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為什麼要暗殺陸建章,他倆之間有什麼恩怨?

暴走徐鳳年


陸建章和徐樹錚之並沒有什麼大仇,殺陸建章只是形勢需要。

民國流傳一句話:

“皖系成也徐樹錚,敗也徐樹錚”。

這個人有才,但太狂妄了。 想當年袁世凱死後,代總統馮國璋與總理段祺瑞爭權奪利,段祺瑞想推舉徐世昌為總統。


段祺瑞找到馮國璋,這要求馮把總統讓給徐世昌,作為交換的條件,段祺瑞也辭去國務總理,這樣直皖兩系都能接受。

但直系認為段祺瑞是有意搞鬼,想打擊直系,讓皖系坐大。

直系便在南北統一上處處掣肘皖系,直系找到陸建章,讓他遊說侄女婿馮玉祥,讓馮玉祥參加反對段祺瑞的陣營。

陸建章當時正是從陝西督軍的位子上被趕下來的時候,在家賦閒無事,他也曾找過段祺瑞謀個位子,但段對他印象不好,沒有答應,這使陸建章對段非常不滿。


在府院之爭中加入了擁馮反段的行列,開始為馮國璋一系的主和派奔走呼號。 陸建章是馮玉祥的老上級,又是馮的叔岳父,在馮玉祥那裡還是說得上話的。

後來陸建章又遊說江蘇督軍李純,代表李純與孫中山派來的南方代表進行會談,商量南北合作。

做為段祺瑞的心腹大將,徐樹錚對陸的這些做法非常不滿,在得知陸建章將赴天津督軍團會議,遊說各省督軍與南方議和,徐樹錚便起了殺心,殺陸建章震攝主和派,為段祺瑞打開局面。這才是他殺陸的真正原因。

話又說回來,老段的心腹又不止徐樹錚一個,為什麼他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幹出這樣的事呢?


甲午戰爭後,徐樹錚見國家積弱,投筆從戎,被段祺瑞聘為記室,從此成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皖系能在民國初年政壇上呼風喚雨,徐樹錚功勞最大。

特別是徐樹錚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0年期間三次赴外蒙,果斷撤治,粉碎了外蒙當局的分裂陰謀,“外蒙古迴歸,有效地維護和實現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與統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嚮導》:““徐樹錚迫蒙古取消自治之後,在那邊的中國人,一時氣炎高衝雲霄”,這是 “徐樹錚乃至北洋政府的政治活動中少有的亮點之一”。

徐樹錚先斬後奏,殺了陸建章以後,通電全國,說陸建章

“勾結土匪與亂黨,煽惑軍隊,希圖倡亂”。

段祺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此事根本不予追究。


但張作霖、盧永祥、李純、陳光遠等軍閥均對此頗有微詞。這筆賬也被陸的侄女婿馮玉祥牢牢記住了。雖然此時馮玉祥沒有能力為陸建章報仇,但這筆賬一直記在馮的心裡。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樹錚乘火車離京赴津。京畿警備司令鹿鍾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馮玉祥,馮玉祥指示鹿將徐逮捕槍斃。

鹿鍾麟派第五師師長張之江於12月30日凌晨在廊坊截住徐樹錚所乘列車,徐樹錚被“請”下列車,隨即遭槍殺。


徐樹錚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才,段祺瑞的馬前卒,他為段祺瑞幹了太多見不得光的事,段祺瑞倒臺後,徐樹錚立即成為眾矢之,被馮玉祥殺害,是他必然的結局。

參考:關河五十州《民國總理段祺瑞》


剛日讀史


徐樹錚,字又錚,1880年生於安徽省蕭縣,陸軍上將,1905年段祺瑞保送他去日本軍官學校步兵科學習,27歲回國後始終是段祺瑞的第一心腹和智囊,段祺瑞的府院之爭、武力統一、三造造共和,靠的正是徐樹錚上達下通的幕後謀劃,有小諸葛之稱。

1915年,因反對簽訂《二十一條》和袁世凱稱帝,與段祺瑞一起被免。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為總理,將徐樹錚升為國務院秘書長,因其行事獨斷,年底被免職。 1919年,擔任西北籌邊使期間,和陳毅(非共和國元帥,同名)的合作下逼迫外蒙取消自治,使外蒙直接歸中央領導,兵不血刃收復外蒙,使徐樹錚的名譽達到巔峰,他被孫中山譽為當代班超。

