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區高溫乾旱持續,農民種地該何去何從?

鄉村小名


農民遇到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這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今年不但河南地區高溫乾旱持續,我們魯西南地區也是一直遭受著乾旱的襲擾。老天爺不下雨,誰也管不了他,但咱農民總不能因為乾旱把地摞荒吧。

記憶中,遇到的乾旱年份還真不少。過去,水澆條件差差,也沒有機井,老百姓基夲上是靠天吃飯。遇到乾旱年份,就算是肩挑人拉的運些水,也只能是栽個紅薯呀,種點瓜菜呀,補補棉苗呀,對大面積作物也無可奈何。現在水利條件好多了,溝渠四通八達,家家都有水泵器械,黃河有水就引黃灌溉,在沒有黃河水的情況下,就利用機井提灌。特別是國家投資建設的“小農水”工程,為農業的抗旱生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針對題主提出的問題,我認為,在乾旱面前,我們農民要積極主動釆取措施,以抗旱保種為重點,想盡一切辦法把能種上的作物先種上,能種多少是多少,哪怕是拉水點種,也要盡到最大努力。俗話說“有苗不愁大,沒苗指望啥”,只要拿出苗,就有希望。另一方面,要做好種植調整,儘量多選種一些耐旱作物,和稀植用水量少的作物,抗旱搶時種,比如紅薯、南瓜、夏棉等都比效好拿苗而且用水量少,甚至可以先育苗備用。種植調整還包括改晚熟品種為早塾品種,改生育期長的品種為生育期短的品種,以應對乾旱造成的播種期推遲的問題。象玉米品種,生育期長的和生育期短的就相差十幾天,選對品種,後期產量表現是不一樣的。最後,如果實在無法種植的,要隨時做好雨後及時搶種的準備。天有不測風雲,說不定哪天就會降下一場喜雨,雨後要及時根據季節種上合適作物,說不定也會迎來一個豐收年。

人定勝天,只要我們在自然災害面前不低頭,就一定能夠想出很多辦法,反正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乾旱而棄地摞荒,這就是我的真實想法。


咱是農民也驕傲


在我的記憶中至少我們南陽是不缺水的而且水量很充足。自從我上初中(2000以後)慢慢的變得缺水。回到問題上,為什麼會出現旱災?一方面是天氣原因,更多的還是人禍。


這幾年氣候變的反覆無常,每當需要雨水的時間不下雨,不要雨水的時間下個不停,就比如去年和前面,小麥需要水的時間一直不下,秋收的時候連陰雨,電視上不是報道鄧縣都漲水了嘛!降雨現在正好反過來——春夏缺雨,秋冬連陰。


再說說人禍——環境汙染和人類的過度開發。

以前我們村的小河溝都有水,後來就被上游幾個養豬場給汙染了,河水開始變得臭氣熏天,人們也不注意開始往河裡扔垃圾(就是塑料袋開始大量使用的時候),漸漸地水就沒了。但是也沒人舉報,也沒人管。

村裡原本有六七個坑塘(萬把平米),幾年前被填了建房子(這坑塘貌似屬於集體,我們也沒開群眾大會就被填了)。以前最起碼幾個坑塘都是滿水(主要是雨水和人們下水道的水補給),有魚有荷花還能洗衣服,人們遇到乾旱不至於井裡沒水。現在村裡連個水塘都沒了,一遇到乾旱沒有外來水源補給,很快井裡就抽不上水了。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硬化面積太大了,雨水落地都順著河溝流走了,地下水根本得不到補給。

記得小時候冬閒的時間大人們都會去“出工”,主要就是興修水利設施、平整土地、開挖溝渠什麼。現在田間的水利設施都被破壞殆盡,原本有的灌溉井也因為人們的短見(由於人口增減每隔幾年都會動地,井在誰地頭上那片地種不成莊家)也被填埋了,所以一遇到旱災人們就束手無策(有時候會出現有水澆不了地的情況)。

