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泰陵地宫为何至今不对外开放?

易水渡


清西陵中有四座是帝王的陵寝,除光绪的崇陵被盗外,包括雍正泰陵在内的剩余三座皆保存完好。三十八年前,对雍正的泰陵进行清理时,发现盗洞并未深入地宫,遂紧急叫停了泰陵的发掘,因此其地宫至今保持完好。

雍正的泰陵是清西陵中的首陵,其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以“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为由,将原址废弃,最终将新陵址选在了“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易县永宁山下。

关于雍正迁陵的原因还有其它的说法,有说是雍正因为是篡位,所有葬在康熙景陵旁心有不安。还有说雍正好大喜功,杀伐较多,为彰显功业而另辟陵区。其实这些说法与史实出入很大,都是一些空洞的猜测之说。

雍正葬在清西陵后,本来乾隆应虽父亲葬入西陵,但为顾及清东陵中的顺治孝陵和康熙景陵,乾隆便采用左昭右穆的葬入制度,即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将自己葬在了清东陵中,而之后的嘉庆就要葬在清西陵。

雍正的泰陵有何神秘之处?

在清东陵、清西陵九座帝王陵寝中,保存完好有四座,其中就包括雍正的泰陵,也是清陵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座陵寝。清陵中其它陵寝地宫中的情况目前都很清楚,唯有雍正的泰陵地宫规模与陪葬品一无所知。

在传世的清宫档案资料中,没有关于泰陵地宫结构的记载,因此泰陵地宫是否与康熙和乾隆的地宫一样,目前还是个谜。有专家推测雍正陵墓的地宫,可能与乾隆的地宫形制一样,都是九券四门。

从零碎的历史资料中发现,泰陵最开始是用青白石铺墁地面的。后大学士马尔赛等人上书雍正说,为了地宫更加坚固,应该用金砖铺墁地面。当时整个地宫共用了两尺见方的金砖五百块,其中有二十七块是备用砖。

(琉璃影壁)

金砖之下是用临清砖平墁五层,共用砖一万两千五百多块,这就是泰陵地宫情况的唯一记载。泰陵中的陪葬品情况,史料中记载的也非常少。根据雍正八年的一本随葬簿册的记载,地宫中可以确定的宝贝有三件。

这是雍正亲自安排的要随葬的宝贝,第一件宝贝就是孝庄赏赐给雍正的番菩提小扁数珠一盘,第二件是康熙赏赐给他的凤眼菩提数珠一盘,第三件是和硕怡亲王允祥留下的一个玻璃内画鼻烟壶。这三件宝贝意义非凡。

二百多年来,泰陵始终笼罩在神秘之中,除地宫形制与陪葬品外,最受世人关注的当属地宫中雍正的遗骸到底是金头还是人头,这直接关系到其死原能否解开。因此,要想解开雍正金头之谜,唯有打开泰陵地宫。

雍正泰陵为何会终止发掘?

泰陵地宫长埋地下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随着万历定陵地宫的发掘,特别是乾隆裕陵地宫的清理开放后,要求发掘雍正泰陵的呼声越来强烈。当时的清西陵文管处曾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请求清理泰陵地宫。

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请求,主要是因为之前在泰陵的琉璃影壁下发现了一个盗洞,专家一致认为雍正泰陵已经被盗,因此提出清理泰陵地宫的申请完全合理。国家文物局经过慎重论证后,批准了泰陵地宫的发掘请求。

1980年4月,泰陵发掘开始,众多的新闻媒体纷至沓来,等待揭晓地宫中数百年来的秘密。当时成立了地宫发掘小组,负责施工发掘的是某部队官兵。清理人员挖掘盗洞中被堵砌的砖,当挖到两米多深时情况有变。

用来填埋盗洞的活砖没有了,洞底和四周出现了原封未动的原砌砖,昔日的到底到此戛然而止。这些情况都表明雍正泰陵的地宫未被盗掘,雍正皇帝与皇后、皇贵妃及随葬的珍宝都安然无恙,这一情况震惊了在场专家。

