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和城裡出來的大學生,哪個自力更生能力更強?

三農猴哥


農村和城市的對比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熱點,前些年經常談到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的便利,農村和城市相距已經不大。這幾年國家政策對農村經濟確實給了很大的扶持,這方面差距在縮小,而文化上的差異,一直存在,而且會越來越大。

我們先來看看自力更生能力問題,我認為城裡出的的大學生普遍要比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自力更生能力更強。

農村城市大學生就業數據對比:

中國社會科學院對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家庭背景進行比較,發現城市生源與農村生源畢業生就業率有巨大差異。來自城市家庭大學生的就業率為87.7%,而農村大學生就業率則只有69.5%,兩者就業率相差18.2個百分點。

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和城市大學生就業率相差還是很大,農村大學生有30%存在就業問題。

2015年《人民日報》發文指出,在中國已經發生了貧困的代際傳遞,產生了“貧二代”,貧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並形成了階層和代際轉移。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農村和城市一直都存在經濟上的差異,這個差異又會導致文化上的差距加大,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原因主要受下面兩個方面的影響。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

城市大學生的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要比農村家長高,他們更知道創業的不容易,比較注重孩子的培養,從小就會上各種培訓班。每年的暑假我們都會看到大批的培訓班出現:有音樂、書法、籃球、足球等。

即使是收費貴點,很多家長都會抱著“寧可自己少吃點,也要把孩子培養好”的心態送他們去培訓。我們不說這些培訓的效果怎樣,就是培訓一個上午的籃球、足球,這對孩子的體力和意志力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相反,這時候的農村孩子,家長都不在家,沒人教育,整天在家打遊戲。很多人還認為現在農村的孩子要做家務活,比較能吃苦,可現實的情況是截然相反的,留守在家的學生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大部分是不做事的,也沒有事可做。

經濟條件的差距

在我周圍我很少聽到有農村孩子參與培訓的,要麼就是因為成績差家長送去補習。而城市的孩子,家庭條件好,他們可以到處去旅遊、參與各種活動,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綜合素質要比農村的孩子強上很多,長大後更能融入社會。

農村孩子因為跟外界接觸得少,學習時還看不出什麼問題,一旦出去找工作,就會面臨很多問題。很多孩子家庭條件不好,進入社會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不能像城市孩子那樣應對自如。

綜上所述,現在農村孩子無論是在體力、還是意志力上得到鍛鍊的機會比城市孩子要少,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城市出來的大學生要比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自力更生能力更強。

當然我們說的是一個普遍現象,農村中也有不少非常優秀的大學生,大家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交流。


奇思妙數學課堂


這個跟個人的自控力、意志力還有性格有關係,而不是你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

就拿我來說吧,上大學時候,我們宿舍四個人,三個從農村出來的,一個是福州市區的,母親在福州市法院上班,父親房地產商,家庭比較富裕,我們那時候買一雙鞋十幾塊錢的時候,她已經買一千多塊錢一雙的鞋子,做個頭發從鄭州坐飛機跑到北京,但是她在做事上意志力特別強,比如說學習,必須保持前幾名,年年拿獎學金。在社團拉贊助做活動的時候,她可以帶著我們挨個店鋪去說服店主加入,為了能拉到贊助,她可以跟大家吃路邊攤,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

研究生畢業後,她父親資金鍊斷裂,破產了,她一個人隻身深圳,從底層做起,一點一滴,最後開了自己的公司,弄得風生水起。

所以我覺得自力更生這個不在於你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這個跟自己有關係,跟你的性格,你的意志力有關係!




不忘初心814


其實一個人的自力更生能力跟城市裡和農村裡沒有本質的區別。關鍵在於自身性格、意志力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事物的追求。就像我們公司吧,去年9月份差不多的時間招聘了兩個男孩子畢業生,一個是城市裡的,據說家庭條件還不錯,一個是來自較遠農村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兩個人都住公司樓上的單間,因為是同事又住公司樓上所以有時會去兩個人的房間串門,去串門的時候看見兩個人的房間都收拾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兩個人平時穿著不論貴賤也都是乾乾淨淨的。所以就自力更生來說不分城市裡跟農村裡。


康寧哥


窮人孩子早當家,不然耳語大家都認為農村孩子自力更生比城市強。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家小孩在廣州,從幼兒園一直到現在高一,他的自力更生能力很強。他經常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比如去敬老院做志願者,還有春運期間也去火車站附近做志願者,還有就是每年暑假都帶小孩回農村老家去勞動一段時間。


容木柒零


如果是上個世紀,這個問題還比較好回答,但是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很多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很多事情已經說不清楚了,就比如這個問題。

上個世紀,普遍的觀點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肯定要比城裡出來的大學生自力更生的能力要強,而且事實也是比較偏向於農村大學生的,那是因為:

1、上個世紀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耕地狀態。這就決定了農村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早當家,地裡的活以及家務活都要替家裡分擔,因為在農村,只要你活著,你就是一個勞動力。這就造成了農村孩子吃苦受累的能力要強,等出去自已一人生活了,