還有就是人們浪費水嚴重,我一般在家都是刷碗水澆花澆菜,但是家人們卻不注意(大部分人都不注意),以前五六米都能出水,後來十幾米,再後來淺層水就吃不成了,現在我家水井45米。打井是越來越深,但是人們卻沒有一點警醒。



至於“農業該何去何從”這個問題,農民的行動最有說服力。現在好多人撂荒都不種地,忙了一季還不如一家人幹一天活,換做你該怎麼做?我家現在都是一季小麥一季花生,都開始種耐旱的“懶莊稼”,我家的情況在我村很具有代表性。

未來農業該何去何從我也說不準,有的說集約式發展,我看暫時是行不通的,畢竟農民基數太大,想要把分出去的土地收回來肯定不容易。總之要想農民好好種地,那得讓農民見到實惠,至於怎樣做,請磚家們出謀劃策,別再糾結農村該不該禁止燒秸稈、農村該不該禁止散養牲畜等問題,這才是你們最主要的課題。



虎稚稚


公牛所在豫西地區,乾旱尤為嚴重。下圖是我昨天在地頭拍抗旱神樹花椒,都打焉了。

持續的乾旱,給農作物增產增收帶來困難,甚至造成絕收。如何應對乾旱,我不由想起

十多年前的往事。

大概是2001年前後的事,那時我們這主要特產蘋果已不值錢。打工潮沒有興起,村民就靠小麥玉米果樹換錢養家餬口。持續幾年的異常天氣,造成絕收。村中農把式小禿叔,召集灣子裡的2個生產隊的人晚上到隊長家開會。討論集資入股打機井的事,禿叔帶頭集資5ooo元,組員們被幹旱嚇怕了,也積極響應。後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大部分人貸款3ooo元入股,還有集資3oo,千而八百的,湊了十萬開始打井。

當時請的山西打井隊,選址,開鑽。因水層深,打了280米,見水,又往下打7o米,共深350米,出水40噸每小時。村民們看著清澈甘甜的井水,笑的彎了腰。因井太深,欠打井隊六七萬元。出水後,村裡向有關部門申請,免費給走電蓋井房,埋暗管。

從此,我們兩個生產隊結束了集天吃飯的歷史。組內成立井委會,負責機井運轉,服務老百姓。不到2年,還清欠款,往後每年都分紅。當年的投資戶,不但有低價水澆地,每股還能每年分紅五六百元,也早已收回投資。

通過這件事,能看出勤勞中國的農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有著無窮的智慧。再說面對高溫乾旱,如何應對?也是有策略的,說說我們這有幾種類型供大家參考。

1.放倒軲轆拉屎車,直接放棄。乾旱發生,集中澆地,得排號等待。而且成本高,一畝地水電費6o多元,澆一次未必能收,如玉米小麥。不如放棄,多打2天工,得現成。以年輕人為主。

2.拉水保命。小雜果樹,是鐵桿莊稼。大多種在坡地,得用三輪車拉水澆,為的是長遠利益。中老年為主。

3.大水漫灌。這是老把式能幹,一般人澆不了。

4.噴灌。省水,省心,投資不大,5一6百元一套。農業小白都能幹。我家買了4oo米2寸管,一鋪,通上水,像下雨一樣,不用來回跑堵水放水。而且晚上噴灌人個受症。

總之,遇到高溫乾旱,水利條件充許,想盡一切辦法抗旱增收。



黃河邊的八哥


豈止是你們河南,我們山西也是嚴重乾旱啊!這幾天持續高溫34度左右,卻沒有一點兒要下雨的跡象,農村裡的井水連供應人畜吃水都有些困難了!更甭說澆地了。你看這栽下的梨樹,都曬蔫了!