大家在失望之余,有人在北京晚报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说,雍正的泰陵地宫正在清理发掘之中,已证实未被盗掘,现正在破土深挖,金头之谜即将揭开。这条消息很快引起了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的高度重视。

随后清西陵文管处接到了国家文物局停止发掘的紧急通知,夏鼐也亲自赶到清西陵的泰陵发掘现场,再次明确了上级的指示,要求立即停止发掘工作,将挖开地方和昔日的盗洞一起被堵砌上。泰陵地宫得以保存。

综上所述,雍正的泰陵差点重蹈明定陵的覆辙,避免了因满足好奇心而致文物损毁的窘境,也很好的维护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的这一考古界原则。泰陵地宫没有对外开放的原因也很清楚了,地宫保存完整未被发掘。


野史也是史


泰陵是雍正的皇陵,郭老爷子一个劲儿地要把皇陵都给挖了,似乎对里面的宝贝十分感兴趣。泰陵作为雍正皇帝的陵墓,自然是不能幸免的。

可为什么后来又没有动手呢?这要感谢一下明朝的万历皇帝。清朝的雍正皇帝要感谢明朝的万历皇帝?的确是这样。

当时发掘皇陵的工作得到了批准,第一个下手的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在挖掘完成以后,皇陵内部的文物压根就没有办法得到保全。

这可把大家给吓坏了,原来挖出来就毁掉了,那还能挖掘吗?这件事立刻被制止了。所以万历皇帝的陵墓挖掘之后,再也没有挖掘过皇陵,泰陵自然也就保存下来了。

清朝皇陵有三个地方,雍正的泰陵属于西陵。

清朝皇帝不多,就十二个,可是皇陵却不少,分了三个地方。分别是关外的福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以及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康熙皇帝就埋在了清东陵,本身是没有清西陵这一说法的,当时雍正的陵墓本来也在清东陵动工。可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似乎是占了风水大师家的田产,所以风水大师表示那不是一块好地方。

无奈之下的雍正只好另外去挑地方,这就挑到了易县。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雍正得国不正,他压根就不敢跟康熙住在一起,所以干脆自己找了块地盘埋了算了。

不管原因如何,雍正是第一个搬到清西陵的皇帝。按照道理乾隆老爷子也应该跟着老爸一起住到清西陵去,可是他也不愿意了。

有人就问了,难道乾隆老爷子也得国不正吗?为什么他也不敢跟他老爸住一起呢?很多人认为乾隆是为了照顾一下埋在清东陵的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所以才住在清东陵。

其实我认为,乾隆老爷子压根就瞧不起自己的老爸。雍正的所有行为,乾隆都瞧不起看不上。他从来都是以自己有一个好爷爷康熙为荣,却从来没听他说过以自己有一个好父亲为荣的。

所以说乾隆是为了跟爷爷康熙住在一起,将来可以被后世子孙当成圣君来祭拜,所以才会抛弃自己的老爸,转而前往康熙的清东陵。他还若无其事地创造了左昭右穆的说法,让儿子嘉庆将来去陪雍正,大家轮着来。

关于泰陵的记载,专家们一无所获。

皇陵的建造,一般都是有详细记录的。清朝皇陵之中,每一座皇陵的建设,都有详细的资料,唯独泰陵的资料一无所有。

皇陵之中到底是怎样的结构,是由多少木料和石材搭建而成,里面有多少陪葬品,我们都能够查到记录,可是泰陵里的所有情况,没有人知道。

郭老爷子作为文化泰斗,他太想知道雍正的陵墓里到底埋了啥,所以一个劲儿地怂恿上层人员允许他去挖掘。好在上层是理智的,拒绝了郭老爷子的请求。

没有本事保护,你为什么还非要挖掘?难道只是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吗?这显然不能让任何人接受。

所以说泰陵里面到底有什么,任何人都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泰陵那么神秘的原因。雍正皇帝到底会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清宫档案之中,我们一无所获。不过据专家们的推测,雍正的泰陵根乾隆皇帝的地宫是类似的,都采用了九券四门。

而且传说雍正的泰陵地面,铺满了金子打造的金砖,这可以说是皇陵中比较少见的了。这样的传说更加增添了泰陵的神秘感。

雍正干嘛把自己搞这么神秘?

