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馬岱為什麼那麼低調?

騎蝸牛走高速


如果是討論《三國演義》的話,馬岱的低調有以下幾個原因:

1、首先是自身的實力。

實力不允許高調。

在《演義》中,馬岱的實力處於中游,無法和他的哥哥馬超相提並論,所以和五虎大將以及曹魏陣營的許褚、張遼、張合等人差距還是不小的。到後期,馬岱也只能給魏延當一個副將。我們可以看看在《演義》中馬岱的事蹟。馬騰失敗後,馬超以及馬岱追隨張魯,在張魯帳下馬岱全靠自己的哥哥馬超才能有一點的立足之地,馬超的實力毋庸置疑能夠與許褚大戰三百和,與張飛戰三百和以上,但是自己的弟弟馬岱實力就有些不堪入目了。馬岱在張飛的手下也就是走上幾個回合。馬岱殺死魏延,是馬岱最輝煌的一次,但眾所周知,他靠的是偷襲。當然,我們說的只是演義。在《三國志》裡是魏延逃向漢中,馬岱帶兵殺了魏延。

2、自身的性格。

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和馬超張揚的性格不同,馬岱生性謹慎,做事認真,深得諸葛亮信任,而且馬岱對蜀漢很忠心,正因為這些,諸葛亮很放心把斬殺魏延的任務交給了馬岱。所以,馬岱本身就是一個低調的性格。

3、其次,受馬超的影響。

馬岱本來就是個降將,而先帝在世時又一直防備著野心勃勃而且情商又很低的馬超,很有可能看似老實巴交的馬岱也是先帝要重點防備之人。但是,在先帝去世後蜀漢漸漸衰落,諸葛亮想要北伐,但是怎奈兵微將寡,加上馬岱的確冷靜、勇敢,諸葛亮不得已才選擇啟用馬岱。後來,馬岱立下無數戰功,而且又在蜀漢深耕多年。劉禪雖然看似昏庸,但是心裡卻如明鏡一般,而且身邊又有很多出謀劃策之人。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重用馬岱,所以,後期馬岱也就不聲不響的“失蹤”了。

4、誅殺魏延。

從馬岱出手殺死魏延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經成了一顆沒有用的棋子,說來也真是悲涼。

楊儀作為一個上位者,根本不允許魏延這樣不聽指揮的人存在,所以馬岱斬殺了魏延後正合楊儀的心願。但是,魏延畢竟是兩朝元老,不僅替先帝守了十幾年漢中,而且在跟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所以,魏延的死必須得有一個人負責。結果可想而知,楊儀自然是不可能承擔這個責任,那麼,只能是馬岱背了這個黑鍋。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另外,魏延作為名將,雖然被殺,但黨羽肯定還有不少,這些人是否想著為魏延報仇而誅殺馬岱也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想一想當初跟隨許貢的三個家人是如何刺殺孫策的。久經戰陣的馬岱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低調一點也許會對自己的安全有利。

友情提示:以上均是《演義》裡的東西,並非《三國志》。


紅太狼家的慢羊羊


別以為馬岱不顯山不露水,其實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在《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有的恣肆狂妄如呂布,有的暴烈悍猛如張飛,有的自矜高傲如關羽,有的堅忍頑強如張郃,有的自負強橫如魏延。

還有一種武將,如暗夜中蜇伏在草叢裡的毒蛇,無聲無息地接近獵物,突然暴起,出招狠辣,一擊必殺,效率之高令人不寒而慄。馬岱就是這種類型的武將。他當斷即斷,果決狠厲,是“一刀流”的代表人物。

馬岱初次亮相是在馬騰反叛被曹操鎮壓的許昌事件中。馬騰和兩個兒子都入了城,只有馬岱領著一千人馬留在城外接應。馬騰父子反叛遭擒被殺,消息傳到城外,馬岱聞訊大驚,“棄了兵馬,扮作客商,連夜逃遁去了”。連自己的兵馬都被他哄了,拋下部隊孤身而逃,這種決斷能力是何等的狠厲。

