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了解吗?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曾经创造出了很多富有深意的俗语。这些俗语,经过岁月的洗刷,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经典,成为了我国民俗文化中一块名副其实的“瑰宝”。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我国俗语,大多数都是由古代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而来的,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慢慢趋向成熟,逐渐变得脍炙人口富有哲理。俗语的传承方式也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因此通俗易懂,其中有一个是关于春节的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所谓的“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它的意思就是:在大年三十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围坐在桌子旁,等待着吃热乎乎的“扁食”。说到“扁食”,它指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饺子。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那么,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吃饺子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的时候,每每到非常寒冷的冬至,他都会设立帐篷,将羊肉和药材放入调料搅碎,在用面皮包起来。

之后,张仲景让下属们把做成的食物放在热水里煮熟,分发给周围穷苦的平民们,帮助他们抗寒。人们吃完这种食物后,不过心里暖暖的,而且两耳发热,身上也觉得非常暖和。慢慢的,为了感恩张仲景,人们就给这种食物起了一个名字——“娇耳”。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学会了这种“娇耳”的做法了。这种食物也开始变得广为流传,慢慢成为了我们现如今的“饺子”。书籍上所记载的最早时间是明代,明代一位宦官在自己写的一本书上详细地记载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为什么俗语上说“合家欢乐吃扁食”,饺子这种食物是在什么时候被称为“扁食”的呢?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后来到了元朝,慢慢的“匾食”,也就被称作为扁食,相传这种食品,可能是出自于蒙古语的语气。但是不论饺子的名称,随着朝代怎样的变化,人们在除夕这一晚,阖家欢乐吃饺子的习惯还是不变的,正所谓“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

因此这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在一起吃上一顿饺子,北方地区把它当作必须的年夜饭。我们知道了,饺子的由来和它的一些传统,由此可见,我们的民间饮食文化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承。

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点击文章的朋友们, 对于这句俗语:“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你现在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民以食为天”,吃不仅能果腹,也是一种文化,更能吃出内涵,在我们大年30年夜饭吃饺子的时候,你会想到这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