瑤頭村1964年7月31診

患兒母親代述:患兒於5天前發焼嘔吐,未加註意,昨日下午發燒加重,相繼高燒,昏迷,抽搐不止,頸項強直,兩手抓空,躁動不安,高歌譫語,咬牙、口眼歪斜,兩眼球上翻,牙關緊閉,不進食,曾流鼻血一次,大便五天未解。

診斷:脈洪數有力,舌質降紅、無苔。檢查:體溫39.8℃,脈搏136次/分,呼吸30次/分,四肢亂動,檢查不能合作,眼球上視,神志不清,咬牙,譫語,脊柱強直,抽搐,瞳孔等大。對光反射存在,腹壁反射存在,巴氏徵(+),克尼格氏徵(+)。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13900/mm2。嗜中性粒細胞84%,淋巴細胞16%。腦脊液清晰透明,細胞144個,蛋白(+),中性66%,淋巴34%,氯化物正常,糖50%,

辨症:邪入營血,蒙閉清竅,熱邪傷陰,致肝風內動。暑溫(流行性乙型腦膜炎)。

治則:清營涼血。犀角地黃湯加減。

處方:生石膏60克,生地黃12克,玄參10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鉤藤10克,知母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白殭蠶10克,全蠍16克。一劑,水煎頻飲。安宮牛黃丸每次一丸,六小時一次。

西藥用青黴素20萬,4小時肌肉注射1次,鏈黴素0.25g,12小時肌肉注射一次,魯米那50mg肌肉注射;開塞露一支灌腸;5%含糖氯化鈉300ml,維生C:500mg,氫化可的松50mg靜脈滴注。

8月1日複診:用上藥後無明顯好轉,灌腸後解大便一次,體溫39.2℃,上方加地龍10g,蜈蚣1條。安宮牛黃丸繼服。西藥停止使用。

8月2日複診:患者仍昏迷,但有時清醒,抽搐,咬牙仍有發作,腹脹減輕,體溫降至38.2℃,舌質紅,無苔,脈數。治療同上方,一劑繼服。

8月3日複診:患兒神志清醒,項強緩解,食慾增加,但牙關稍緊,有輕度抽搐,三天未解大便,脈微數,體溫37℃。治療同8月1日處方,繼服兩劑。

8月5日複診,患兒神志清醒,口能張,會說話,能進食,大便通暢,腹軟,矢氣頻轉,四肢活動自如,頸項稍強硬,輕度抽搐兩次,體溫37.5℃,舌質紅,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除風。

處方:當歸6克,白芍10克,玄參10克,山萸肉12克,龜板15克,石斛10克,全蠍10克,白殭蠶6克,牡蠣10克,麥冬10克,地龍10克,三劑,水煎服。紫雪丹每次1.5克,每日服三次。

8月9日複診:上方服6劑後,一切症狀均消失。停藥觀察兩天,無不良反應,要求出院。

按:暑溫(乙腦)多發生在夏秋季七、八、九三個月,但以七、八兩個月為高峰。此季節氣溫高,雨水多,溼度大,病邪易於擴散,傳染力最強,多發生於10歲以下的兒童,年長者也有發生,但較少。因“長夏暑溼當令”氣候炎熱,兒童機體脆弱,易傷暑邪,暑熱之邪傷人之陰,使筋脈失養,而發生抽搐,暑邪入於營血而出現神昏譫語、衄血或皮下有瘀血斑等症狀。

此病早發現、早治療恢復較好,邪在衛分以清涼解毒為主,邪在氣分以甘寒清熱為主。二者恢復較快,愈後無後遺症。邪在氣營以清氣涼營兼解毒為主,佐以鎮靜除風,配合西藥治療,恢復尚很滿意,很少有後遺症。邪在營血,病情較重,以清營涼血為主,佐以養陰,但病情複雜多變,後遺症和死亡率較高,合理治療,後遺症也很難倖免,應特別慎重,必須加強護理,時刻觀察病情,如出現熱傷津液,肺氣陰津不足,不能敷布津液而出現心陰心陽衰微,以益陰回陽為主,必須採取措施中西結合進行搶救。筆者在臨床實踐中所遇到此證,凡出現胸高氣喘或聲如拽鋸者十無一生,這僅是筆者的膚淺見解。

注:“自動轉側徵”,是筆者在臨床實踐中所發現的,因患兒項強不能仰臥,如強迫患兒仰臥,患兒則自動側臥。餘以此命名為“自動轉側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