雍正是一个信仰道教的皇帝,简单来说,他就是相信道教能让他长生不老。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作为一名实干家,雍正居然会信这些东西?

还真是这样,雍正对长生不老深信不疑,以至于晚年常常搞点药丸嗑一嗑,最后把自己搞得铅中毒而亡。

所以雍正这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人,他就是这样的汉子你有什么办法?那么他为啥要把自己的皇陵搞那么神秘呢?

我认为这跟他的信仰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一名信奉道教的皇帝,他可能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死了以后,还能复活,所以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打造了自己的皇陵。

这就是跟其他清朝皇帝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雍正有自己的信仰和思路,所制作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比较特殊了。

而且事情越神秘,他认为成功的希望就越大。他可能在地宫中设立了什么阵法,只要外人不能破坏他的阵法,他认为他的计划就能成功。

我们只能远远地可怜一下这位皇帝的小心思,谁让他信这些东西呢?不过反过来想一想,谁还没点信仰呢?

乾隆皇帝喜欢吃喝玩乐,所以他的陵墓里估计都是些吃喝玩乐的东西。康熙皇帝宏图大业,所以他的陵墓里都是些战争布防之类的东西,雍正喜欢长生不老,所以他的陵墓里,你猜猜看有什么。


江湖小晓生


清朝总共有三大皇家陵园,这三大皇家陵园分别是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其中,关外三陵是位于他们老家东北的陵园,里面埋葬着皇太极、努尔哈赤以及清朝皇室的其他祖先。

清东陵和清西陵则埋葬了清朝入关后到灭亡前的九位皇帝,这两个陵园分别坐落于北京周边的唐山和保定,和皇城北京之间的距离比较近。

在清东陵和清西陵的九位皇帝中,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的陵墓修建在了清东陵,而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等四位皇帝的陵墓则修建在了清西陵。


他们九位皇帝之所以没有选择埋葬在一起,其实是有原因的。

皇家埋葬地迁移到清西陵的原因

本来,雍正皇帝也想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清东陵,和他的父亲、爷爷埋葬在一个地方。

但是后来他发现,清东陵的地下水渗透实在太严重了,如果把陵墓修建在这里,自己的遗骸什么时候被地下水淹没都不知道,因此他就让人重新看了风水,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了现如今的保定清西陵。

而在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因为乾隆皇帝比较崇拜他的爷爷康熙,所以他就又把自己的陵墓选择在了清东陵。

不过在他选择清东陵之后,他为了不让自己父亲雍正孤零零的待在清西陵,他就给自己的皇帝后代们做出了一个要求。


让他们按照轮流的顺序分别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清东陵和清西陵,比如他自己选择了清东陵,他的儿子就得选择清西陵,然后他的孙子就得选择清东陵,反正就是一直轮流下去。

当然,他的子孙后代们也并不是必须得按照他制定的顺序来,比如在他的孙子道光皇帝准备轮葬到清东陵的时候,道光皇帝就没有按照这个惯例来做。

在当时,道光皇帝也发现了和雍正皇帝一样的问题、觉得这里的地下水渗透太严重了,因此道光就跟紧跟着他的父亲嘉庆把自己的陵墓选在了清西陵。


雍正的决定保住了他的死后安宁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我觉得如果雍正皇帝和嘉庆皇帝等人复活过来的话,那他们必然会感谢当年那些地下水,因为正是这些改变了他们想法的地下水,才使得他们避免了死后陵墓被挖的惨状。