1920年7月4日,徐世昌免去徐樹錚西北籌邊使,徐樹錚對外蒙的經營戛然而止,1921年,外蒙在蘇俄的支持下獨立建國。 1925年1月,徐樹錚專使出國考察,其先後考察了12國,會見了斯大林、墨索里尼、裕仁等。

1925年12月,徐樹錚返回國,29日離京赴津行程被馮玉祥得知,馮玉祥命張之江逮捕徐樹錚,12月30日凌晨2時,張之江在廊坊截住徐樹錚所乘列車,徐樹錚隨即遭槍殺。

陸建章,生於1862年,北洋老人,資歷遠在徐樹錚之上。早在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之時,陸就是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北洋政府成立後,陸建章更是擔任警衛軍統領兼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可謂是袁世凱親信中的親信。一生殺人如麻,而且極其貪腐,有殺人屠夫之稱,口碑很差。

1914年陸建章入陝主政地方後,大肆捕殺革命志士,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倒賣昭陵國寶,奉迎袁世凱稱帝。

因倒行逆施,促成富平兵變。兵變後惱羞成怒,大開殺戒,血洗西安模範監獄,造成三百餘人死亡,輿論大譁。1916年5月被趕出陝西時,裝運贓款贓物就用了五百輛大車。陝西下野然而旋即又攀上了馮國璋,成為直系一員。

1918年6月,各省軍事長官齊聚天津商議繼續南方作戰和總統選舉問題,代理總統馮國璋為說服主戰的曹錕加入自己陣營,讓陸建章冒險從上海來到天津。徐樹錚等人認為機會難得,隨後與奉系楊宇霆密謀相邀陸建章來奉系在天津的司令部會談,在後花園被槍殺。

徐樹錚為什麼要暗殺陸建章,主要原因如下:

一、由於徐樹錚囂張跋扈及反對袁稱帝,一直不為袁世凱所喜,多次袁世凱想撤銷他的職務,而此時陸建章任軍政執法處長,執掌著北洋的特務系統。徐樹錚一直認為是陸建章從中作梗,所以對陸建章懷恨在心。

二、1914年,陸建章擔任陝西都督,因為擁護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侯爵。而徐樹錚和段祺瑞是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並背後下黑手把陸建章驅逐出陝西。陸建章事後得知原委,對段、徐恨之入骨,這就是二人結仇的根源。

三、1917年冬,段棋瑞派馮玉祥率領軍隊支援福建、湖南,馮玉祥中途停止前進。這都是陸建章背後搞的鬼。陸和段、徐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四、1917年,對於中山孫先生在廣東的革命軍,皖系的段祺瑞和徐樹錚主張武力消滅;而直系的馮國璋和陸建章卻主張南北議和。至此,直皖兩系已經勢同水火。

五、袁世凱舊部倪嗣沖在安徽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是為“皖禍”。張勳復辟失敗後,倪嗣沖吞併張勳的軍隊,投靠段祺瑞。陸建章組建“安徽討倪軍”,把倪嗣沖打得滿地找牙。倪嗣沖回去找徐樹錚哭訴,而徐亦對陸積怨已久,於是一拍即合。

1925年馮玉祥以陸建章兒子復仇的名義將徐樹錚擊斃,也結束了徐樹錚和陸建章的恩怨。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碼字、原創不易,如喜歡請點贊、轉發、留言!祝您幸福!


美麗青春您真痘


徐樹錚殺陸建章的原因就是,在陸建章忠於馮國璋和徐樹錚忠於段祺瑞的利益爭鬥中,陸建章支持馮國璋,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為了斬草除根,決定搬掉這個絆腳石。所以說利益才是導致陸建章被殺的真正原因。





分享快樂每一天Vlog


1918年,北洋政府各省督軍齊聚天津開會。此次開會的目的,主要是討論對南方的用兵問題,以及總統的選舉事宜。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以段祺瑞、徐樹錚為首的皖系,一向主張對南方用兵。而以代總統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卻始終建議和平解決問題。

在會議召開前夕,馮國璋察覺到本次會議對於主和的直系極為不利。為了扭轉局勢,馮國璋暗中授意陸建章前往天津,並希望他能夠說服曹錕和江蘇督軍李純站到直系這一邊。

(徐樹錚舊照)

