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明朝274年的統治戛然而止,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佔北京城後,崇禎皇帝自縊而亡,正式宣告了明朝的滅亡。明朝京城淪陷,明朝中央朝廷滅亡,殘餘在中國大地的政權,主要有農民軍和清朝。雖然明朝的中央朝廷滅亡了,但是明朝在中國東南方的勢力還在。盤踞在東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明朝親王自立,建立了南明政權。

在計六奇的《明季南略》中,記載明朝滅亡之後,南明政權發展的歷史。從1644年——1665年,計六奇以一個客觀史學家的角度,詳實記載了南明政權的發展,為日後的南明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在閱讀《明季南略》後,對南明政權亦有充分認知,這個腐敗的小政權,只存在了幾十年不到,而且政權皇族交替迅速。

那麼是什麼,使這個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其中又有什麼原因,使明朝復興的救命稻草付之一炬?在《明季南略》中,計六奇也對南明政權迅速的滅亡進行了分析,並以可靠的語句記載了南明政權的荒誕。其皇權的淪喪,官員的腐朽,軍隊的罪惡,民心的離失,導致了南明政權的快速倒臺,其中究竟有何始末?便需要通過

《明季南略》的史料內容,進行解讀。

南明皇權的淪喪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皇權一直是政權發展的主線。中央朝廷滅亡後,想要延續王朝的統治和復興,便需要皇族親王繼承皇權,來引導政權的發展。如西漢政權與東漢政權的交替,就證明了這一點,從此,亦被中國人視為定製。可是南明政權繼承的皇權,並沒有將明朝開國時期的良好精神傳承下去,而是選擇偏安一隅,奢淫無度。在《明季南略》中,亦有翔實記載。

1、大興土木,注重名號

當南明政權的皇權確立後,皇族並沒有像他的祖先朱元璋一樣“廣積糧,緩稱王”,而是選擇大興土木,來宣揚自己的名號。“至是,曾後至,遂大興工作,擴構宮殿,卮匜之屬皆用黃金。開織造府,造龍袍;後下體衣,皆織龍鳳”。

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由此可知,南明政權所確立的皇權只是藉口,他們並沒有興復明朝政權的偉大理想,而是想通過皇權的建立,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所以,其以儀仗的奢華來宣揚皇權的正統,只能說是自欺欺人。

2、沉迷奢淫,無法自拔

當皇權確立後,南明政權的皇帝並沒有將天下事視為己任,反而通過皇權的權威,來發洩自己的私慾,強搶民女,強徵民糧。“時上(弘光)深居禁中,惟漁幼女、飲火酒、雜伶官演戲為樂”。更有甚者,“淫死童女二人”,可見皇權成為了南明皇帝用以奢淫的手段。皇權作為政權發展的主線,對政權發展起著領導作用,可是皇帝淫亂不堪,上行下效,又怎能使南明政權獲得長足的發展呢?

3、皇權漸失,權臣為政

在弘光政權倒臺後,相繼建立的南明政權成為了權臣爭先搶奪皇權的藉口。各方權臣爭先搶立自己選擇的親王,以延續明朝正統,獲得更廣泛的支持。甚至於

唐王與桂王還同室操戈,互相征伐,為清軍留下了可乘之機。

由此可見,南明政權的發展中,可謂群龍無首,並沒有一位親王,能可靠的掌握皇權,率領明軍重新奪回明朝的江山社稷。隨著歷史的發展,明朝皇權權威漸漸消逝,權臣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皇權作為賭注。

官員隊伍的腐朽

1、選官制度的腐朽

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以弘光政權為例,在選任官員的過程中,跳過了有關部門的審核,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稱為“中旨”,又稱“內傳”。雖然此項制度源於崇禎時期,但是在弘光時期,內傳成為了朝廷選官的主要制度。可是其跳過了戶部的審核,導致“其所得閣臣,則逢君殃民、奸儉刻毒;其所得部臣,則陰險貪猾;其所得勳臣,則力阻南遷、盡撤守禦;其所得大將,則紈絝支離;其所得言官,則貪婪無賴之吏”。

由此可知,南明政權的選官制度出現了問題,導致官員集團也發生了問題。但是導致這個問題擴大的,並不全是選任的官員,而是歷史遺留問題。

2、以閹黨為首的奸邪

在崇禎上位後,對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進行了肅清,打擊了閹黨在明朝政權上的大好局勢。可是由於糾正過甚,使大部分閹黨退居二線,進行隱秘的朝廷鬥爭。在明朝滅亡後,南明政權建立時,閹黨隨著皇權的步伐,再次崛起,並控制了南明政權的發展,使