在清朝灭亡后,清东陵和清西陵分别遭受到了盗掘,其中清东陵遭受的盗掘最为严重,除了所有盗墓贼都知道没有任何油水的顺治陵没有被盗之外,其余四座皇帝的陵墓以及珍宝无数的慈禧陵都被孙殿英等盗墓贼盗得一光二净。


而清西陵就不同了,清西陵除了一座光绪皇帝陵被盗之外,其他皇帝的陵墓都没有被盗。

从这点来说,雍正等人的选择确实是正确的。

同时,这也是我们现如今一直无法目睹到雍正陵墓地宫真面貌的原因。

在出了万历皇帝陵的事情之后,我们国内的考古界出过一个规矩,说是如果没有被盗墓贼挖掘、没有被工程施工破坏,那么考古队就不允许主动挖掘任何古代皇帝的陵墓。

在这不能考古的情况下,我们自然就无法打开雍正皇帝的地宫,只能在其皇陵外部进行参观。


至于其他乾隆、慈禧、光绪等被盗墓贼光顾过陵墓的地宫,则可以进入参观。


孤客生


民国时期,孙殿英为了获得军费,就盗掘了清东陵的乾隆、慈禧等陵墓,而放过了雍正的陵墓。但对于保存完好的泰陵,政府并没有对外开放,这是为什么?

中国有许多开放的陵墓,像南京的明孝陵,就是中国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这是南京的一大热门景点。泰陵的解释是“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而泰陵不对外开放,有个历史原因,一开始国家文物局误以为泰陵被人挖掘了,就打算进行抢救型发掘,可当考古人员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却发现下面是原封土,这证明泰陵没有被盗过,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国家文物局并没有阻止发掘行动,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阻止了发掘行动。当时,北京幻灯制片厂在北京日报登了清东陵的发掘情况,考古学家夏鼐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允许后,夏鼐立即把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命令发到泰陵发掘现场。而且夏鼐为了确保停止发掘,就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并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防止对泰陵再次发掘。


正是夏鼐先生的决定,使得泰陵继续沉睡在地底下,免于挖掘的可能,对于保护泰陵也起到了不小作用,毕竟发掘不是最好的办法,现在的发掘技术还没有达到保护文物的水平。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易县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及1730年。

我们先聊一下为什么雍正会另辟陵址,而不遵守祖制把陵寝建在清东陵。当然当时还没有东西陵之分。

雍正即位以后,在处理完一些必要又紧急的事情以后,选陵寝的大事终于被大臣提了出来。当然,雍正也明白,万年吉地的大事,这事耽误不得。于是各路风水师赴遵化马兰峪开始堪舆选址了。

(清东陵孝陵)

终于,雍正五年,在距离马兰峪东北方向的兴隆县车道峪村选好了陵址,此地有九座山头,喝为“九凤朝阳山”。

陵址定下来了,那就开始建吧。砂石料木材等运去了不少。可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发现宝顶金井穴中之土带有砂石。要知道雍正爷可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于是,第一个陵址就以“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的理由废掉了。

这才有了后来十三爷和堪舆大臣来到易县泰宁山下的太平峪,查看风水后上奏,钦天监认为此地“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于是才有了清西陵。

雍正八年,1730年正式开建。


(清西陵泰陵)

从开建至最后一个皇帝光绪帝葬入已经,整个西陵历时186年。因为护陵人嗯保护,闲杂人等不能接近,所有陵墓保护完好。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和日本人关系密切。当时清西陵地区为日站区,日本人为了更好的利用溥仪,自然不会去盗他的祖坟了。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撤退很快,我党人员进去该地区以后首先会保护起来,所以在这期间自然不会有人敢来盗墓。没有被盗,地宫自然不会被打开了。说到地宫被打开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夏鼐

