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共享經濟新模式,阿里京東蘇寧齊上陣!疫情還將催生新機會

共享經濟新模式,阿里京東蘇寧齊上陣!疫情還將催生新機會

非常時期,有非常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讓上上下下倍感壓力,但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共享員工”。

繼盒馬牽手西貝之後,沃爾瑪、京東、阿里、蘇寧、聯想等巨頭相繼跟進,推出“共享員工”。

“共享員工”只是一個縮影。

17年前的非典時期,京東、阿里等逆市而起,這一次對一些行業來說,同樣將是一次新的機遇。

業內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些新經濟、新行業、新模式、新物種都可能正在醞釀中。

盒馬牽手西貝

你們人閒得都快發黴了,天天沒事幹;人家卻是天天雙十一,忙得四腳朝天。

一邊,餐飲企業生死一線,上萬員工待業;另一邊,生鮮零售平臺訂單大增,人手極度短缺。

怎麼辦?

盒馬和餐飲企業一起想了個辦法——員工共享,讓閒置的員工暫時到盒馬工作。目前,雲海餚的部分員工已經在盒馬上崗,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也通過媒體表示,“將有1000多名上海員工支援盒馬工作,站上他們臨時的工作崗位。”

餐飲、生鮮冰火兩重天

餐飲、生鮮兩大行業真是冰火兩重天。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生鮮、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順豐優選、樸樸超市、春播等等,在春節防疫期間,均出現訂單大增。

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 ,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

而恆大研究院最新發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2019年春節七天假期內,全國零售和餐飲業銷售額約10050億元。而因此次疫情影響,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此前,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以西貝為樣本,道出了餐飲業的具體困局:“即使貸上款發工資,我覺得撐不過三個月。”

有媒體對海底撈粗略估算,休市9天,僅“門店營收+員工工資”兩部分的損失就超過7億元。

《浙江日報》旗下“電商在線”披露,除了商超、生鮮零售平臺分擔掉一部分人員壓力之外,餐飲企業目前已經在探索社區團購、上線新零售、製作半成品、開啟外賣等自救方法。

阿里、沃爾瑪、京東、聯想紛紛開始“共享員工”

眾多企業已把“共享員工”當做了標配動作,沃爾瑪、阿里都已行動起來。

2月3日,盒馬宣佈聯合雲海餚、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合作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和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的挑戰。

2月4日,生鮮傳奇、沃爾瑪、金虎便利等多家公司相繼發出了“共享員工”的邀請,歡迎暫時歇業的員工前去“上班”。

2月5日,京東7FRESH發佈“人才共享”計劃,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影線及零售聯營商戶員工前去“打短工”。

2月6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推出“藍海”就業共享平臺,餐飲商戶可以通過該平臺推薦員工報名成為“蜂鳥”騎手。新騎手靈活安排時間接單,也可為自己的門店送餐,商戶用工恢復後可隨時停止接單,隨時返回。“藍海”計劃第一批招收1萬名“蜂鳥”騎手,即餓了麼小哥。

2月7日,蘇寧物流發佈“人才共享”計劃,面向因疫情衝擊,工作受到短暫影響的人群,提供各類倉內分揀、包裝,社區騎手、快遞配送等工作崗位。

2月8日,聯想公佈將提供包括電腦、服務器、手機的組裝、包裝等臨時工作機會,涉及城市包括武漢、合肥、深圳、惠陽、成都,幫助中小企業扛過困難期。

薪酬怎麼算?還有哪些挑戰?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至於共享員工的具體用工方式、薪酬等問題,盒馬對於人工的結算方式,會根據與每家企業簽訂的協議,足額支付報酬。

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表示,盒馬與餐企員工的合作,不是新型僱傭關係,而是臨時的過度措施。而京東7FRESH也給每一個新員工提供了全面的福利待遇,除了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還為員工購買“新冠”特別保險。

不過,新的用工模式給企業也帶來一定的挑戰,提供方會擔憂員工風險問題,例如疫情期間員工出現被感染問題,醫藥費用如何承擔。同時也會擔憂員工流失問題。

此外,對於需求方而言會擔憂技能匹配問題,可能存在跨行業用工,沒辦法立即上崗問題。以製造業為例,一位從業人士表示,理論上這些新工人經過培訓,一個月成為熟練工,然後一個月幹活,假設疫情結束了,再一個月就都走了,對工廠的產能有一定影響,但眼下,只有一起並肩作戰才能共克時艱。

“共享員工”將成為未來10年新趨勢

勞動力綜合管理解決方案服務商喔趣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共享員工不僅是一種應急措施,更是未來用工的趨勢。對於提供方而言,共享用工模式使得用人成本被分攤,解決企業現金流壓力。對於需求方而言,滿足用工方短時間內大量用工需求,解決緊缺人問題。

人力資源與戰略專家、華為全球團隊負責人冉源認為,這次疫情下,“共享員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的問題。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來調配企業之間的用工需求,在一些發達國家這種方式已經非常流行,國內也正在慢慢興起,業界普遍認為靈活用工將會是未來10年中國在人力資源供給方面一個最大的變化。

部分行業迎來中長期新機遇

新的市場環境帶來太多的變量,同時也衍生了很多機會。

“共享員工”只是非常時期誕生的新的共享經濟模式,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演繹,一些新經濟、新行業、新模式、新物種都有可能出現。

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 在疫情外生衝擊下,消費者某些更高層次需求或被激活,若當前科技水平、產能規模能夠提供的產品無法完全滿足消費需求時,意味著這些行業或迎來中長期發展新機遇。

他表示:

當前疫情病毒感染、傳播、防控、患者救治等各個環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正是平時生活工作中的短板與痛點,最有可能成為未來最具發展空間的方向。

從本次疫情傳染源來看,野生動物交易和食品衛生條件不達標是疫情產生的重要原因,預計未來食品衛生安全和監督會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未來標準化農產供應、物資溯源和跟蹤行業或迎來新機遇。

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服務、在線金融服務、無人零售、智能金融服務設備等行業或成為新的風口。未來醫藥研究、醫療服務等行業步入較高速發展期值得期待。

目前,除醫藥行業外,上述行業佔國內GDP的比重微乎其微,但隨著這些行業不斷髮展壯大,其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的作用也將日益提升,值得重點關注。

疫情可能帶來十大潛在改變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鋒在最新的報告中,公佈關於未來的十大猜想。他認為,疫情可能帶來十大潛在改變。

具體變化包括:

變化一:網絡與渠道更快“下沉”

變化二:服務“上網”

變化三:自動化需求強化

變化四:醫療公共衛生系統投入短板將得到重視

變化五:畜牧養殖業及分銷、生鮮市場亟待升級、現代化

變化六:醫藥研發創新競爭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

變化七:生活習慣更清潔衛生

變化八:網絡娛樂、非現場消費等帶動網絡電影、高清視頻、VR等更加流行

變化九:快遞、外賣等物流需求潛力進一步擴張

變化十:智慧型城市管理需求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