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自觉想要控制他人?其实是缺乏边界意识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那种,特别爱控制人的“狂魔“,说”狂魔“可能有些过分,但真有人因过度控制别人而抓狂的。

总是不自觉想要控制他人?其实是缺乏边界意识

非常不仁道地请出我的同事小潘,前几天和她聊天,她说多年以后,才明白那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什么意思?

在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她不喜欢公主裙,但妈妈喜欢,还让她留很长的头发,如果不听话,轻则被骂半天,重则被扇耳光。

命令她起床第一件事,是必须把被子叠好、鞋子必须放床尾,鞋尾要正对着床头、晾衣服时,每一件衣服的口袋都要翻开,从衣袖到裤腿,都要工工整整、吃饭最好别说话,也不许看电视。

小时候反抗不了,便一直默默忍受着。

我发现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会觉得,孩子是我生的又是我养的,你不听我的那还得了,翅膀硬了不就要飞了吗?

但他们从未想过,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过分地控制孩子,只会给她的将来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困扰。

已经成家立业的小潘,现在经常因为老公吃完饭不马上去洗碗,或者鞋子没有放回鞋架这样的小事抱怨或争吵,联想起小时候的经历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妈妈同化了。

在心理学上,这种喜欢控制别人或介入别人的行为,是缺乏边界意识。

边界意识,通俗来讲,也就是自己的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权力,你不要介入我,我也不去侵犯你的个人空间。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很明显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但读过《被讨厌的勇气》的朋友都知道,你现在的生活,是你自己完全可以选择的。

既然现在控制别人,让你感觉很痛苦,那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总是不自觉想要控制他人?其实是缺乏边界意识

1. 学会换位思考,经常反省自己

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像孔子这样的圣人,每天都会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何况我们普通大众呢?

反省不仅能让我们认识自己,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会和这个世界相处。

每当你想控制别人听从你时,就冷静地想一想:如果对方让我听他的我会怎么办?我会不会有逆反心理,我是不是也会不耐烦,想要远离?

海涅曾经说过: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2. 培养自己的边界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一个对自己界限模糊的人,对别人的边界也会不自觉的干预。

我大学室友,曾经和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不给你花钱的男生,一定不是真的喜欢你,如果真的喜欢一个人,不会舍不得给她花钱的。

这应该也是当年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恋爱观:如果你喜欢我,你应该满足我的期待,你要是无法满足我的期待,那你一定是不够爱我。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

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所以,并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花钱是你心中的标准,但对于男生们来说,可能并不是他们的标准。

我们不需要过多干涉别人的生活,一个内心越强大的人,越是有包容心,她越懂得尊重别人,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在恋爱关系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界限感,我喜欢这悠闲的生活方式,我也不干涉你想要快节奏的生活,彼此独立,共同成长。

在家庭关系中,一个从小被父母过多控制的小孩,长大后,不仅没有自己的边界意识,而且容易养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的习惯。

在他小时候,如果不听从父母的,就会被打骂,受父母行为的影响,长大后,他为了能及时得到满足,也会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做任何事情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没有耐心。

总是不自觉想要控制他人?其实是缺乏边界意识

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存在感弱、社会关系很弱的人,才会去过多控制他人。

在《演员请就位》上,郭敬明对李诚儒评价他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不满,即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3. 找到新的相处方式

湖南卫视《少年说》综艺节目,有一段视频在抖音上,引来近260万人点赞,小女孩直言,有一段时间,自己特别关注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很害怕,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于是小心翼翼地去问了爸爸妈妈。

妈妈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向往真善美的,一定是因为那个男同学,很优秀,有值得你喜欢的地方,但是你要把这份美好的情感,保留在心里,把他当成你的榜样和目标,这样你也会吸引到其他人的喜欢和关注。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早恋倾向,第一个反应就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我见过父母去班级上闹的,最后弄得孩子转了校。

但节目中妈妈的做法,让小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而且自己也并没有做丢脸的事,妈妈给了她很好的引导。

总是不自觉想要控制他人?其实是缺乏边界意识

当我们陷在边界意识中,无法抽离出来时,我们也可以和对方商量,能不能找到让两个人都舒服的相处方式,就像节目中,妈妈和孩子的相处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