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識“跨”,邏輯與技巧並存,骶髂評估快速定位法

骶髂關節(SIJ)存在問題的關節內因素,包括骶髂關節錯位、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只要4個試驗中有兩個試驗為陽性,就可表明骶髂關節SIJ有問題,那麼到底是SIJ的錯位還是炎症呢,這就需要我們像偵探一樣逐一去排查。

  一、站立位屈曲測試

  測試步驟:讓患者自然站立,兩腿微分,身體重心均勻分佈於兩腿之間。調理師手放在兩側髖骨上,拇指指腹輕貼於髂後上棘下方。然後讓患者在保持膝蓋伸直時向前彎曲軀幹。調理師拇指指腹始終輕貼於髂後上棘下方。

  測試結果:如果一側拇指上移大於另外一側,則該測試為陽性。

  結果解釋:該試驗若為陽性,說明該側SIJ存在問題且是由於關節錯位導致的。

  注意:站立位屈曲測試並不能確定SIJ錯位是由髂骨導致還是骶骨導致的,需要再分別進行以下兩個測試來判斷,即Stork試驗和坐位屈曲測試。

聞人識“跨”,邏輯與技巧並存,骶髂評估快速定位法

  二、Stork試驗

  測試步驟:患者站立,調理師坐或跪於患者身後。調理師左手拇指指腹放在髂後上棘(PSIS)下部,右手拇指指腹放在S2上(與髂後上棘在同一條線上)。要求患者抬起左髖至完全屈曲,至少高於髖關節水平面。

  測試結果:手指感受運動:相對於仍然放在S2上的右手拇指,調理師的左手拇指(位於髂後上棘)應該感覺到向後、向內、向下的旋轉。若無法感受到髂後上棘向後、向內、向下的旋轉,甚至感覺是在往上運動,則試驗為陽性。

  結果解釋:該試驗若為陽性,可表明SIJ錯位是由髂骨導致。

  注意:該測試左右兩側均需進行。

聞人識“跨”,邏輯與技巧並存,骶髂評估快速定位法

  三、坐位屈曲測試

  測試步驟:患者自然坐於床邊,雙腳平放在地面上。調理師一手拇指輕貼於髂後上棘下方,另一手拇指位於S2。讓患者軀幹緩慢向前彎曲,儘量將下頜靠近胸前,雙手放在膝蓋上作為支撐。

  測試結果:如果一側拇指上移更多,則試驗為陽性。

  結果解釋:該試驗若為陽性,可表明SIJ錯位是由骶骨導致。

  注意:該測試左右兩側均需進行。

  在進行完Stork試驗和坐位屈曲測試後,我們已經可以做出判斷SIJ錯位是由髖骨導致還是骶骨導致的了。據統計,骶髂關節錯位類型遵循2/8定律,即骶髂關節的錯位80%是由髂骨錯位導致的,只有20%是由骶骨錯位導致;而在髂骨錯位中,又有80%是由髂骨的前上錯位(AS)或後下錯位(PI)引起。

聞人識“跨”,邏輯與技巧並存,骶髂評估快速定位法

  接下來,就骶髂關節錯位中最常見的類型(髂骨前上錯位或髂骨後下錯位)再教給大家一個試驗來做出具體判斷。

  四、Supine to sit測試

  測試步驟:測試前,調理師先握住患者的小腿令其屈膝90°,讓患者骨盆抬離床面2~3次,再由調理師被動且自然地伸直患者雙腿。此時調理師雙手拇指比較患者兩側內踝位置的長短並記錄。接著讓患者從仰臥位坐起,坐起過程中感受兩側內踝運動,坐起後再次比較兩側內踝位置的長短。

聞人識“跨”,邏輯與技巧並存,骶髂評估快速定位法

  測試結果和解釋:短腿變長腿,說明該側髂骨旋後;長腿變短腿,說明該側髂骨旋前。


聞人識“跨”,邏輯與技巧並存,骶髂評估快速定位法


  以上就是骶髂關節錯位的一個評估順序,相信很多人對骨盆的評估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路。這篇文章只介紹了骶髂關節錯位最常見的類型,至於其他類型,也各有各的評估思路和方法,這裡由於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展開了。

  可能大家都知道骨盆前傾、骨盆後傾,但是僅僅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現實中遇到稍微複雜一點的問題就會讓很多推拿師束手無策,而且骨盆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