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以前,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一个国家吗?有何史料记载?

世界人文通史


从本月26日开始,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再次大打出手,先是印度偷袭巴控区,紧接着巴空军“回礼”击落两架印度战机,为什么这一地区始终是印巴聚焦的摩擦热点,这要从两国成立的历史说起。

二战结束,世界各地掀起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印度也身在其中。英国在二战里国力受到重创,"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已然不再。

在二战前,英属印度已经实施代议会制,根据1935年通过的《印度政府法》承认印度是一个由英属印度和各土邦国组成的联邦国家,总督及其行政会议只负责印度的最高立法权,其他权力被分散到各邦,实行责任政府制和地方自治。

成立于1885年的印度国大党和成立于1906年的印度穆斯林联盟成为两个主要政党,在印度政治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战期间印度向英国提供了200万军队,英国欠印度11.8万英镑的债务。战后英国的实力和印度的现实都表明印度独立已成趋势,但是将穆斯林和印度教整合为一个国家还是分开建国。最后两任印度总督韦维尔和蒙巴顿都没能处理好。

起初印度的各个政治势力: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土邦王公、锡克教徒、共产党、低等种姓代表及许多其他团体的磋商之后,代表团提出了两个建议:其中“大巴基斯坦方案”,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这个印度将是松散的联邦,下面有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分治地区,中央政府只负责国防和外交;另一个“小巴基斯坦方案”,即分别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订立攻守同盟条约,或者组成邦联,巴基斯坦国的疆域将比第一个方案大大缩小,旁遮普、孟加拉和阿萨姆三省的非穆斯林地区将被划给印度,但该方案真到实施中谁也不能满意

英国提供的《内阁使团方案》也只是将已行的代议会制套用到独立后的印度,并没有从根本解决印度教和穆斯林的政治诉求。尤其是国大党激进强硬派尼赫鲁认为这个方案偏袒穆斯林,穆斯林党派领袖则要求以保持“巴基斯坦原则”为前提,多方来回扯皮。

直到最终的《蒙巴顿方案》也是偏袒印度教的方案,原来英属印度的主要权力由印度自治领继承,其他信奉伊斯兰的邦可以自行组成巴基斯坦自治领,那些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混居的邦可以分割加入各自的国家或者成为单独国家。这种片面、笼统的方案,既无操作细节流程也无严谨的法理、清理支撑。

消息一出,如同火星引燃般,将印度次大陆早已视同水火的民族矛盾点燃。那些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混居的邦纷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甚至火拼。 双方数十万民众为此丧命,冲突直接演变成第一次印巴战争。从此开启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南亚宿仇的“潘多拉魔盒”。

尤其这个魔盒的钥匙克什米尔邦,上层王公是印度教徒,而下层人口80%以上是穆斯林,该地的归属一直悬而未决,也成为历次印巴冲突的导火索。

七十多年来,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长期发发生冲突,使彼此都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既有本地区的宗教文化因素,也有背后的大国博弈。如今,印巴双方再次剑拔弩张,但会不会演变成大规模战争冲突,既取决于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更要看大的国际环境因素。纵使如此,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博弈斗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不断。


迷彩虎军事


看了大家的回答那是五花八门,但是殊途同归!

事实上印度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准霸主的成长史也的确与他们的老宗主大英帝国密不可分。

遥想当年英帝意气风发,武动全球之时,不过就在那儿搞了个东印度公司,就统治了印度将近两个世纪190多年。

要不是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人搞得伤筋动骨,大失了元气,如今的大英女王王冠上恐怕依然还镶着印度这颗最耀眼的明珠。

古印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创造过影响深远的文化,是世界历史上仅有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但是印度与埃及有着共通之处就是经常性的被外国势力入侵,最后搞得自己一会儿被波斯人炼成伊斯兰政教合一,一会儿又被雅利安人搞出了个种姓制度,一会儿又被印度教洗脑,锡克教洗脑。

反复被蹂躏的历史是可悲的!

