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和平時期也要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局座對戰爭動員和國民經濟動員持續研究了十幾年,撰寫了大量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結合當前抗擊新型肺炎的形勢,選擇其中一些內容進行連載,供大家參考借鑑。


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和平時期對商船資源和運營狀態進行有效的動態的和實時的控制與管理,是戰時進行有效動員和徵用的前提。否則,戰時徵用和租用就無從談起。在這方面,馬島海戰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鑑的經驗。

為什麼和平時期也要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1、加強管理,提高對商船的控制度。掌握船情,保證徵用的順利實施。英國軍事實力和財力都較為有限,因此更強調海軍的建設要壓縮支援勤務部隊,戰時廣泛使用民間資源。

英國防部根據北約應急海運計劃,擬定由具體的商船徵用預案,將戰時可能徵用的商船分為三類,即:經濟海運船(主要是各種散裝船)、可參與作戰支援和補給的船隻,以及能滿足海軍或軍事特殊需要的商船。

在法律的制約下,通過海軍主管的海運國防顧問委員會與在英海運總會註冊的船主密切協作,定期加以修訂,落實到具體船隻,並用計算機進行分類管理以便戰時根據不同需要作出迅速徵用決定,如“烏干達”號客輪原為訓練船,有寬敝的教室和宿舍,適於改為病房,馬島海戰期間,該船僅用三天時間便改裝為醫院船,開赴馬島。

為什麼和平時期也要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美國針對船隻不足,列入戰時動員的商船平時比較分散、難以快速集中等弱點,從1973年開始,在軍事海運司令部的海運船隻和從事外貿運輸的商船上裝備了商船快速定位系統,每天向有關部門報告船位、航向、預計抵港時間以及油料使用等情況,船隻也隨時獲得氣象導航資料和行動命令等。

2、對商船實行軍事化管理和軍事演練。蘇聯為確保商船在戰時能迅速轉為軍用,對商船採取高度軍事化的管理,針對蘇聯四海分隔、互不相連的特點,每個海域與艦隊對口設置聯合海運公司,使每個艦隊都有相應執行軍事任務的商船隊,海軍總司令對商船具有指揮權,海軍在海運公司和船隊派有軍事代表,海軍職業軍人輪流在商船上工作。

為什麼和平時期也要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商船船長和船員可隨時根據命令穿上海軍制服,編入海軍輔助船隊。蘇聯商船船員均為海軍後備役人員,由海軍提供無償培訓,軍事訓練主要內容包括:武器的使用、軍用裝備運輸知識、作戰指揮、海上戰情處理和無線電通信等。商船經常參加海軍軍事演習和通信演習,其中,小規模通信演習每月舉行一次,大規模通信演習每年舉行兩次。1969—1982年,前蘇聯共進行百餘次通信演習,參加的商船約6000艘次。

美國海軍定期舉行海運指揮所圖上作業訓練和海運實兵演習,海軍每年舉行一次例行全球範圍的海軍航運演習和3—4次圖上作業演習,目的在於檢驗海運船隻的通信聯絡和商船廣播網的效能,提高海軍航運指揮控制系統對海運的全面指揮控制能力。

為什麼和平時期也要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海運實兵演習每年進行一次,以檢驗海運緊急動員秩序、訓練海運人員、提高海運機構效能。值得提出的是,美國除了進行被徵用的商船的訓練和軍事演習外,還注重對政策、體制和效率的檢驗,這種動員演習上自國家指揮當局、國防部其它有關部委、各職能機構、各軍種,下至具體管理和執行部門、乃至被動員的個體,從中發現政策、體制中的問題,檢驗從上至下各個環節的戰備狀態和工作效率。

商船軍用,除組織上和技術上的軍事化外,還必須有行動和素質上的軍事化,才能保證戰時協調行動,步調一致。英國船員平時必須接受戰時服役教育和必要的訓練,部分高級船員被編入海軍後備役,每2—3年必須參加20天的軍事訓練,或配備至被徵用的商船。海軍平時也裝備少量商船作為訓練使用。

為什麼和平時期也要加強商船的控制和管理?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海軍每年都與商船進行聯合軍事演習。1930年,英戰後最大的一次增援駐西德萊尹菌的演習中,參演的商船出動約100個航次,運送了近半數的參演部隊(15000人)和幾乎全部車輛(12500輛)。

——摘自摘自1990年代

《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與實施》

張召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