咱們來看一下馬岱的戰鬥履歷,看一下這個人恐怖之處:

1.潼關之戰,馬岱“持寶刀一口”,一個回合殺敗守將鍾繇;

2.葭萌關前,馬岱與魏延廝殺,“戰不十合”,拔馬詐敗而走,魏延追來,被馬岱一箭射傷右臂;

3.葭萌關前,張飛來戰馬岱,“戰不十合”,馬岱再次詐敗,張飛正欲追趕,被劉備叫住;

4.夾山峪之戰,馬岱一個回合斬殺蠻將忙牙長;

5.銀坑之戰,馬岱伏絆馬索生擒祝融夫人;

6.盤蛇谷之戰,馬岱一個回合生擒蠻王孟獲;

7.西平關之戰,馬岱一個回合生擒西羌雅丹丞相;

8.武功山之戰,馬岱一個回合斬殺魏軍前鋒大將陳造;

9.南鄭關外,馬岱從背後偷襲魏延,一刀斬之

馬岱總共9場戰鬥,8場完勝,沒有吃過一次虧,斬殺3人,生擒3人,有6場戰鬥都是在一個回合之內解決掉敵人,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一生中出手次數總共不到三十回合,敗一傷一殺三擒三)。魏延夠狡詐不?兩次都栽在馬岱手裡。他還企圖幹掉張飛,如果得逞,就沒有後來的葭萌關夜戰了。

諸葛亮交給馬岱的各項任務,馬岱都能夠不折不扣地出色完成。這種穩健狠厲的特點,非常適合在關鍵時刻使用。而這種風格的武將,追求的就是隱蔽,放在人叢中瞬間就泯然消失,你根本就覺察不到他的存在,也意識不到他的危險性,而當你正放鬆警惕,疏於防範的那一刻,正是他突然暴起的時候。

象馬岱這種戰鬥風格的武將,就是儘量保持低調,讓自己顯得毫不起眼。在《三國演義》中高調的人多了,自認為一杆畫戟橫行天下的呂布、經常把“斬顏良、誅文丑”掛在嘴邊的關羽、自認為功高蓋世的許攸、大叫“誰敢殺我”的魏延……甚至包括白馬銀槍嘯西風的“錦馬超”又是個什麼結局?而低調的馬岱斬殺魏延回到成都之後,後主劉禪因馬岱“有討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成為新一代的南鄭侯,名利雙收,退居二線。

所以說,在《三國演義》諸位武將中,馬岱才是個真正的智者。


饞嘴肥貓鏟史官


馬岱在《三國演義》中不算大人物,他的武功沒有馬超厲害,比其他大多數武將還是要厲害。馬岱非馬騰親子,平時在馬超面前只好小心翼翼,養成了低調的習慣。後來跟馬超降劉備後由於馬超太過強悍,劉備對馬超也不得不防三分,這個時候馬岱更加不敢放肆了,正是他低調,有了戰功也不邀功,不張揚,所以在魏延眼中屬於老實人,魏延自然不會防著他。

在諸葛亮臨終之前,能選中馬岱出其不意斬殺魏延。足見馬岱平時的存在感有多不起眼,沒有存在感也是諸葛亮用他的原因之一,畢竟魏延的武藝高強。因為馬岱很忠心,自然會認真執行諸葛亮的遺囑,往往幹大事的人都是那些低調不起眼卻有實力的人。




笑莫笑


馬岱是馬超的從弟,伯父馬騰,出身名門,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馬騰與二子死於曹操之手,而且在馬超的臨終上書裡也說“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馬超在臨終時把從弟馬岱託付給先主劉備,希望能讓馬岱傳宗祭祀。