陸建章隨後很快抵達天津。此時,他收到了一封徐樹錚派人送來的信件。在信中,徐樹錚與安徽督軍倪嗣沖一同邀請陸建章,前往駐津奉軍司令部密談。

陸建章起初十分猶豫。畢竟最近這些年,陸建章與皖系、奉系之間的關係比較糟糕,此刻收到邀請函,肯定沒什麼好事。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陸建章再怎麼說,也是追隨袁世凱多年的北洋老人,其地位在當時可要比徐樹錚高得多。以他的身份,肯定不用擔心會遭到暗算。

於是,陸建章大大方方地前往赴約,他倒要看一看,這個後生究竟會拋出一個怎樣的計謀。然而不曾想,陸建章剛進入花園,立刻被徐樹錚的人直接槍斃。

此事一出,各方軍閥紛紛震驚,他們要求徐樹錚務必給出一個交代。徐樹錚隨即交了一份很長的報告,其大體意思是說,陸建章秘密勾結亂黨和土匪,在軍中四處散播謠言,動搖軍心。我屢次勸解,但他根本不聽。無奈之下,我徐樹錚才決定為國除一害。

隨後,段祺瑞又站出來表示,殺陸建章是他下的命令,徐樹錚只是代為執行命令罷了。最終,儘管眾多軍閥仍有不滿,但此事在段祺瑞的庇護下,也只能不了了之。

(袁世凱舊照)

不過,雖然徐樹錚就殺死陸建章一事進行過一番解釋,但那真的是他痛下殺手的理由嗎?

早在1895年,陸建章就開始追隨袁世凱一同練兵,深受袁世凱器重。辛亥革命後,他又擔任了袁世凱總統府警衛軍統領和執法處處長的職務。

陸建章統領的這個部門,就是當時的特務部門。他在任期間裡,四處收集情報,大肆屠殺迫害革命、進步人士,民間百姓也把他稱作“陸屠伯”。

1915年,陸建章管理陝西之後,又大搞特務恐怖活動。其手下人馬常常以搜索革命人士為由,在當地幹一些姦淫擄掠的勾當。同時,陸建章還在西安廣開妓院,廢除菸禁,簡直壞事做盡,當地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後來陝西發生“富平兵變”,陸建章惱羞成怒濫殺無辜。他血洗了西安模範監獄,有諸多百姓冤死。就連最後他被趕出陝西時,其行頭也裝滿了五百兩大車,全部是搜刮的民脂民膏。

陸建章在陝西下野後,曾一度投靠復辟的張勳,後來他又倒向了馮國璋的直系。

(馮國璋舊照)

徐樹錚是在1910年才從日本回國的,1914年,他成為陸軍次長。他與陸建章共事的時間並不長,究竟雙方是怎樣產生了矛盾的呢?

原來,陸建章與段祺瑞一派一向意見不合。早在袁世凱想要稱帝時,段祺瑞就曾經表示強烈反對。而陸建章卻是袁世凱稱帝的忠實擁護者。

在袁世凱看來,段祺瑞之所以會強烈反對,全都是受到了智囊徐樹錚的影響。袁世凱由是非常反感徐樹錚,他曾多次想要撤掉徐樹錚職務。

而徐樹錚則認為,袁世凱之所以會如此怨憤自己,肯定是陸建章這個特務頭子向袁世凱進了讒。徐樹錚由此也對陸建章懷恨在心。

後來,陸建章在陝西遇到麻煩,徐樹錚便在背後悄悄下手,最終使得陸建章下野。陸建章也因此開始忌恨徐樹錚。

袁世凱死後,陸建章成為了直系的重要一員。直皖兩系對南方用兵一事上向來意見不合。段祺瑞、徐樹錚主張武統,馮國璋一直主張和平統一。而陸建章進入直系後,也開始不遺餘力向眾多軍閥傳輸和平統一的思想。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侄女婿馮玉祥。