從經驗上就已經遠遠超過城市的孩子了

2、上個世紀經濟不發達。這點跟第一點也算前後照應,因為經濟不發達,農村的孩子自然沒有那麼好的條件擁有一個想玩就玩的童年,就算是玩也只是玩一些自制的玩具,不像城市裡的家庭條件好可以為孩子買玩具。而且城裡孩子玩的同時農村孩子是要在家裡幹活的。所以從這點上講,農村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擅長幹活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就不能這麼說了

1、農村的家庭條件不一定比城市裡的家庭條件差。隨著交通的發展,現在我國幾乎沒有那種封閉的大山村了,農民的種植作物或者手工品的銷路要比上個世紀廣泛太多了,所以從經濟收入上,已經不能說城市一定比農村強了。

而且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很多農村需要孩子下地幹活的機會也少了(對半吧),所以那種家庭的孩子從小享受的待遇不亞於城市的孩子。

2、隨著網絡的發展,農村的孩子與大多數城市的孩子其實沒什麼區別。每天抱著手機玩抖音,看快手這種現象早就屢見不鮮了,亦或者玩王者榮耀這種手機遊戲不是充斥著小學生嗎?時間都浪費在手機上了,哪有時間去體會上個世紀那群孩子的童年呢


不論怎麼看,從這個時代看,已經不能說農村孩子自立能力強還是城市孩子能力強了,因為大部分孩子都已經在一個起跑線,而且走的都是同一條路了。


大魚老師的世界


這個問題,如果從群體性來講,農村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強,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農村孩子沒這麼嬌氣,平時父母管教少,凡事都是自己來做,打小就練就的自力更生能力。但是,農村孩子知識面狹窄,沒見過大世面,真在處理某些人際關係問題上還是欠缺的。

城裡孩子,雖然在家都是小皇帝,父母都給安排好了,一心只讓孩子讀聖賢書,動手能力差。但,他們看的多,接觸社會面廣,人際交往面寬,善於交際,所以他們真入社會後,會很快的融入進去。

這是全面來說,真在社會實踐中,其實農村來的還是城市來的,還不是分的很清,關鍵是個人能力,交際,情商等,依人而異吧。


新菏一片


講到自力更生的能力,看要比較到什麼程度,如果是能吃飽,我認為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還是要強些,因為農村學生能吃苦。但如果整體比較,個人認為還是城裡的大學生要強一些,城裡的學生相對農村學生主要有以下優勢:

1.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個實際存在的現象是,現在城裡的學生的學習的學習成績普遍比農村學生好得多,主要原因城裡的學生學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比農村高。在教育孩子上不但會關注學習,還會教孩子怎樣做人、做事,孩子也會從父母身上學到很多社會經驗。城裡的孩子在找工作這個問題上,方向就要比農村孩子多,農村孩子一般不敢去找專業以外的工作,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

2.社會關係網,這個就是農村學生完全沒有辦法比較的了,城裡學生解決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小困難的能力比農村學生強太多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一些小困難,這就會造成:對你很困難,對別人,就是一句話的事。

3.容錯率,農村學生即使有好的想法,多數也不敢嘗試,因為失敗不起。這幾年好點,前些年農村學生大學畢業,父母不但家底掏空,身體也掏空了!


背後坡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各有優缺點。因為現在‘自力更生’成功不是比拼誰更吃苦的時代,是比拼綜合素質的時代。

首先,對於農村學生來說,可能能吃苦些,但眼光和見識,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能力或許要差些。因為農村相對條件差,見的東西少(或根本未見過),處理一些問題現認識、熟悉、掌握可能會慢些。舉個小例子,如農村孩子一下來大城市,你會有許多不熟悉不適應,會很唐突,會出現許多尷尬。當然,這些都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的,得看各自情況。

其次,城市學生或許在資源、人脈方面會好些。當你的經濟基礎和人脈更好些時,自力更生更容易成功,否則可能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一切都空想。因為現在想做事還得一定支出,雖然現在籌錢的渠道很多,但不一定有人借你。

因此,這問題綜合來說可能城市學生強些,農村學生要差些。相對而言六四開吧!個體無法比較。






晨風XY


這個問題,我感覺一半一半,農村大學生自力更生能力都很強,但不代表城市大學生就沒有強的,現在社會發展,我感覺都挺強的,城市的大學生,生活現在也越來越獨立,大人上班工作也都很忙,慢慢的造就的也都自立,而農村大學生本省父母出去打工較多,教育觀念,思想都和城市有差距,孩子從小就自立


米兜芭比


我是80年代初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農村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城區的學生。比如,語言表達,比如組織能力,比如參與活動的自信。

但是,今天,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城鄉區別已經日益縮小,農村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可以說,在大學校園裡,農村和城鎮學生的區分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

但是,作為大學老師,我依然看到一些細微的區別,那就是農村學生“創”的意識和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引領和鼓勵。還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也必須加上訓練。另外,他們的人生目標也必須加上引導。

當然,我近幾年所看到的普遍事實是,大學四年後,只要努力學習的學生,不管你來自哪裡,都會成為社會爭相搶奪的香餑餑。

天道酬勤,對大學生尤其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