在蜀國,馬岱的待遇遠不如馬超,但馬超時在死的太早,對蜀國的貢獻不多。但馬岱作為蜀國中後期的一個武將而言,處事都是小心謹慎,為人一生低調,所以爵位也不高。勇武雖然不及馬超、但是冷靜果斷。根據小說,他善弓馬,自幼生於西涼、喜歡狩獵野獸。馬岱視覺聽覺相當敏銳、反映超出常人、面對危險臨危不懼、能夠火速根據具體境遇作出反映。久經沙場、多負辛勞的馬岱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臨終授命於馬岱,襲斬魏延,馬岱成功的完成任務。

馬岱雖然戰功卓卓卻十分低調,原因無外乎兩個,一個就是自身性格的原因。與哥哥馬超不同,馬岱十分沉穩冷靜,不愛與人爭鋒,展露頭角。另外一個一個原因就是自身遭遇的問題,其實在投奔劉備以後,不僅是馬岱,馬超脾氣也收斂了許多。兄弟兩人顛沛流離,相依為命,蜀漢內部又派系林立,兩人實在沒有高調的資本。而且馬岱早年跟隨父親被曹操扣押在朝廷,還差點同父親一起被殺,多年寄人籬下,噤若寒蟬的生活磨平了他的稜角,讓他處事不得不小心謹慎,低調也就是當然的了。


足下三尺


馬岱有個哥哥叫馬超,他們兄弟二人原本是西涼的名將,後面曹操有了吞併西涼的想法後他們兄弟二人就四處漂泊。慢慢的走投無路了,兄弟二人不得不投奔了劉備。由於馬超武藝高超,劉備不得不防備,所以,馬超一直沒什麼機會也就得不到重用。但是馬岱能力沒有馬超強卻得到了劉備的重用,武藝平平可卻一直在諸葛亮手下扮演者重要角色。就連斬殺魏延這樣的重要任務,都落到了馬岱身上。

1、馬岱雖然武藝平平,不如魏延厲害,但是他卻沒有讓丞相楊儀失望。這樣重要的事情,馬岱肯定不能馬虎,所以用了計謀將魏延和他的手下全部給俘虜了,真是厲害啊。還是不能全靠武力,要智取啊。

2、雖然馬岱成功斬殺了魏延,但是按照魏延的排名和武力來講,這個馬岱肯定在斬殺魏延的時候也吃了不少虧,還有可能受了重傷,從此身體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打仗。作者對於一個沒有戰鬥力的人,肯定也就沒有過多的去描寫,所以才會出現馬岱莫名其妙的失蹤。

最後得知:馬岱最終斬殺了魏延大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那個陰險狡詐的年代裡,馬岱已經是別人手裡的一顆棋子,用完就拋棄了。各位觀眾,三國裡面真的教會了我們太多。





大六壬尋源


在《三國演義》中馬岱是少有的低調人物,他不像關張照雲等將領拼殺戰場。除了斬殺魏延外,並沒有其他的突出戰績記錄。《三國演義》是一部七分歷史三分虛構的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編寫的,所以馬岱的低調也與歷史真實的他有聯繫,今天我們回到歷史中看看馬岱為何這麼低調?

原因一:寄人籬下不得不低調行事

馬岱是馬超的從弟,也就是同宗族的弟弟。馬超父親馬騰被曹操殺害後,馬超便從西涼起兵攻打曹操,後來被曹操所敗。馬超帶馬岱逃奔漢中張魯,剛好碰上劉備進攻成都,便奉張魯命攻擊劉備。最後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張魯家將楊白害怕馬超的才能,想要迫害他。馬超不得不逃降劉備。劉備也沒有嫌棄他們,反而重用了兄弟二人。馬超還被封為平西大將軍,鎮守重要關口。因為他們畢竟是降將,政治出身不好,再加上他們一路的遭遇,讓他明白過度顯示自已的才能早晚會有殺身之禍。

