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醜書”是一個假議題,還是古已有之的事實?

千千千里馬


所謂“醜書”是一個假命題,還是古已有之的事實?

當代的“醜書”一說,從表面上是書法追求醜貌,源自淵源書法的稚嫩粗獷之筆墨,伊始中國造字,樸拙簡單筆畫或複雜形意的表達,那時候的落後懵懂以至於未有筆,僅能用骨石或物件刻的字,形成的筆畫,結體渾樸,沒有用筆之說。


醜書,自古歷代有之,發達的唐朝顏楷書,在當時分明就是野書,似乎與“醜”相類,剛開始一變晉法及初唐的楷則,是為不可接受。久了自然筋骨血肉豐滿加之大小字的出現,欹正的面貌,一改大小一致,規整的書法面貌。這是一次個性創變。贏得了千年來被人崇拜摹臨。


宋代的尚意,都是脫晉唐之法,順其情性而表現自我神采。

元明,繼承發揚魏晉風度,拯救了帖學的遒美,至清代,追求古意,尋找拙氣書貌。碑學崇尚,顯然於遒美背離。有了“醜的”趨勢。崇尚姿態的別樣為欣賞價值。

到了本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又開始了拙醜姿態書墨的大興。

定義是“醜”,確是不美,一般把豐滿的筆畫都變成粗製狂野,筆畫形成歪斜,有的筆畫誇張。墨色變化,字形不以方正,而是參差不齊,於古法不同,於今欣賞相悖,用筆變化,方筆參南北朝碑體,或者隸變,或爨寶子筆意,從結體上下功夫。排斥帖學的遒麗。故分界嶺自然有了,於是一則“俗美”與“醜書”的爭鳴。一則傳統與創新之對立。



醜書,成了高層書界的風向標,跟隨者趨之若鶩。以此為時尚。

醜書與美書,雖然構成矛盾體,應該具有辯證關係,統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醜美是相對來說而已,醜的東西因時而變成美,顏體足以證明。蘇軾言,美玉何必橢圓,是璧玉何必以形狀的醜美以論。

關鍵是內涵內在的東西。質上的價值,不是表層表面的看待醜美。


因此對於書法藝術的醜與美,理應視合度,符合欣賞美學原理之規律。檢驗書法藝術的底蘊,具有豐富的內涵所在。

一般規律初學字寫的醜而歪斜不正。當達到瑧熟後的“醜”而欹斜不端,兩種不同屬性,一是真實的稚嫩書寫,另外是蛻陳出新筆法。

真如此,就是高手,而今這樣的返樸筆意大成者寥寥無幾。一般假借變新,退常規筆法變自己的自由任性筆意。怎能不加以“醜”之定義。實際應該說,不倫不類書。


狂喜淡墨a


如果李斯能看到隸書,他的第一感一定是“醜書”;如果程邈能看到章草,他的第一感也一定是“醜書”。

在書法上,新出現的以前沒有的寫法,相對於原寫法而言,就是“醜書”,這與其外形的“美醜”無關。

正如米芾說顏真卿是“惡札之首”一樣。顏真卿的出現,一改以前一直以來“以硬瘦為美”的書法審美,所以米芾說“顏柳挑踢”,說顏真卿壞了古法。

所以,“醜書”並不是一個新鮮名詞,其老祖宗就是顏真卿。

但是,顏真卿也好,後來主張“寧醜勿媚”的傅青主也好,他們的“醜”並非“為醜而醜”,並非扭捏作態,而是在對前人深入研究後,在技法上和藝術主張上的一種突破。

顏真卿、傅青主等人的“醜書”,經過實踐的檢驗,已被證明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而現在書法界的“醜書”,是否是一種創新,尚未經過時間的檢驗,但我們何妨給他們一點寬容,給他們一點時間,將之留與後人去評說。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這個問題問得很怪異,前後半句話風馬牛不相及!我估計你的問題原本是“所謂醜書是近些年才有的現象,還是古已有之的事實?”

我就算是自問自答吧。醜書的確是近些年才有的現象,確切的說,醜書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古人不會幹這些噁心人的事情!

醜書表演

1、如果沒有互聯網的裂變式發展,醜書難以存活。

試想一下在古代,如果是有一定聲望的書法家,通常都是高官大員,當然不願寫醜書糟踐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不管是國家倡導審美還是民間樸素審美,都不會認同醜書。

如果沒有名氣的人更不會去寫醜書,因為大家要麼會認為這人瘋了,要麼會認為自己瘋了,反正不會買賬,自然更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彙報,沒有回報,就難以為繼,當然很快就會自生自滅。

醜書表演

這種出力勞神不討好的事情,古人不會那麼傻,去糟踐墨錠、宣紙、毛筆等等這些在當時都是非常昂貴的配置。

2、互聯網改變了一切,包括書法

只要你敢於不要臉,你就可以立刻出名,出名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真金白銀滾滾而來。在利益面前,別說是不懂書法的普通人,就連一些書法功底本來不錯的書法家,也改弦更張,殺進醜書大營,瞬間就名氣爆棚,知名度大增,他們並不在乎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因為傳統書法畢竟是高雅小眾藝術,而醜書卻極度吸引眼球,可供芸芸眾生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醜書表演

3、認為醜書古已有之的人通常會指責鄭板橋、徐渭二人。

徐渭是一個半瘋癲之人,常人難以走進他的世界,儘管這樣,其實他的作品一點也不醜,法度森嚴,大開大合,天地平齊,疏密得體,何醜之有?

