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的谜团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到过南京中山陵的人如果细心点且又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就会发现宏伟壮观的中山陵缺少孙中山先生的墓志铭。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的谜团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的谜团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两年后,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即筹划为孙中山营建陵寝。

1925年3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开,天下哀悼,山河同悲。灵柩暂放于北京西郊碧云寺。两年后,北伐成功。南京国民党政府即筹划为国父孙先生营建陵寝,拨出大笔专款。年余后,中山陵竣工,它占地千余亩,陵墓形如倒扣的洪钟,气势雄伟庄严。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元老们围绕着由谁来撰写中山先生的墓志铭展开一场争论。

1926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刚刚动工不久,孙中山丧事筹备委员会第23次会议做出决议:推定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撰墓志铭文,吴稚晖作传文,张静江担任记文。可过了将近两年时间,碑文内容还没有确定。

多数人建议并赞成由章太炎先生执笔,理由是章太炎资深望重,是在海内外卓有声望的国学大师,他早年又参加过光复会,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肩战斗,投入“反清排满,恢复中华"的斗争。他的书法炉火纯青很有名气,是书法大家。

1928年1月7日,孙中山丧事筹委会慎重研究后认为:"以总理之伟大,非墓志铭、传记文字所能包括一切,致以不用为宜。"遂决定仅由谭延闿书写碑文。

1929年春,中山陵竣工,耸立于南京东郊。

当时,已凭仗权术算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却不同意,对章太炎很冷淡,有意将于右任、张继、丁惟汾、吴稚晖、居正等十七人联名呈递的建议请章太炎执笔写国父墓志铭的报告弃置一边,不予批复。说来这也不奇怪。章、蒋两人早就有隔阅。章太炎以革命前辈自居,又一向恃才做物民国初年在北京,他连大总统袁世凯都敢斥骂。他耿介、勇敢,从来就看不起这个青帮流氓出身的浙江同乡。

章太炎怀着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不问三七ニ十ー,先在家里认真地写好墓志铭,称颂他领导民众,前赴后继,推翻满清皇朝,开创民国、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功绩。但蒋介石就是不准将这篇气势博大、文笔恣肆流畅的墓志铭勒碑刻石,陈放于中山陵。章太炎知道后更对蒋氏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对此,章太炎愤怒地说:“蒋以个人好恶,竟宁使革命元勋之陵墓缺少碑铭,可憾也!

蒋介石就是不准将这篇气势博大、文笔态肆流畅的基志铭勒碑刻石,陈放于中山陵。章太炎知道后更对蒋氏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不得已,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

何以竟会出现这样的憾事?不管原因如何,中山陵永远为后代世人所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