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崑崙山


作為人類最早的想象性口頭文學作品,神話普遍存在於世界上所有民族之中。它被創造出來,用以回答兩個本原性的問題:宇宙怎樣誕生?人類如何起源?神話不僅反映著初民對宇宙萬物的認知和情感,還從某些層面講述了人類最初的歷史。正如柏楊先生所說:“神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歷史如果沒有神話部分,這個民族不過是一群木偶而已。”

希臘神話是西方世界最主要的神話體系之一,它的系統性、嚴密性和豐富性舉世聞名。中國神話的系統性和嚴密性雖然無法與希臘神話相比,但其豐富多彩卻不遑多讓。按照大多數學者的看法,中國神話總體分為兩大系統,即崑崙神話和蓬萊神話(亦稱蓬萊仙話),其中崑崙神話保存最完整,結構上也最具系統性。崑崙神話凝聚了中國神話的精華,許多原型流傳至今,不僅對於中華文明的形成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更深遠影響了東亞和東南亞的許多地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大崑崙”其實更是一個圍繞崑崙神話形成的文化系統,而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描述。

崑崙神話中的主神是一位女神——西王母,她生活的神山即是崑崙山,有人將之比作中國的“奧林匹斯山”。儘管許多學者認為神話中的崑崙山並非現實中的崑崙山,但在中國古人所能接觸和想象到的名山之中,的確沒有哪座山比地處大河源頭的崑崙山更適合寄託如此瑰麗的想象。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崑崙山東段航拍(攝影/鄭雲峰)


崑崙之墟

《山海經·海內西經》上說,“崑崙之墟”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也是百神所居之地。此山方圓八百里,高達七八千丈。上面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需五人方可合抱。此山的每一面都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作欄杆。每一面又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看守。開明獸是位半人半獸的神。

《搜神記·卷十三》記載,“崑崙之墟”四周深水,與世隔絕;此外,其山還被“炎火之山”環繞。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

《拾遺記·卷十》上說,崑崙山有“昆陵之地”,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層,每層相距萬里;山上有云氣,從下向上觀望,猶如層層城闕。

《古今圖書集成》則對西王母的居所進行了極其華美細膩的描寫:“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崑崙山


盤古開天

太古之時,天地未分,混沌如一枚漂浮的雞蛋。無際的黑暗之中,出現了一位名叫盤古的巨人,他無休止地揮動巨斧,企圖把自己從死一般的沉寂中解救出來。經過一萬八千年似乎毫無希望的努力,隨著斧頭髮出最後一聲巨響,天地分開了。盤古矗立於天地之間,隨天地之變化而變化。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每天增長一丈。可是天地間黑暗如故,盤古內心哀慼:“世界太可怕了,沒有光和熱,也沒有山和水。什麼都沒有,後代該如何生存下去?”盤古決定犧牲自己。他死之後,一隻眼變成太陽,一隻眼變成月亮,血液化作江河湖海,毛髮長成花草樹木;他的呼吸變成了風,聲音變成雷;盤古的軀體倒下了,頭變作東嶽泰山,腹部變成中嶽嵩山,左臂變成南嶽衡山,右臂變成北嶽恆山,雙腳變成了西嶽華山。盤古犧牲自己,創造出了一個美好世界。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盤古氏


三皇傳說

在中國的神話譜系中,“三皇”究竟指誰,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較廣泛的一種說法是,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三皇都是盤古的後裔。天皇活了一萬八千歲,他整理四方,安民撫眾,把天下的人分成了若干部落,並讓他們推舉出自己的首領。地皇也活了一萬八千歲,他最偉大的功績,是讓運行忽然紊亂的日月星辰重新步入正軌,並劃分出了年月——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三十天——他教人們認識了時間。人皇壽命相對較短,活了一萬五千六百歲,他的功勞是奠定了後世中國的行政格局:他把大地劃分為九州,讓自己的九個弟弟擔任各州州長,他本人則居住於九州的中央,時常到九州巡行;據說人皇出巡時乘坐著一輛可以在空中奔馳的車子,駕車人生著三對翅膀。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三皇


伏羲故事

伏羲和女媧的傳說起源極早,他們的關係也十分特殊——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在出土的古代畫像中,伏羲和女媧有時被描繪成人首蛇身的形象,尾巴交纏在一起。伏羲延續了三皇的事業,他的功績主要包括教會人們用火烹飪,從此告別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他創制八卦,後世的周文王又將其演變為六十四卦,誕生了《周易》;此外,伏羲還教會人們結網捕魚、植桑養蠶、抽絲紡織等等生產生活技藝。據說他還發明瞭樂器。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伏羲

女媧補天

相比之下,女媧的事蹟反映出了母系氏族社會的典型特點,而且女媧神話還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女媧之時,有兩位英雄人物——共工與祝融決鬥於不周山,這是神話中的一座仙山,它有如一根巨柱,支撐在天地之間。結果共工戰敗,惱怒之下,一頭將不周山攔腰撞斷,於是天上裂開一道巨縫,大地向東南方急劇傾斜,日月隨之無光,大水從天而瀉,世界即將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女媧不忍,從神山上取來五色石,燒煉之後,用它們補住了天上的裂縫;女媧又殺死一隻神龜,用四隻龜腳把大地支撐平穩;至於從天縫中傾瀉下來的大水,女媧也找到了治理的辦法,她把蘆草燒成灰,用草灰把大水吸乾——顯然,這是“大洪水時代”留給人類的集體記憶。