就陸建章幹出的事情來看,他可以說是處處都在與皖系作對。皖系對陸建章也早已經恨之入骨,想要殺他是很正常的。

再說,徐樹錚此人恰好又是一個非常狂傲的人,除了對段祺瑞忠心耿耿之外,他幾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陸建章引以為傲的北洋老臣身份,徐樹錚更是不屑一顧。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25年,馮玉祥為了給陸建章報仇,派人劫持並殺害了徐樹錚。陸徐二人恩怨,終於才得以完結。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北洋軍閥之間多年進行混戰,搞得民不聊生。在袁世凱死後,當時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系和皖系,直系是以馮國璋為首領,而皖系以段祺瑞為首領。徐樹錚殺陸建章正是當年直系和皖系鬥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的一次大斗爭。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親信,也是皖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本身足智多謀,為皖系稱霸中央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段祺瑞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他是國務院秘書長,可見段祺瑞對他的器重。而陸建章是北洋軍閥的老資格人物了,在袁世凱時期就出任比較重要的職務。在直皖之爭的時候,陸建章幫助馮國璋穿針引線,對皖系當時的局勢相當的不利。

但誰也沒想到,徐樹錚居然會出手殺了陸建章。因為在當時北洋軍閥進行混戰的時候,雙方進行戰爭很多都是非常搞笑的,基本上死的人都非常的少,那些戰爭的荒唐性一點也不亞於日後英法對德宣戰之後的靜坐戰爭。當時徐樹錚和奉系的楊宇霆合謀,召集陸建章去奉軍司令部開會,陸建章也沒想多少就直接去了,結果直接被徐樹錚下令槍殺。此舉確實大大震撼了直系,導致這次直皖之爭中直系失敗。這件事讓奉軍的首腦張作霖也感到非常的不滿,因徐樹錚你殺人就殺人吧,你幹嘛要跑到我的地盤上殺,搞得我莫名其妙的牽扯到這件事中去了。

當然這次事件也給徐樹錚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日後徐樹錚失勢的時候被陸建章的親戚馮玉祥抓住殺害,可謂是一報還一報。徐樹錚殺陸建章主要是因為直皖兩系之間的爭鬥,當然兩個人在袁世凱時期就有一定的矛盾。只不過徐樹錚採取這種手段,確實讓當時世人都嚇了一跳,因為當年軍閥混戰的時候,雖然看似混亂,但是高級將領之間很少會出現殺對方性命的事情。當然陸建章本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當年袁世凱派他進入陝西之後,在關中地區也是壞事做盡,最後被關中人民驅逐出境。

所以徐樹錚殺陸建章本身是直皖兩系之間的爭鬥導致的,他們之前在北洋軍閥早期就有一定的矛盾。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徐樹錚槍斃陸建章之後,曾經給段祺瑞政府寫了一份報告,報告裡面徐樹錚稱陸建章擁兵自重,妄圖想要顛覆現在的內閣。


同時徐樹錚還指出陸建章的部隊土匪作風嚴重,在民間積怨頗深,自己(徐樹錚)殺死陸建章是“為民除害”。


徐樹錚的這個報告並不虛假,陸建章確實想要顛覆段祺瑞內閣,而且陸建章已經不是第一次跟段祺瑞作對,陸建章的軍隊也確實濫殺無辜,不然陸建章也不會被稱為“陸屠伯”了。

陸建章是北洋軍閥裡面的老人,他從小站練兵時期就跟隨袁世凱,先後擔任過袁世凱總統警衛軍參謀長,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


和段祺瑞和馮國璋不同,陸建章一直是袁世凱忠實的鷹犬,他擔任執法處長的時候,殺害了很多進步人士,人們私下裡都叫他“屠伯”。1914年陸建章成為了陝西總督,他在任期間殘暴貪婪,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外,就是屠殺無辜的百姓。當地的百姓對他深惡痛絕,發起了多次“逐陸”行動。

1916年陸建章的手下部隊發生譁變,將陸建章驅逐出了陝西。在離開陝西之前,陸建章殺害了模仿監獄裡面的300名進步人士,還妄圖把西安城燒燬。陸建章離開陝西的時候,帶走了500多車金銀細軟,這些金銀細軟價值數千萬兩白銀。


因為陸建章的統治過於殘暴,很多進步人士都想要除掉陸建章,最終在一片喊打聲中,陸建章狼狽的退出了陝西。假如陸建章退出陝西后做一個愚公,那麼陸建章還有希望安度晚年,然而陸建章偏偏不想退休,又投奔到了辮子軍張勳的旗下。