徐渭書法作品

至於鄭板橋書法,我們知道鄭板橋是一位書畫雙料絕世高人,他不僅把竹子和蘭草畫得出神入化,而且在研習古人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成為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書法宗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書法風韻特異,他大膽獨創了“六分半書”。我們從他的六分半書中可以深刻感悟到書畫同源的幽趣,清朝書法評論人士蔣士銓在其《忠雅堂詩集》中寫道:

鄭板橋書法作品

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翻;

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資致。

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

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盡笑板橋怪。

我是這麼認為的,鄭板橋書法字如蘭香,別開生面、獨具魅力,絕非醜書。


鄭板橋書法作品

回答問題就到這裡吧,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是真正的書法作品,自然可以得到傳承,是醜書就不會有生命力,就會被時代很快放進垃圾桶,並且立刻清空垃圾桶。歷史會給他們貼上標籤的,用不了幾年,就會有分曉。就好比前些日子的“大峰妹和小鋒哥”生活視頻,我就覺得這麼露骨的豔俗視頻難道會被歡迎?很快就被頭條永久封號了。


永書101


醜書,這個醜字,需要好好理解。古代的那個字看著醜,但是裡面有法度,也就是拙,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拙字。現代人的醜,是一種無字的法度,沒約束的醜。

現代書法評價,基本以傅山先生提出的兩個要求為原則,就是硬拙勿巧;硬俗勿媚。看著很漂亮的字,難以入高堂,因為媚俗之氣太多了。沒風骨。拙,是一個好作品的內涵,看著笨,但是越看越有味,那才對。很多人掌握不了,就變成了兒童體的醜了。字與人品性格關係很大。放蕩不羈,狂傲不羈的人,字必狂。奴顏婢膝人的字必然媚,就是討好別人,自己缺風骨了。


易林堂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北京的所謂的書法家,名氣還很大,善寫“狂草”,開筆會時,有個朋友想求幅正楷字,這書法家連寫了三張都自己撕掉了。然後自嘲說,楷書不是自己的專長。所謂現在的醜書也許根本就不能和古代的所謂大智若愚的書法境界相提並論,現在的大多人都是為了譁眾取寵,故弄玄虛而寫的 真正的書法功底其實是沒有的,稱其為醜書一點都不為過。就像北京的那位先生,寫的東西不醜還能俊到哪裡去?


草根畫苑


是不是應該叫藝術認知詐騙比較恰當?我覺得美醜都是主觀的,關鍵是創作人是否真的從內心認可自己的作品才關鍵。藝術從來都是偏激的,這很正常。但如果有人利用這個現象向大眾實施騙術,其實本身就知道自己是違心的,這樣的人是應該唾棄的。但說回來,我們無法區分,只能靠看其公知概念裡的基本功來初步判斷,但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有的天才瘋子就是沒學過,但作品認真執著另類。有的人有基本功,但看到老老實實寫字沒發展,於是搞事情,博出位。


產品崔


〃醜書"確實是一假議題。作為漢字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書法是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但近年來,〃一點一世界,一畫一乾坤"的書法作品越來越令人眼花繚亂:倒立書法、拿頭髮作筆,邊吼邊寫。一些人寫字如同作畫,甚至隨意塗抹,錯別字連篇。一些看上去遠離經典和傳統的〃書法作品",讓普通人直呼〃欣賞不了"。以上這些被人們稱為〃醜書"。〃醜書"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內函不穩定,外延不清晰無邊界,目前學術界還沒一個統一認識,所以說〃醜書"是一假議題,它是針對以上現象網絡流傳的一個說法。


農言h


美與醜是相附相成對立存在的。人的美與醜也同時存於生活中,這是自然法則。

書法給人的書美感受是因人而異的,這取決於觀書人的文化藝術修養。

美書與醜書的存在是一貫的。古來有之。美感強的存留傳世,美感差的自然難以留傳。這個議題本不假。但狹義美醜之爭己無意義。愛美乃人之天性,又各有偏愛不同。美無規則標準可依,爭之何益?

有人愛美,有人喜醜。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順其自然,自然而然!


本聖散人


醜書是書法正大氣象之大道旁邊的小道,不是主流,允許它存在。


用戶2714905353115


關於"醜書",我個人認為命題出錯。醜,美是相對立而存在,沒有醜,美豈能立。換言之。沒有美,何來醜?目前的我們,喜歡說玄,喜歡說概念,喜歡說事是而非的東西。誰說實,說真,說深究,要弄出個所以然,必遭批評甚至謾罵。怪哉!那麼請問。別人是醜?你的美在那裡?能不能拿出來並加以論證?事實勝於雄辯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