当时在郭沫若打开定陵以后,被皇家珍宝震撼。急于打开其他皇陵,其中包括武则天的乾陵。

恰恰这个时候泰陵发现盗洞,文物部门一是为了保护文物,二是为了解开雍正金头之谜,所以顺着盗洞开挖了。可是在挖了两三米以后发现依然是原封土,地宫并没有被盗。这个时候有人主张继续挖下去。而这件事情被当时的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知道了,实地查看以后发现不能再挖下去了,所以泰陵的地宫就这么保存下来了,也为后世留下了一大笔精神文明财富。

(泰陵石五供和方城明楼)

所以,至今我们去清西陵,泰陵地宫没有开放,我们只能看看外部建筑和周边的风景。整个清西陵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地宫打开了,其他皇陵无一被盗。至于泰陵地宫何时开放,我想这个问题无人能回答,或许永远都不会打开。


观复一鉴


泰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的陵寝,同时也是清西陵地区第一个建造的陵寝。

雍正皇帝的爷爷顺治皇帝和父亲康熙皇帝都安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而雍正却恰恰将自己的陵寝建造地址选择在了距离遵化地区600多里地的河北易县,这也使得在民间有了雍正是篡位而不是继位,因而死后无颜面对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说法。

但是正史记载中,雍正原本也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选择了一处宝地下葬,但是后来发现此处为砂石土质,要知道砂石土质并不适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结构不稳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渗水,鉴于这个原因,雍正才选择另择地址安葬。最终,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在河北易县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并称其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非常对此地非常满意,进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清西陵地区除了雍正的泰陵,还有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以及光绪的崇陵。所以葬在清西陵,而不是葬在清东陵地区,与所谓的“雍正篡位之说”并无关系。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开始修建泰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后被乾隆葬入泰陵地宫,随同雍正皇帝同葬地宫的还有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和敦肃皇贵妃年氏。之后乾隆皇帝封闭了泰陵地宫,至今为止近300年的时间,泰陵的地宫就再也没有被打开过。


泰陵地宫未对外开放,并且未对其进行考古挖掘,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文物。

1956年,郭沫若主持挖掘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事件,成为了新中国考古发展的分水岭。在挖开万历皇帝的定陵时,尽管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限制,受到破坏、损坏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也正是因为看到了郭沫若挖掘万历皇帝定陵的恶劣后果,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立刻向国务院申请立即停止不适当的挖掘破坏,周恩来总理立刻批准了,所以郭沫若希望继续挖掘秦始皇陵寝以及武则天陵寝的计划才没有继续执行,同时,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考古挖掘的惯例。

所以,在此之后的考古挖掘基本都是抢救性的挖掘,发现陵墓或者古迹有被盗痕迹后或者由于基础建设会破坏原有遗迹时,才会进行挖掘工作,比如三峡大坝建设期间,就对即将被太高的长江水淹没的文化古迹或抢救性挖掘保护,或者留存史料使之永存江底,而对同属清西陵地区的光绪皇帝的崇陵因为有过被盗经历,因而也进行了挖掘和开发,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

而对于雍正皇帝的泰陵,考古人员也曾计划进行挖掘,但是最终仍未打开泰陵地宫。

在1975年清理了清东陵乾隆地宫以后,学术界不断鼓吹要求发掘泰陵,并且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有着一个盗洞,所以学者们怀疑泰陵地宫早就被盗,可以进行挖掘。因而在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

1980年4月8日,挖掘泰陵地宫的工作正式开始。但是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泰陵没有被盗过。该消息通过媒体传了出去,而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名誉所长的夏鼐知晓后,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并把国家文物局关于立即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命令急告当地。4月11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

至此之后,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宫就再也没有被打开。


除了雍正皇帝的泰陵,还有许多中国历史重要人物的陵寝也完好的存在于世。

在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上,存在着许许多多有争议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尽管他们已经过世许多年,但是学界依然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了解历史的真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而对其陵墓进行考古挖掘无疑是一个能够了解当时历史史实的一个好的方式。但是尽管如此,对于这些重要历史人物陵墓,首要的任务是保护而不是挖掘,也有其重要历史原因和价值意义。