南明政被閹黨掌握。

以馬士英為首的閹黨組織,成為了閹黨之中的權威,並直接導致了弘光政權的滅亡。在朝政之上,民間歌謠唱到:“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蔭起千年塵,拔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正是因為馬士英以公謀私,使南明政權很快走向頹勢。

3、黨爭的影響

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雖然馬士英對弘光政權造成了極大影響,但是在南明後期政權的建立中,馬士英並沒有插手,可是南明政權還是迅速倒臺。這是因為,閹黨的勢力並沒有被剿除。在南明政權建立之後,不少大臣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仕,沒有將明朝的國家大事視為己事。由此,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選擇與閹黨抗衡,最後的歷史證明了閹黨的勝利,南明政權迅速滅亡。

南明軍隊的罪責

在政權建立的基礎上,需要軍隊的保障,可是南明政權的建立,失去了可靠的軍隊。與南明政權並存的,還有農民軍政權和清朝政權,所以南明政權所面對的外部壓力是很嚴峻的。在南明軍隊中,有敢於為民的史可法等人,亦有為己謀私的小將。

《明季南略》中,記載著更多的是為己謀私的小將,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將兵戈指向平民百姓,面對強敵,又苟且而逃。正是一隻毫無鬥志、罪惡滿貫的明軍,導致了南明政權的迅速滅亡。

1、屠戮百姓

“渡河劫掠,至泗、至揚,四廂之民何啻百萬;殺人則積屍盈野,汙淫則辱及幼女。新舊城環圍,絕糧已經月餘”。在政權的發展中,是需要可靠的政權掌握的,所以軍隊在一定程度上,還代表政權。明朝的建立,也與其良好的軍隊形象脫不了干係,可是南明政權的軍隊,兇於盜匪,在民間和歷史上,闖出了難以原諒的罪責。

2、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除了屠戮百姓,對內施壓以外,南明政權所依附的軍隊,其形象不亞於土匪。在對皇權的爭奪中,擁有軍權的武將奮力搶奪皇位的正統權,並且在朝廷之中,相爭不下。“命四鎮各率兵由六合馳赴督輔調用;皆不奉詔”,來以此展現自己的權力。當“二將既出關,疏稱候餉,不行;逗留月餘”,面對敵人來犯,又止步不前,如此,又怎能指望自己的政權獲得長足的發展呢?

3、毫無鬥志

在南明軍隊表現的種種罪責中,可以看出南明政權的軍隊毫無鬥志。“不恢已失之州邑而殺自有之良民”,將依附於自己的良民當作羔羊,任其宰割,面對強敵則“一戰而敗;闔城上下斫北關,棄釜飧而走”。在戰爭史中,最好的武器便是軍隊的鬥志,可是南明軍隊毫無鬥志,南明政權由此岌岌可危。

民心的離失

皇權喪失、官員腐敗、軍隊唾棄的大背景下,真正受苦的是江南百姓。在仕途上,他們發揮不了自己的才智,更不用提有可靠的領導來帶領他們走出苦海,只要南明軍隊不侵犯自己的領地,便是幸事。苦難會使農民百姓開始尋找自己生存的方法,最後的歷史,也終會使百姓脫離苦難。

“小民不恨賊而恨兵,甘心合順而從逆”,在南明政權昏庸的統治下,百姓也開始忽略明朝政權的正統性,而選擇能保證自己生存的政權。從“民苦兵”到“兵與民相殺,民又與兵相殺”,就已經證明了南明政權的民心離失。政權的最基本因素,便是農民百姓的支持,可是南明政權已經失去了民心的取向。

結語: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最害怕農民百姓的起義,來推翻自己的政權,甚於對孟子的“民貴君輕”的說法產生了排斥。在近300年後,明朝最終還是亡於農民百姓之手,朱元璋再怎麼改變制度,都無法保證自己政權的長久。

根已經爛了:透過《明季南略》談南明小王朝迅速覆亡的根源

這是因為,朱元璋並沒有對政權的結構有一個正確和充分的認知,在制度的建立上,他想方設法來滿足統治者的利益。所以明朝最終滅亡於農民百姓之手,而南明政權的建立,在其發展態勢上,對明朝局勢的挽救,可謂杯水車薪。

《明季南略》中,我們可以看到南明政權客觀的歷史發展,皇權的淪喪、官員的腐敗、軍隊的罪責,導致了政權根本的民心離失。政權的存在,代表的是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倘若政權的擁有者不能以正確的心態來重視普通百姓的利益,

那麼這個政權就是腐敗的,普通百姓遲早會推翻它。

這便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可是許多統治者在權威的虛榮之下,迷失了自我,使事物的發展本末倒置,那麼其結局是悽慘的,歷史的評價自然也是貶低的。南明政權,正是一個典型的歷史教訓,亦是一段令人嘆息的歷史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