在陸建章擔任陝西總督期間,段祺瑞就看不慣陸建章支持袁世凱復闢,屠殺無辜百姓的行徑。張勳復辟之後,段祺瑞帶領軍隊討伐張勳,陸建章和段祺瑞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張勳倒臺之後,陸建章又投奔了馮國璋,獲得了馮國璋的重用。


馮國璋和段祺瑞爭權的時候,陸建章多次幫助馮國璋,引起了段祺瑞的極度不滿。徐樹錚是段祺瑞手下的頭號大將,陸建章得罪了段祺瑞,也就得罪了徐樹錚。

馮國璋主張南北議和,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為了防止阻止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馮國璋暗中授意直係軍閥前線抗命,故意拖延進軍的時間。


段祺瑞對此十分的不滿,一直喜歡用兵的徐樹錚也對此十分的不滿。不過由於馮國璋是總統,段祺瑞和徐樹錚無法對馮國璋下手,只能對馮國璋的死黨陸建章下手。在段祺瑞派兵南下的時候,陸建章授意馮玉祥推延不前,故意給段祺瑞使絆子,讓段祺瑞十分的不滿。

1918年6月,陸建章受到馮國璋的委託,聯合曹錕共同反對段祺瑞。徐樹錚事先得到了消息,派人在車站邀請陸建章談話,陸建章依仗著自己資格老,認為徐樹錚不敢公開殺死自己,便有恃無恐的到了徐樹錚的司令部。


沒想到陸建章剛剛進入花園,就被徐樹錚的手下一槍打死。陸建章做了不少壞事,他的死算是罪有應得,徐樹錚也為殺死陸建章付出了代價,1925年徐樹錚在廊坊被陸建章的侄女婿馮玉祥殺死。


歷史總探長




1918年6月14日,天津中州會館傳來清脆的槍聲,北洋系大佬陸建章被徐樹錚槍殺。這一次的槍殺事件,表面上看是徐樹錚幫助段祺瑞在打壓主和派,實際上打破了北洋系內部不自相殘殺的先例,也為後來徐樹錚被馮玉祥槍殺埋下了鋪墊。

如果要問徐樹錚和陸建章之間有什麼恩怨的話,那還確實有。在袁世凱稱帝失敗後,被迫取消帝制,電請段祺瑞出面組織內閣,以緩和當時緊張的局面。

段祺瑞希望任命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但袁世凱不同意。最終短期內不得不找張國淦出面說情,袁世凱才被迫任命徐樹錚擔任了陸軍次長。段祺瑞對此非常不滿意,有據理力爭,幫助徐樹錚謀取了幫辦秘書的職務。

之所以袁世凱對徐樹錚有意見,當然是徐樹錚做事太過高調,難如袁世凱的法眼。背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陸建章在背後挑撥離間,畢竟陸建章是袁世凱的鐵桿,他因為積極擁戴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伯。



當然徐樹錚槍殺陸建章不僅僅是過去有私人恩怨,更重要的是陸建章在暗中破壞段祺瑞統一全國的方案,而這一方案的操盤手就是徐樹錚。在徐樹錚的眼中,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來破壞自己的計劃的。

1918年,孫中山在南方發起的護法運動。在北洋政府擔任內閣總理的段祺瑞也希望能夠徹底消滅南方的革命軍,實現國家的統一。總統馮國璋暗中邀請陸建章到天津來,讓他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說服主戰派曹錕,避免內戰的爆發,以鞏固自己總統的地位。


徐樹錚是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的同學,徐樹錚的老婆和陸承武的老婆也是同學。徐樹錚就以晚輩的名義,非常謙虛地寫信給陸建章,邀請他到自己的駐津奉軍司令部赴宴。

實際上這也是請君入甕,如法炮製。陸建章在袁世凱執政的時期擔任軍政執法處長,乾的就是特務的活。他被稱為陸屠夫,就是因為心狠手辣,殺人如麻。陸建章殺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發請柬請人吃飯,飯局結束後從背後開槍,因此他的請柬被人稱為閻王票子,有去無還。



北洋系雖然內部鬥爭也比較激烈,但是還沒有自相殘殺的先例,尤其對於北洋系的老人。當陸建章走進花園時,早已埋伏在一邊的衛士就在身後向他連開兩槍,陸建章當場斃命。

徐樹錚迅速向段祺瑞通報了這一情況,並且以破壞團結、危害國家的罪名為理由要求撤銷他的一切職務。段祺瑞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哀嘆了一聲:這一次的禍闖大了,朗齋(陸建章)千錯萬錯,畢竟是北洋袍澤,他怎能如此亂開殺戒?