特別是小麥正值灌漿時期,遇上了高溫乾旱,再加四到五級的東南風,這是妥妥的乾熱風災害天氣了,小麥、瓜果減產已成定局。

在歷史上,我們河南和山西以及內蒙古,新疆,甘肅一帶是經常產生大陸熱低壓的地方,而五、六月份這些地方又是少雨季節,氣候炎熱,雨水稀少,增溫強烈。是十年九旱的老主顧了,靠天吃飯是這些地方農民多年來的宿命。

乾熱風已經發生,實際上再多的努力基本上無濟於事了。本來老天不下雨,我們能想到的辦法主要是澆水。但現在地下水源也在叫急,沒有那麼多的水源可供農作物緩解旱情了。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施肥,增強農作物抵抗力。比如施用有機肥,抗旱拌種劑,葉面施肥噴灑草木灰,磷酸二氫鉀等等。但這些都應該是防的措施,還有選擇抗乾熱風的品種。如果沒有雨,乾熱風已經發生了,那幾乎是沒法補救了。農民兄弟們只有出去打工去彌補一下損失,或者等後面到了雨季雨水充足的話,注意回茬一些夏播作物和蔬菜,或許還能有些收入。

你們所在的地方今年也遭遇乾旱了嗎?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預防和降低損失呢?歡迎留言分享。


表裡鄉村


現在我們膠東地區也是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近幾年來,春季的乾旱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每年春季的抗旱也成了我們這農民的一項主要任務。在這樣的天氣情況下,無論農民種植的是糧食作物還是經濟作物,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種地需要看天吃飯,而外出打工能夠旱澇保收,導致很多農民放棄種地或者少種地外出打工。這應當說也是農民增加自身收入的一種辦法,但對於很多農民來說,如何能夠減少天氣乾旱造成的損失,這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來說,很多地方已經沒有多少水可以用於灌溉了,好鋼用在刀刃上,如何把有限的水資源合理的利用,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我家種植的蘋果和一些糧食作物,今年春天,蘋果和小麥都需要澆水,能用的水確實太少,那我就只有先保蘋果,在保證了蘋果樹不會因為乾旱造成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再去灌溉小麥。如果每種都想要保住,在水特別少的情況下很可能就兩種都保不住。

從長遠來看,建設合理的水利設施是很重要的,我們這很多農民通過打深井,上滴灌噴灌等方式能夠很好的解決旱天用水的問題,節水灌溉應該說是現在農業用水方面的一個大的趨勢。

水利設施的建設最主要的是能存住雨季的降水,在我們這有些地方小型水庫星羅密佈,很多的設計不夠合理,稍微下點雨就滿,到了天旱的時候還沒等用幾次水就乾涸見底了,儲水性太差,分佈也不合理,如何合理的建設小型水庫,把雨季的降水儲存好等到旱季利用這也是當前解決連年乾旱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現在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種模式已經在逐漸的轉變,靠天吃飯的傳統也需要我們去改變,不管是旱還是澇,都要通過逐漸的對農業設施的完善去減少它們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我是農夫七哥,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留言指正。


農夫七哥


氣候與自然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人多了。對區域自然消毫就越大。森林植物減少。自然河流湖泊減少,梅雨也就減少。內陸水資源就只能依賴季風氣候帶來的太平洋雨水生存。大天旱平凡發生就是必然。因為天然植被和森林就是天然水庫。遇到季風氣候少的雨季。可以起到調接作用。梅雨就是太陽增發森林植被,和江河湖泊及溼地產生的,比如過去經常出現的大晴天。突然短暫下雨。而且一邊下雨一邊還有太陽,就是梅雨。可現在,不要說河南這個人口多,森林少,江河湖泊及溼地少的省。就連有千湖之湖。江河和山地森林豐富的湖北,近年雨雪越來越少。何況河南?。

