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十批判書: 確定是漢樂府嗎?真的有封建禮教壓迫?

《孔雀東南飛》,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有幾十年了,所以大家好像都挺熟悉。但是熟悉歸熟悉,關於這首詩的某些問題,不一定都留意了。玉山替各位捋一捋。

《孔雀東南飛》十批判書: 確定是漢樂府嗎?真的有封建禮教壓迫?

1,創作年代有疑

這首詩講的是漢代的故事,人們一般也就籠統的以為是漢樂府,教材裡也這麼說,但是未必。

一個明顯的BUG就在詩前的小序裡: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

看出問題沒有?故事確實發生在東漢末年,“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但是創作者如果是當時的人,他是怎麼知道自己正處於“漢末”呢?無疑,只有漢代以後的人,才能做出這個表述。

當然也不能排除序和詩產生於不同時代的可能。這首詩收錄於南朝徐陵所編《玉臺新詠》,這個序,是原來就有,原樣照錄,還是徐陵自行撰寫呢?無法查證。所以至少存在這兩種可能性:一,序和詩出於一人之手,那麼只能在漢代以後;二,序言乃後人撰寫——最晚肯定不能晚於徐陵,詩產生在這之前,那麼有可能(!)是漢代。

其實有人質疑過,認為不是漢樂府,是六朝民歌。南宋詩人劉克莊《後村詩話》雲:“《焦仲卿妻》詩,六朝人所作也。《木蘭詩》,唐人所作也。”可是他沒有解釋理由。不解釋,說明在當時這可能是共識,不需要解釋。

另有人指出“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這兩句透露點線索出來了。這個“華山”,並不是五嶽裡的“華huà 山”,這個我後面談。在此“華山合葬”這個典故值得一說。典故出自何處?——南朝,宋少帝時的一個故事。南徐(今江蘇鎮江)一士子愛慕一客舍女子,感心疾而死,下葬時,女子哭泣,棺木自開,女子入而合葬於華山下。時人傷之,作《華山畿》二十五首,其一:

華山畿,華山畿,

君既為儂死, 獨生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 棺木為儂開。

這個《華山畿》就是梁祝故事的原型。

《孔雀東南飛》十批判書: 確定是漢樂府嗎?真的有封建禮教壓迫?

《孔雀東南飛》既然引用了這個典故,那麼自然是在這個典故之後寫的,這個沒有疑義吧?

但是仍然不能斷定。因為這是民歌啊,長時間口頭流傳,再有人記諸文字,這中間難免被改寫,焉知“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這兩句不是後人摻入?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事情給弄成這樣了,兩家怎麼可能“求合葬”?再說,這已經不是兩家的事了,最起碼涉及第三家——太守家,劉蘭芝已經和太守家小五成婚,是太守家的人了,你焦劉兩家這樣搞,讓太守家情何以堪?

所以說了半天,《孔雀東南飛》到底寫於什麼時代,玉山並無定見,只是提出一個問號。

2,劉蘭芝因何被遣,真有“探討”的立場嗎?

劉蘭芝因何被遣這個問題,搞文學研究的最喜歡“探討”,因為可以輪圓了瞎扯,大致扯出這些成果:

“無子”說,劉蘭芝沒有生育;“美貌”說,劉蘭芝太漂亮了,影響男人幹事業——這兩說可以引用三從四德啊,七出之條,封建禮教什麼的熟詞輪起來就使,虎虎生風。洋氣一點的如“愛的爭奪”說,焦母年輕守寡,辛辛苦苦拉扯兒子,無法接受兒子的愛被人奪走。此說更妙,可以弗洛伊德一番,精神分析一番,堆砌更多些名詞上去。

為什麼說這都是瞎扯呢,因為這都是不讀文本,就靠打哪聽來兩個概念混江湖的。但是怎麼說呢,文科的東西大多不就是這樣混的嗎,誰還看文本呢,不都是從概念裡產生概念,從資料裡產生資料麼。喝風屙屁,空來空去,謂之研究。

玉山的態度呢,是尊重文本,拒絕扯淡。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

焦母因何驅逐劉蘭芝,這個毫無“探討”的餘地,完全不成為一個問題,因為文本里交代得明明白白,你還探討個鬼呢?

焦母明確說了自己為什麼不喜歡劉蘭芝:“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你自作主張,我討厭!而劉蘭芝呢,針鋒相對地表明:我沒有!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不就是這樣槓上的嗎?焦母太專制,劉蘭芝太自我,兩個女人都太強勢了,這怎麼能處得好?如果這裡面有一個隨和點軟和點,也就沒有那些破事了。

當事人都挑明瞭,文本里表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性格衝突嘛。那幫磚家還要蒙著眼瞎摸,估計是摸出快感了。

3,劉蘭芝形象辨:她是不是“舉動自專由”?

