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禁放鞭炮,是传统文化损失还是割除陋习?这副对联说的真好!

“炮竹声中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在我国一到春节,国人就会贴上对联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习俗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春节禁放鞭炮,是传统文化损失还是割除陋习?这副对联说的真好!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由来已久。古人说“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古人在新年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是在“驱瘟逐邪”。因为那时候古人相信,这世间是有诸如“山魈”、“年兽”此类怪物的。

几千年了,国人一直如此的过春节,在炮竹声中辞旧迎新。那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到底是传统文化习俗,还是迷信陋习的延续呢?这个还真不好说。千百年来,很多人对这种辞旧迎新的方式给予了太多的赞美。

记得有一首王安石的《元日》是这样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笔下的春节是热闹非凡的,但也有问题,诗句里面的“新桃”和“旧符”,还是有迷信的成分。

我承认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确实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但时移世易,当山不再青水不再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时候,就应该考量孰轻孰重的问题了。于是乎很多地方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包括很多的城乡地区,作为一种环境保护的措施,我们应该支持。

但传统文化习俗有一定的延续性,毕竟几千年了,不能一刀切的全面禁止了,要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过程。就像小孩子断奶一样,要逐渐的减量,直到停掉。禁止国人燃放烟花爆竹,和小孩子断奶何尝是不一样的呢?也要有一个大放特放,再到偃旗息鼓的时间过程。

春节燃放不烟花爆竹,总该有一些新的替代品的出现,然后还有一个国人接受的过程,比如很多人开始尝试的电子鞭炮、音响鞭炮等,或者干脆组织社区群众活动,比如秧歌队、舞狮队,既有年味又能发扬光大传统。

有位网友写了一副春联:“鸦雀无声辞旧岁,静静悄悄迎新年”,横批是“闷声发大财”,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也写出了现在社会很多人的疑惑,不让燃放烟花爆竹怎么办?不过横批我很喜欢:“闷声发大财”。过年了,少些呛人的烟花爆竹味,少些炫富攀比,多些交流发财门路,多些亲情友情的嘘寒问暖。

同时可以看到,“讲文明除陋习”和“尊重传统保护文化”都不矛盾,都能说的过去的。祈福迎新春的礼仪和方式很多,古代和现代又不同,不能同日而语,古代几百年燃放烟花爆竹的量,也没有现在一年的量大。有些人和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不必太挂牵。

有人说不放烟花爆竹了,年兽来了怎么办?年兽在哪里啊?年兽一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恐惧感,浩气存于内,邪气永不胜正。春节禁放鞭炮,是传统文化损失还是割除陋习?这副对联说的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