原因二:技不如人更加要謙虛謹慎

在《三國演義》中馬岱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大將,但是在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少之甚少。連《三國傳》中都沒有馬岱的傳記。在史書中只有兩件關於他的事蹟,第一件是魏延確實是他殺的。但是可能並不像演義中講的那樣是授諸葛亮之計殺的,《三國志》只是提到了魏延與楊儀不和,朝延派蔣琬來和解。最後楊儀遣散了魏延的軍隊,魏延逃跑至漢中被馬岱所殺。史書上更像是楊儀與馬岱串謀將魏延殺死的。其實當時朝延並沒認為魏延是反叛,只是想勸解他們,這個從後面楊儀一直沒有被重用和自殺在成都也可以驗證這一點。第二件事情是在《晉書 宣帝 本紀》中記載的,其原文是:“三年,遷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講的是諸葛亮病逝的第二年,馬岱率軍隊攻打魏國,被魏國大將牛金打敗。可以看出馬岱的軍事技能也就一般。馬岱的平北將軍和陳倉候爵位都是馬超臨死之前上表劉表,託其照顧馬岱而授予的。如果馬岱的本事很強的話,在最開始封獎的時候就應該有他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讓他低調,也不管他的出身如何,他的本事如何,但是他的忠心我們都是可以見證的。馬岱也當之不愧是蜀國的大將。


小微愛歷史


作為三國名將馬超的胞弟和部將,馬岱從身世、本領、名望等許多方面都無法企及馬超。可以說,他的一生都生活在馬超的身影下,這就註定了馬岱無法超越自我。

跟隨馬超幾十年的經歷,讓他目睹了馬超縱性任性的後果。馬超以為武力超群就可以任性,卻落得有家不能回,妻子兒女被人當他的面一個個殺死而無能為力,最終悽慘孤寂地客死他鄉。這樣的人生道路可謂是悲劇人生,憑什麼目空一切?馬岱是汲取了兄長的教訓,牢記了不可任性,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建功立業。

在諸葛亮手下當差,必須低調作人,馬岱因此獲得了諸葛丞相的信任,在他智慧人生的最後關頭委以重任、授以秘計。馬岱因為沉穩而獲得了魏延的信任,完成了斬殺其於城下的重任。如果不是為人低調,那很難說他可以笑到最後。


興平吳衛江


馬岱平生為人嚴謹,謙虛謹慎,還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照,主要是因為古代人的思想,把忠誠放在第一位,因此諸葛亮和劉備,就是從馬岱的性格上,覺得他非常忠心耿耿,才重用了有的人說馬岱可能因為北伐之戰被戰敗之後無顏面對,因此馬岱覺得對諸葛亮非常的慚愧,所以馬岱就退隱江山了。

有的人說當時馬岱在北伐之戰的時候,中途遇到了魏國的大將,有的人就認為這個時候馬岱可能被打敗,但是也不太可能,就算馬岱武功不行,況且馬氏家族驍勇善戰,怎麼可能武功平平呢?還有人說馬岱在北伐之戰失敗後,覺得對不起蜀國,就辭官回家了。

馬岱這個性格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欣賞,雖說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馬岱做事的性格非常穩重,得到了劉備的青睞,而且諸葛亮在臨終之前,也給馬岱託付了遺願,就是想讓馬岱把魏延這個內憂給解決。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馬岱,是因為諸葛亮覺得馬岱是個忠誠守信的人。

馬岱受到諸葛亮的器重,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諸葛亮認為馬岱是個為人正直的人,絕不會因為諸葛亮去世後,就不去完成這件事。馬岱聽完諸葛亮說的話,就見機行事。之後還曾帶兵前去北伐,可是在北伐的過程中,蜀國多次失敗。

所以說這都是馬岱的性格決定的!