首先,当前的科技手段并不能实现对文物的完整保护。

除了郭沫若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之外,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一个鲜活的案例。原本出土时兵马俑身上的是带着原有的颜色的,但是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腐蚀,所以今天展示在外的兵马俑都是暗淡无光的土灰色。

由于这些陵寝长时间的深埋与地下,或沉浸于水中,长时间与空气隔绝,保留了他们本来的历史面貌,而现在的科技手段又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完整而又有效的保护,使之继续保持历史原貌,因而不去挖掘就是对其最好的保护方式。

其次,中国人一直信奉的“死者为尊”的观念,也不愿过渡的打扰逝者。

儒家经典中,一直崇尚着“死者为尊”的观念,因而在古代社会,对于盗墓行为不仅嗤之以鼻,并且对于盗墓者的处罚也是相当的严厉,并且留下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和故事。同时,基于对逝者的敬重,也不愿意对其进行打扰,因而包括现在也对考古挖掘工作是非常的谨慎和小心的。

再次,也是为了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瑰宝。

现在不去挖掘现有的陵墓和古迹资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将这些历史的瑰宝能够完整的留下来,一方面可以等待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去保护历史文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后代去新的视角、新的发现去品读、解析历史。

因而,不去轻易挖掘陵墓,不进行不适当的挖掘破坏,成为了中国考古界的共识。


雍正的金头之谜,只能期待着用科技的力量去探求了。

人们之所以对雍正的泰陵抱有如此之大的兴趣,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雍正的“金头之谜”。

民间有传说称,由于吕留良一家受到了“湖南曾静谋反案”的牵连,被雍正诛灭九族,就连去世多年的吕留良也被挫骨扬灰,而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却逃过一劫,活了下来,之后吕四娘成功混进宫中,不仅成功刺杀了雍正,还将雍正的人头取下带走。为了给雍正以全尸下葬,乾隆皇帝命人给雍正打造了一枚金头,这也就是“雍正金头之谜”的来源。

尽管经过一些史学家的证明,雍正因为长期迷恋丹药,死于重金属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依旧没有办法最终为清宫八大疑案之一的“雍正之死之谜”盖棺定案,“雍正金头之谜”依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由于泰陵地宫无法打开,也不能对“雍正金头之谜”做出最终的回应,只能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通过穿透射线扫描的方式来对泰陵地宫的内部一探究竟了。


雍亲王府


不知道了解清史的朋友有没有体会,每次想到雍正皇帝,就会多一份心疼,一生勤政节俭的胤禛收拾康熙晚年留下烂摊子不容易,一生致力于国富民强的他,最终活活累死在了自己的岗位。死后还要受尽后人的诋毁,滚滚的骂名让我窃为雍正感到痛心。

如果没有雍正,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自欺欺人,而作为中间的承上启下者,雍正的继位是一个谜,死因是一个谜,就连埋在清西陵都要被认为是弑父的“铁证”,因为他不敢面对地下的康熙。



雍正为何要另选“万年之地”?

中国古代一直讲究“子随父葬”,即所谓的“昭穆之制”,像明朝定都北京后的皇帝,全都是跟随父亲葬在十三陵。清朝入关之后,顺治皇帝亲自选择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作为皇家陵园,之后的康熙也跟着顺治葬在了这里。

雍正登基后,他的陵墓建设也被提上议程,本来雍正的本意是选在清东陵,但之后的考察中,大臣的报告让雍正有些动摇,因为清东陵砂石较多,风水并不是太好。

于是雍正派心腹大臣另择宝地,最终确定了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雍正皇帝顺利葬入之后,给乾隆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他面临一个选择,如果跟随雍正葬在西陵,那么日后君王都这样效仿,必然导致东陵荒废,这是乾隆不愿意看到的。最终乾隆确定了父子分葬的“兆葬之制”,这样就能兼顾东陵与西陵。

东陵中共有5位皇帝:

顺治皇帝——孝陵

康熙皇帝——景陵

乾隆皇帝——裕陵

咸丰皇帝——定陵

同治皇帝——惠陵

西陵中共有4位皇帝:

雍正皇帝——泰陵

嘉庆皇帝——昌陵

道光皇帝——慕陵

光绪皇帝——崇陵

雍正的泰陵有没有被盗?