焦母指控劉蘭芝自作主張,劉蘭芝強烈反駁。那她到底有沒有自作主張呢?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故事一開頭,劉蘭芝主動提出離婚。她跟誰商量了? 沒跟任何人商量,連她親孃都不知道。婆媳關係處不好,劉蘭芝有沒有找原因?找了,全是你媽不好,“大人故嫌遲”。有沒有作改善關係的努力?沒有。哪有那些羅裡吧嗦的,乾乾脆脆,離婚!如果這不叫自作主張,那什麼叫自作主張?這不叫個性太強,那什麼叫個性太強?

任性、自我中心,沒有自省的能力,這是劉蘭芝最突出的性格特徵。她為什麼不承認?

因為一個強勢的人,是認識不到自己強勢的;一個不講理的人,是不知道自己不講理的。他會覺得,自己很好講話啊,都是你們不對!

另一條鐵證:劉蘭芝既已答應了太守家求親,結婚當天,卻“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你要殉情是你的事啊,太守家又做錯了什麼呢?那邊婚禮辦的熱熱鬧鬧,你來這一出?什麼仇什麼怨?你讓太守家小五子以後還怎麼講人?這事傳出去多難聽啊——有個女的投河自盡都不跟他!

劉蘭芝做事,有沒有想過別人?她說自己如何聰明能幹,情深義重,玉山一點也不懷疑,但是她這樣為人處世,實在太作了。

這就是個作女。她的人生悲劇有一大半是她自己作出來的。

4,為什麼東南飛,為什麼五里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為什麼“東南飛”,為什麼“五里”?

這個問題娛樂性較強,先說幾個現成答案。

①《古詩十九首》有云: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西北飛不過去,故東南飛。

②劉蘭芝孃家在焦仲卿家東南方向約五里。劉被遣回孃家,東南,五里。

③孔雀是溫帶熱帶動物,喜暖,故東南飛。

當然,這些答案基本是搞笑。搞笑與扯淡不同,因為富有娛樂精神,所以尚有可取。玉山覺得,還可以更加娛樂一點,期待更大的腦洞。

嚴肅一點談談這個問題,這就是以物起興而已,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並以孔雀分飛暗比夫妻分別。一個哀美動人的畫面。換其他鳥獸亦可,當然孔雀形象更具審美價值。

為什麼是東南呢,因為故事的發生地——漢末廬江府治,今安徽潛山,屬於東南方位。更深一點,就涉及語言的聯想意義了,東南屬木屬陽,會引起關於愛情、家庭、生活情境的聯想;說西北,會聯想起什麼呢?邊關、荒涼、征戰,潛意識裡就排除了愛情家庭等因素。你看我們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有幾個是發生在北方的?

五里不必拘泥,六里七里亦可,只要順口。自己讀讀看,哪個順口。

但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個起興裡,存在一個硬傷。

《孔雀東南飛》十批判書: 確定是漢樂府嗎?真的有封建禮教壓迫?

5,詩裡硬傷何其多

其實,孔雀尾大,只能短矩離飛翔,不可能一飛五里。“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想象之境。民歌麼,沒那麼細緻。

另一個同類型硬傷在詩的結尾,劉、焦兩人死後合葬,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這又是閉門造車了,看來作者非常欠缺動物方面的知識。鴛鴦怎麼能跑到樹上去呢?就沒人告訴它你是水鳥嗎?

涉及人類,也有常識錯誤。作別小姑時,劉蘭芝動情訴說:“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

扶著床(一種坐具),還不大會走,最多一歲大吧?過了幾年呢?“共事二三年”,劉蘭芝于歸才兩三年,就算三年吧,那麼小姑四歲了。四歲就長得跟成年人一樣高了?這麼神奇嗎?

這些不算大毛病。民歌,當然粗糙一點,這也是它生動活潑的地方。

另外一個問題,結婚兩三年了,劉蘭芝為什麼沒有懷孕?詩裡其實給答案了:“相見常日稀。”焦仲卿工作忙,兩口子團聚少。但是一個廬江府小吏耳,能忙到那裡去呢?機關裡,還不就那點子破事嗎,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那就至於忙到那樣。

焦仲卿不就是不想回家嗎!一個老孃,一個老婆,都那麼強勢,他夾在中間,過得有多憋屈啊。擱誰都不願回家。而且,那個生活環境裡,他生命力萎縮,沒有活力,就是天天回家老婆也懷不上的。

所以不孕這個事不是硬傷,是暗寫,寫男人的苦楚。

6,有些文字莫名其妙,或者錯訛,或者亂植

莫名其妙的文字挺多。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這都是什麼邏輯呢?為什麼要表揚老公工作表現好,

“守節”呢?在精神病案例裡我們倒是看到過這樣顛三倒四講話的,如果劉蘭芝不是的,這幾句應該是這樣:“君既為府吏,相見常日稀。賤妾留空房,守節情不移。”前一句抱怨老公忙,後一句表揚自己作風過硬。