女媧補天,於世界有再造之恩。而在另一種傳說中,女媧實際上是人類的締造者——她用泥土造出了人類。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伏羲女媧


涿鹿之戰

司馬遷所作《史記》,開篇即是《五帝本紀》,並著重講述了黃帝、炎帝與蚩尤的戰爭。先是蚩尤戰勝了炎帝,而後炎帝和黃帝聯手,在涿鹿之野擊敗了來自東方的蚩尤。涿鹿之戰被司馬遷鄭重載入《史記》,而這場戰役本身實際上充滿了神話色彩,比如大戰初期,蚩尤張口噴出滾滾濃霧,遮天蔽日,三天三夜不散,使黃帝的士兵迷失了方向;兩軍相持階段,蚩尤眼看形勢不利,召喚風神和雨神前來助陣,於是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涿鹿之野頓成一片澤國;黃帝見狀,請來神女旱魃,所到之處,雨水消失,連旱三年……涿鹿之戰以蚩尤大敗、黃帝統一天下為終結。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遷說,黃帝和炎帝都生長於今日陝西西部及甘肅一帶,甚至還更往西,那裡距離崑崙山不算太遠。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炎帝神農氏


精衛填海

精衛是炎帝的女兒,不幸溺死於東海,化而為鳥,每天從西山銜來木石,發誓要把東海填平。對於精衛填海的解讀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反映了上古時代的“鳥圖騰”信仰;有人認為它是對古代“滄海桑田”變化的古老記憶;還有人提出,精衛填海是對炎帝與蚩尤戰爭的反映——來自西方的炎帝敗給東方海濱的蚩尤,恰如一次“溺水”,而以“西山木石”“填海”,則是一種“復仇情緒”的激烈表達。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精衛填海(項維仁 繪)


大禹治水

大洪水時代最偉大的英雄是禹。禹的父親名曰鯀。《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帝舜之時,洪水滔天,鯀不待帝舜之命,偷來“息壤”打算堵住洪水,未能成功,而帝舜也十分惱怒,令祝融將鯀殺死於羽山之郊。隨後,帝舜令鯀之子禹繼續治水。在《史記·夏本紀》中,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以疏導之方法治好了洪水。但在《山海經》中,禹的事蹟令人驚訝:禹治理洪水,為了打通軒轅山,化身為熊,他怕自己的老婆塗山氏之女看到,特意叮囑她:“聽到鼓聲你再來送飯。”不料禹在開山時不小心,石頭掉落到了鼓上;塗山氏之女聞鼓聲而來,看到禹的樣子,羞慚而去,在嵩山下變成了一塊石頭,而此時她已身懷六甲,即將臨盆;禹趕到嵩山下,對大石叫道:“還我兒子!”大石應聲而裂,禹的兒子啟降生了。

根據一些史書的記載,禹是羌人。“羌”通“姜”,而姜是炎帝的姓氏。古代羌人所居之地,就在青海崑崙山一帶。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瑤池之會

大約成書於西周末期至東周初期的《穆天子傳》是一本奇書,它記載了西周穆王姬滿乘坐由八匹駿馬所駕之車西巡的故事,宛如一部旅行記,在歷史地理學上亦佔有一席之地。不過,此書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情節,是周穆王在崑崙山之側的瑤池與西王母的相會。此次相會的細節恐怕只有周穆王知道了,但《穆天子傳》的片斷記載還是給人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臨別之時,西王母為周穆王獻上一曲,其詞曰:“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答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穆天子終究沒有再回來,將近兩千年之後,擅寫兒女情長的唐朝詩人李商隱仍在感慨:“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日本17世紀江戶時代屏風畫,西王母與穆王瑤池相會


西王母國

西王母在後世(尤其是漢朝)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道教中,她成了天宮所有女仙的領袖,住在崑崙山上,掌管長生不死之藥,嫦娥與后羿的神話傳說即與此息息相關。從翹首企盼穆王重來的痴情女子到道教全真道的祖師,西王母的形象轉變可謂劇烈。

事實上,關於西王母還有更為令人驚訝的描述,《山海經·大荒西經》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根據這段描述,西王母簡直是一個怪物。但多數學者傾向於認為,西王母實際上是一個羌人母系社會部落王國,大約在公元前11~公元前5世紀,活躍在今日青海省崑崙山與祁連山之間,彼時它的名字叫西嫫或西母,後世稱之為西王母國。“戴勝(頭戴一種叫“勝”的首飾),虎齒,豹尾”實際上描述的是西王母國的首領——酋長或大巫師在祭神時的裝扮。


崑崙神話中,深刻影響中華文明的10個經典神話

漢畫像中的西王母,兩邊是伏羲女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