1928年的“东陵大盗”案可谓轰动全国,军阀孙殿英疯狂盗掘了慈禧、乾隆的陵墓,因为他知道,清东陵埋得都是一生荣华富贵享受不尽的帝后,他们奢侈的生活也被百姓传的神乎其神。

而再反观清西陵,不论是雍正的勤俭还是名气,显然无法与清东陵相媲美,因此在军阀混战的乱世,雍正的泰陵幸免于难。而他的儿子可惨了,被孙殿英从坟墓中扒出来,尸体都被扔出了棺材,要不是溥仪派人去收敛,乾隆恐怕就暴尸街头了。

可见,人怕出名猪怕壮,厚葬给自己带来的并不是什么好事。


泰陵为何至今不开放?

其实,在1975年,乾隆的裕陵被考古学家清理之后,有一大批考古人士希望对泰陵进行发掘,并不是因为想要看看雍正埋藏了多少宝物,实在是百年流传下来的的“雍正无头案”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进去看一看,雍正的金头到底是不是真的。

于是在1980年,考古学者在泰陵的宝顶之上发现了一个不小的盗洞,因此他们笃定泰陵曾经有盗墓贼的光顾,既然墓被盗了,再打开也就无可厚非了,于是在他们的积极要求下,国务院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正当他们如火如荼顺着盗洞往下挖的时候,不料竟然挖到了原封土,这就意味着虽有盗墓贼光顾,但他们也没能挖通地宫,泰陵内部还是完好无损的。


因此这一消息被迅速报到了文物局,文物局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停止对泰陵的发掘工作,毕竟万历皇帝的陵墓文物无法保存就是眼前的惨痛教训。

因此,泰陵之所以不对游人开放,是因为它还没有被发掘,里面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我们希望在我们有足够的科技水平之时再进行发掘,要不然会对泰陵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雍正皇帝的泰陵于河北省易县太平峪,同时与雍正皇帝葬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原配皇后孝敬皇后以及敦肃皇贵妃,值得一提的是,敦肃皇贵妃就是《甄嬛传》里面的年羹尧之妹,华妃。

泰陵在清西陵中建造时间最早,也是最健全,规模最大的皇陵,可以堪称西陵的首陵,至今泰陵依旧没有对外开放,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开放的陵墓基本上都是被盗墓贼光顾过的陵墓。只有因遭到盗窃而造成损坏的皇帝地宫在文物专家清理完备之后,由专家们实时保护,才能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反之,如果还没有被盗过的陵墓是不能对外开放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陵墓。

清东陵的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墓都被盗过,所以清东陵中这些都对外开放,但是雍正皇帝的泰陵因为并没有被盗墓贼盗过,便不能对外开放。

曾经有人在泰陵的琉璃照壁处发现了一个盗洞,就鼓吹泰陵曾经也被盗墓贼光顾过,应该予以发掘进行保护。

1980年的4月8日,泰陵就这样被正式发掘,当时场面很大,很多领导都来现场指导,不过正在工程进行的时候,发掘人员往下挖了两米左右,就发现原来并没有被盗墓贼光顾,地下还是原封土,保护的非常完整。泰陵的开发工作因此被紧急停止,并规定一律不准再次发掘。

所以直到今天,泰陵依然保存完好,对于雍正皇帝来说,这大概也算是一件幸事。


是阿维啊


明朝自朱棣开始,皇陵便集中在北京郊区,现在离天安门有50公里。这就是“明十三陵”!以此类推,满清入关后也是一处陵寝吧?



不是一处,而是两处,问题出在咋们的雍正爷身上,顺治、康熙在清东陵,雍正独辟蹊径,在清西陵。为什么?