好好的古印度文明就在这些外来统治者的有意诱导下,被斩断了传承。曾经影响了我天朝上国千年的佛教更是早就被丢到了恒河里喂了王八,传承千年的梵语也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今的官方语言竟是英语。

由于强盛的大英帝国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印度早已经被英国烙印上了深刻的痕迹。当最后一个勉强一统江山的莫卧尔王朝衰落时,印度原本就是地理概念形成的那么一个区域,瞬时回到了诸侯林立,王公贵族各自为战的乱世,用一盘散沙来形容当时的所谓印度一点都不为过。

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大英帝国利用这些王公贵族彼此之间的宗教信仰,阶级矛盾和相互利益,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逐步完成了殖民统治,顺手将这群王公贵族整合起来,形成了现如今印度版图的雏形,包括现如今独立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主权国家,当时都统归英帝国印度殖民地管辖。

190年的统治时间,已经将英国的一切根深蒂固的刻在了印度的血脉里。利用印度当时的王公贵族所掌握的权利,又经过精心的谋划,一大批被英氏殖民教育的亲英国的精英分子被推到了统治殖民阶层的上游,用来管理印度人的印度。同时印度也深度接受了全盘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军事配备,金融发展,教育体系,工业体系已经被全方位的深度殖民。

老主子的印度本土精英培养计划,为印度教育出的这些社会精英们,在管理印度的同时,也逐步了解了世界,也参与了部分历史的进程和战争的洗礼以及军政历练,逐渐的在他们心中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法经过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之后,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被德国人折磨的差点灭国的大英帝国实属无力在控制当时的印度,无奈之下也只有咬牙放弃了继续殖民印度的打算。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印度独立已是大势所趋,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印度横空出世的圣雄甘地,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非暴力不合作的奇葩政治斗争主张,竟也在这枪杆子说了算的世界将印度的主权夺了回来。

怎么甘心自己殖民了将近200年的奴才翻身独立!

大英帝国临撤退之际,为他们的老奴才挖了无数个大坑,比如说麦克马洪线,硬是将宗教信仰和政治主张以及军事力量,进行了有意识的划分,本就是临时拼凑的一块版图,顷刻瓦解并分道扬镳。最终巴基斯坦在国父真纳的带领下宣布独立建国!

而若干年后作为报复,印度也成功的分裂了巴基斯坦,完成了孟加拉国的独立。


冰冷的澜


说是说“印巴分治”,然而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个文化地理区域,而并非纯粹的国家概念。印度与巴基斯坦,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

说是分家,但从来都不是一家

作为大英帝国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英属印度在殖民时代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如今的印度,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亚丁等很多地区。

当时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不仅有英属印度,还有名义上属于独立地区的580多个印度土邦王国(称为土邦印度),属于法国的法属印度与葡萄牙管理下的葡属印度。南亚地区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错综复杂,若非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莫说后来分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即便是形成更多零碎国家也是有可能的。



英国殖民者离开的时候,按照宗教信仰不同强行划分了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与印度教国家印度,而除此以外,还有占据英属印度总面积40%以上的土邦印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想留下个统一的印度,但做不到啊

随着大英帝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维持在南亚地区的统治,英国只能放弃英属印度。

但英国并不愿意这么心甘情愿离开,英属印度的末代总督蒙巴顿,原本的计划是将英属印度割裂成三个部分组建成一个统一的“印度联邦”——也就是印度、巴基斯坦与土邦诸王国联合。然而因为矛盾太多,反对力量太大而作罢,所以最终有了“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以后,仍旧有很大的隐患。巴基斯坦分成东西两个部分,最终还是一分为二;当年580多个土邦印度加入了印度之后,印度为了永绝后患,用各种借口取消了各土邦权力,防止印度分裂成更多小国。


澹奕


英国帮助印度统一的,后来走了又分开了。英国没去之前印度乱七八糟的大大小小分裂有十几个,如果没有英国去统一,今天的印度可能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印度了


木子小川



Beepbug


近代史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名城,她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