因此,河南應將一大部分人遷移到邊彊地區。墾荒駐邊。退耕還林。是唯一出路。不僅河南。包括河北。減少對湖北水源的依賴。對河南河北及中國至關重要。


隨著春風到天涯


農民種田確實受天氣影響較大,前年花生收穫時遭遇連天雨泡地裡,去年麥收時又是連天雨導致小麥發芽,今年又是乾旱,哎……

都知道種地靠天收是不行的,為什麼還這樣呢?去鄉下村裡看看,種地的都是什麼人--老弱病殘,壯年勞力都在外務工,他們把種子播下就等著收了,至於能收多少對他們影響不大,他們不會為了這點糧食而在家誤了外出掙錢,畢竟掙到手的錢比種地收的錢要多的多的多。乾旱要澆地,誰會為挽救這點不知道能有多少收成的莊稼影響現成的收入。

現在有些地方水井等抗旱設施不太完備,承包大塊地的還有澆地抗旱的,小塊地的基本沒有澆地的。大塊地一般都是從多家農戶那裡承包的,大片作業能降低不少成本。

個人覺得農田由少數人有能力的人承包是大勢所趨。種地的人專門種地,統一生產攤薄成本多種地多收入。在外務工掙錢的把地承包出去,雖說收錢少點起碼旱澇保收,也不影響在外掙錢,這樣會比現在要好很多。


就這麼過吧


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縣農業局,打了不少機井,用電插卡式付費,也挺方便澆水,

俺這一塊還沒用上,臨河的用河水,機器帶抽水機,大旱之年用潛水泵,離井遠的,只有旱死玉米,25年前大旱,澆水的玉米收成500市斤,沒澆的絕收,

現在打工也方便了,種地的不划算,連投資不加人工費,純利400元,不如在外打兩天工,地少的租出去了,地多的也不盡人意,再加上抗旱澆水更麻煩,。


愛拼才能勝任


最近這幾天全國大範圍出現高溫天氣,有些地方甚至高達38-39℃,最近這幾天正是小麥的成熟期,但是氣象臺預報了乾熱風橙色預警,已經引起了很多農戶的重視。那麼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農戶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1. 目前小麥已經進入成熟後期,最近這幾天的高溫天氣,會加快小麥的成熟,再對小麥乾熱風進行預防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目前可以做的就是根據小麥的成熟情況及時收割,防止過度成熟形成掉籽掉穗。並且在高溫天氣下要預防中暑和火災,避免造成巨大的損失。
  2. 針對大棚中的作物,及時放風,根據棚間的作物的溫度情況選擇風口的大小,降低大棚內的溫度,避免因溫度過高造成的作物死亡。如果溫度非常高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夜間不閉風口。

  3. 高溫天氣下土壤跑熵嚴重,要及時根據作物的情況進行施水。並且針對剛移栽的幼苗和比較弱小的種子幼苗,可以選擇用遮陰網進行降溫,防止因溫度過高,蒸騰作用過大造成植株缺水死亡。
  4. 針對瓜果蔬菜,為了避免或減小日灼的影響, 有必要進行遮陰處理或者可以是增強抵抗力的藥劑,比如說黃酮類物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灼造成的減產。
  5. 在西瓜膨果期,切不可匆忙澆水,不然會造成大面積裂瓜。

再次提醒農戶,高溫天氣下切不可進行農事操作,一切以身體為重。上述是我的分析,歡迎大家進行補充和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和加關注,我將持續更新農村小知識。

小位說三農


中國農業分散式經營,導致中國農業的生產水資源的使用激增和浪費,不合理的使用和浪費使各地地下水位極局下降,地下水無節制的開採使用即使下雨也只能短暫緩解無法長治久安。古人云:不涸澤而漁。中國農業生產水資源的運用似乎己走上了惡性循環。欲破解需解決目前這種分散經營模式,走集約化道路。土地集中後適合種植什麼怎樣節水灌溉,由農業技術人員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不是和現在種蘋果全鄉乃至全鎮全縣全省都種蘋果,這種狀況必然導致局地水源的用量激增出現水源緊張。乾旱己經l愈發困擾我們的農業生產,但有些因素是人為造成的,應從根本上解決以期能從惡性循環中擺脫出來,將風調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