四爷看不上,东陵的九风朝阳山陵阴阳完全不协调,俗称风水不好,雍正爷原话这么评价这个地方:

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

所以另辟陵区。当然了,原因也有说雍正无颜面见康熙皇帝。而清西陵这个地方,实属上吉之地,

乾坤聚秀之区,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这是万年吉地。

所以执政13年后的雍正葬在这里,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故称“泰陵”。为什么今天也不开放泰陵地宫呢?

泰陵是个热点,这里承载了太多太多关于雍正皇帝的东西,足够引起地震。所以难免有人心动,然后找理由主动实施发掘。1980年,因盗洞问题,泰陵差点儿被打开……

这个盗洞在泰陵地表某城楼的琉璃影壁下,当时一经发现,有人慌了,也有兴奋的。考虑到泰陵有可能被盗,于是发掘吧。日了狗,才挖不到三米,洞没了。



泰陵发掘不亚于一次高级政治活动,各方焦点纷纷聚集。中国考古学会的理事长夏鼐听到泰陵未被盗的消息后,忙报上面,并亲自到现场,宣布停止发掘。夏鼐几十年前亲自主持过明定陵的发掘,深知发掘的悲剧,定陵的最终结果是几乎所有文物被毁,万历皇帝的尸骨也在一把火中灰飞烟灭。

所以泰陵得以保全!

另外再加上我们国家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不主动发掘大型帝王陵寝,所以自然无法开放。

但是泰陵地表建筑面向大众,淡季35块。也可以买清西陵全票。通过全票,你能看到清西陵唯一的皇陵地宫——崇陵地宫。



一壶浊酒喜相逢,这里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三叔小记


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寝,也是清西陵体系内的第一座帝陵。众所周知,孙殿英当年动用军队、炸药,几乎半公开地盗掘了清王朝的好几座帝陵、后陵。但是,孙殿英盗掘的是位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这就是孙殿英所谓“东陵大盗”这个名号的由来。



但是,泰陵却不在遵化境内,清西陵位于今河北易县境内,与清东陵虽然同为清王朝的帝陵陵区,却不在同一个地方、甚至都不是近邻。因此,在孙殿英大规模盗掘清朝帝陵时,泰陵、昌陵(清仁宗嘉庆帝陵寝)等清朝帝陵最终得以幸免。



虽然如此,清逊帝溥仪退位之后,清西陵护陵的军队因为没有了军饷来源,和清东陵的护陵军队一样作鸟兽散,清西陵也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大“金矿”!加之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文物保护力度几乎为零,为盗墓贼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泰陵也未能幸免,盗墓贼们曾经多次光顾泰陵。但是,因为不得法、又没有孙殿英的大炮、炸药,始终没能真正进入泰陵核心部位——地宫,只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盗洞……



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人员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泰陵的盗洞,有的盗洞打得还非常深。考古人员的心顿时凉了一大截,看来泰陵也未能幸免……于是,准备对泰陵进行抢救性发掘。但是,在探查盗洞时,考古人员却有了重大发现,那就是泰陵的盗洞没有一个打入了地宫。换言之,泰陵的地宫保存完好、并没有被打开。考古人员立即将情况上报,后来中央决定暂停对泰陵的抢救性发掘,将盗洞和已发掘区域回填。这就是为什么现而今清东陵裕陵、定东陵、崇陵地宫是对外开放的,而清西陵泰陵、昌陵等陵寝的地宫却不对外开放的原因所在。



当年在郭、吴二人的撺掇下,我国对明十三陵内明神宗万历帝的定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因为技术水平和预判不足,导致大量文物出土后氧化、破坏,损失惨重。后因为政治运动等原因的影响,连地宫中的棺椁和万历帝的尸骨也遭到了破坏、至今无法寻回。所以,后来我国政府对没有被盗的帝陵全部执行了暂不发掘的政策,清西陵泰陵地宫也因此被长期封存、没有被发掘。既然没有被发掘、深埋地下,又怎么可能对外开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