對吧?這裡無疑是抄錄錯誤。

還有一些明顯是故意摻入,挺噁心的。寫劉蘭芝嚴妝,前面層層鋪敘服飾華美,都是沒有問題的,突出了人物的堅強與自尊。後面寫如何貌美,不免令人失笑噴飯。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都是什麼樣的俗濫比喻、油滑腔調?“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的工作量,還能“指如削蔥根”?這個矛盾不打緊,主要是這裡流露出的審美惡趣味,肉麻死了,完全不是人民群眾的感情,而泛著下流文人的酸臭氣。“纖纖作細步”?這不是勞動女性的形象,這是士大夫的病態審美。

劉克莊說《孔雀東南飛》語言通俗,但是有古意。玉山以為這幾句沒有絲毫古意,只有小文人的流裡流氣與自命風流。與整體語境不協調。無需考證,玉山可以一口斷定,這幾句原詩必無,是在傳抄過程中被汙染。

7,關於幾個地名:華山、交州廣州

詩前小序裡的廬江是實寫,其他幾個地名都是虛寫。

前面玉山提到,“合葬華山傍”,這個不是五嶽裡的“華huà 山”,當然不是。安徽死了人,沒有抬到陝西去埋的道理。啥時候也不存在這樣的風俗。為什麼想起這個呢,是前兩年在哪觀摩了一趟優質課,講到這一句時,老師強調要注意讀音,什麼山?——huà 山!然後“拓展”了一下,普及了“五嶽”,還多媒體一番,放映了幾幅五嶽風光圖片。聽課專家紛紛點贊,好!課堂信息量大,文化內涵豐富!

玉山也是很敬佩的,但是人都死了,還不放過,要給折騰到遙遠的他鄉去,好狠啊。

好在鄉親沒那麼狠。焦劉之墓不在遙遠的陝西華山,事實上它只能在二人的桑梓地。

詩中所說“合葬華山傍”,是用典,不是實指,這個我前面說過了。

那麼典故里這個“華山”在哪?當然在南徐(今江蘇鎮江),中國人都說葉落歸根,南徐人死了不埋南徐埋哪兒?就是今天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姚橋鎮的華山村。西周時那就是一個港口,今天還有幾個景點,老街、張大帝廟什麼的,值得去看看。

“合葬華山傍”,不是陝西華huà 山,是江蘇華 huá山。

還有,太守家籌備婚禮,“交廣市鮭珍”,這個當然是虛寫,從安徽廬江到交州廣州去買海河鮮,真是徽菜特色,不是狂熱的臭鱖魚崇拜者,沒有這樣奇葩的想象力。所以只能是誇張,體現太守家對這門親事高度重視,襯托出劉蘭芝有多火。

8,誰汙染誰治理:這個故事反映封建禮教?

估計你還記得“封建禮教” ,如果你上課竟然還記筆記,印象就更深刻。因為你被告訴,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禮教對愛情尤其是女同志的壓迫。

本著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玉山也教特麼的語文,我汙染我治理: 這基本上屬於扯淡之淡,屁王之王。

劉蘭芝想離婚就離婚,誰的意見都不用參考,更不需徵得任何人同意;作為一個二婚,追求者絡繹不絕,還一個比一個條件好——先是縣令家老三,比劉蘭芝還小個兩三歲;後是太守家小五,多才多藝不說,一場婚禮還發動幾百人忙活,你要說這裡面是封建禮教,這叫特麼的什麼封建禮教!

這分明是一個婚戀充分自由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離婚不受歧視——當然我們現在也不歧視啊,但你一般不會一開始就立志找離異的吧;還有姐弟戀什麼的,你還自以為時髦,其實都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先人們玩剩下來的。這個如果是封建禮教,那麼你就是單細胞生物。

想一想,建安年間,那是何等壯闊的歲月,就是一腦袋豆腐渣也憋不出“封建禮教”這個詞啊。那是真正禮崩樂壞的時代,那是皇權消融諸雄並起的時代,那是堂堂聖人之後孔融高舉“非孝”大旗呼嘯著刺殺綱常倫理的時代,那是曹操頒佈《唯才是舉令》大張旗鼓地踐踏忠孝仁義的時代,那是嗑藥裸奔追求思想解放的魏晉名士的先聲。你管這個時代的民間生活叫封建禮教,你是赤裸裸的反人類啊。

事實上,劉蘭芝決定離婚,沒和任何人商量;離異後,不缺人追,她也完全有權力自主選擇。她老孃說:"老姥豈敢言!″對女兒的婚姻,母親連建議的權力都放棄了。這個故事裡,哪裡有封建禮教?

只是,劉蘭芝的強硬,鏨不過她哥的強硬。這兄妹倆,真是一個媽養大的。

焦母極硬,劉母極軟,這兩位母親的家庭教育都是失敗的。這層意思,回頭我另寫一篇。

不說了。雖然沒有湊夠十問,但是玉山就是這麼沒譜。我就不湊。我就不相信了,這世上誰比我更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