00吆


在《三國演義》中,馬岱開始是跟隨馬騰入的許昌。後來馬騰和其餘諸子盡皆被殺,馬岱喬裝逃出。馬超起兵,馬岱隨之周旋。曾在潼關前打敗鍾繇。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救援劉璋,曾與張飛大戰十餘合敗北,旋即隨馬超歸降劉備。劉禪登基後,跟隨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臨終授命於馬岱,襲斬魏延。馬岱成功的完成任務。馬岱的低調跟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生性冷靜平穩,臨危不亂,所以當時北伐時被諸葛亮深深看重並重用,諸葛亮臨終之時,料定魏延會造反,更是把斬殺魏延的重任交於馬岱,就是看重他做事低調的性格,才使得魏延沒有防範之心,最後被馬岱順利斬殺!




影視奧斯卡


別以為馬岱不顯山不露水,其實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在《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有的恣肆狂妄如呂布,有的暴烈悍猛如張飛,有的自矜高傲如關羽,有的堅忍頑強如張郃,有的自負強橫如魏延。

還有一種武將,如暗夜中蜇伏在草叢裡的毒蛇,無聲無息地接近獵物,突然暴起,出招狠辣,一擊必殺,效率之高令人不寒而慄。馬岱就是這種類型的武將。他當斷即斷,果決狠厲,是“一刀流”的代表人物。

馬岱初次亮相是在馬騰反叛被曹操鎮壓的許昌事件中。馬騰和兩個兒子都入了城,只有馬岱領著一千人馬留在城外接應。馬騰父子反叛遭擒被殺,消息傳到城外,馬岱聞訊大驚,“棄了兵馬,扮作客商,連夜逃遁去了”。連自己的兵馬都被他哄了,拋下部隊孤身而逃,這種決斷能力是何等的狠厲。

咱們來看一下馬岱的戰鬥履歷,看一下這個人恐怖之處:

1.潼關之戰,馬岱“持寶刀一口”,一個回合殺敗守將鍾繇;

2.葭萌關前,馬岱與魏延廝殺,“戰不十合”,拔馬詐敗而走,魏延追來,被馬岱一箭射傷右臂;

3.葭萌關前,張飛來戰馬岱,“戰不十合”,馬岱再次詐敗,張飛正欲追趕,被劉備叫住;

4.夾山峪之戰,馬岱一個回合斬殺蠻將忙牙長;

5.銀坑之戰,馬岱伏絆馬索生擒祝融夫人;

6.盤蛇谷之戰,馬岱一個回合生擒蠻王孟獲;

7.西平關之戰,馬岱一個回合生擒西羌雅丹丞相;

8.武功山之戰,馬岱一個回合斬殺魏軍前鋒大將陳造;

9.南鄭關外,馬岱從背後偷襲魏延,一刀斬之。

馬岱總共9場戰鬥,8場完勝,沒有吃過一次虧,斬殺3人,生擒3人,有6場戰鬥都是在一個回合之內解決掉敵人,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一生中出手次數總共不到三十回合,敗一傷一殺三擒三)。魏延夠狡詐不?兩次都栽在馬岱手裡。他還企圖幹掉張飛,如果得逞,就沒有後來的葭萌關夜戰了。

諸葛亮交給馬岱的各項任務,馬岱都能夠不折不扣地出色完成。這種穩健狠厲的特點,非常適合在關鍵時刻使用。而這種風格的武將,追求的就是隱蔽,放在人叢中瞬間就泯然消失,你根本就覺察不到他的存在,也意識不到他的危險性,而當你正放鬆警惕,疏於防範的那一刻,正是他突然暴起的時候。

象馬岱這種戰鬥風格的武將,就是儘量保持低調,讓自己顯得毫不起眼。在《三國演義》中高調的人多了,自認為一杆畫戟橫行天下的呂布、經常把“斬顏良、誅文丑”掛在嘴邊的關羽、自認為功高蓋世的許攸、大叫“誰敢殺我”的魏延……甚至包括白馬銀槍嘯西風的“錦馬超”又是個什麼結局?而低調的馬岱斬殺魏延回到成都之後,後主劉禪因馬岱“有討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成為新一代的南鄭侯,名利雙收,退居二線。

所以說,在《三國演義》諸位武將中,馬岱才是個真正的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