袁世凱生前這樣評價徐樹錚:小有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慢自是,開罪於人特多。芝泉如愛子,不應反以害之。他認為徐樹錚是一個有才的人,但過於高傲,得罪的人有太多,如果不能善加雕琢,一味的縱容愛撫,反而是害了他。

陸建章死後,作為他侄女婿的馮玉祥沒有對這個關照過自己好多年的恩人的死發出任何聲音,他只是將這段仇恨深深的埋在了心底。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為段祺瑞的崛起四處奔走,對馮玉祥構成了很大危險,被馮玉祥槍殺於河北廊坊,大概這也算一報還一報吧。


新知傳習閣


徐樹錚殺陸建章的原因很簡單,在馮國璋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裡,陸建章支持馮國璋,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自然對他不會客氣。

段祺瑞利用張勳復辟將總統黎元洪逼下臺以後,推舉了副總統馮國璋接任大總統一職。馮國璋和段祺瑞雖然都是北洋元老,也曾經是老朋友,不過在權力面前兩個人都不肯退讓。段祺瑞認為自己原來當總理就是總攬事務,大總統不過就是個橡皮圖章,負責簽字蓋章就是了。而馮國璋不比黎元洪,怎麼說也是和段祺瑞並列北洋三傑,做過一省督軍,而且是長江三督的領袖,也是曾經手握實權的人,不甘心只做個傀儡,所以就明裡暗裡和段祺瑞爭權。

段祺瑞為了擴張自己勢力,因此積極推進武力統一,鼓吹以武力解決南方地方軍閥的割據勢力,實質就是借南征把自己的人安插到南方各省。對此馮國璋自然是要出來反對的,不過此時段祺瑞勢大,長江三督都不敢出頭,因此馮國璋也是有些無可奈何。

不過此時陸建章卻幫馮國璋出了一個主意,就是讓正奉命南下的馮玉祥發表和平通電,拒絕武力統一。陸建章是馮玉祥的老上司,救過他的命,馮玉祥的妻子還是陸建章的內侄女,所以馮玉祥自然是立即按照陸建章的指示,在武穴發表了和平通電。

武穴地處要害,馮玉祥此舉讓南下各軍後路動搖,加上又風傳陸建章打算讓馮玉祥襲擊安徽,將直系控制的江蘇、江西、湖北三省聯成一體,增加和段祺瑞抗衡的力量。而陸建章更是趕赴天津,打算借督軍團會議的機會勸說曹錕支持馮國璋,因此主戰派一時陣腳大亂。

為了徹底壓服馮國璋為首的主戰派,徐樹錚一面聯繫奉系張作霖,以軍火為誘餌讓張作霖入關支持武力統一,同時讓曹錕立即派兵包圍武穴,消滅馮玉祥,同時釜底抽薪,親自去天津,以商討當前局勢為名將陸建章騙到駐津奉軍司令部予以槍殺。

徐樹錚下手如此狠毒,加上奉軍入關武力支持段祺瑞,馮國璋頓時服軟。而曹錕不願意事情鬧大,因此派孫嶽勸說馮玉祥服從命令,最終失去支持的馮玉祥同意南下。此次馮段之爭以段祺瑞勝利告終。所以徐樹錚殺陸建章並非個人恩怨,而是為了自己老闆段祺瑞利益打算。

不過此事也留下了很多的後患,一、徐樹錚擅自殺死北洋元老,讓大家都對段祺瑞感到不滿,促成了反段勢力的形成。二、奉系借秦皇島劫械案勢力大張,從此成為和皖系、直系抗衡的新的勢力,後來變成了段祺瑞新的敵人。三、陸建章死後馮玉祥雖然迫於形勢不得不服軟,但是他也是有仇必報的人,最終徐樹錚死於馮玉祥之手。


不沉的經遠


徐樹錚,早年棄文投武后,本想投奔袁世凱,卻被段祺瑞賞識,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非常投機,並逐漸成為了段祺瑞的心腹。

可偏偏徐樹錚恃寵而驕,因為是段祺瑞身邊的大紅人,所以行為舉止非常跋扈、目中無人,經常做一些荒唐的事情,包括暗殺陸建章這一當時轟動一時的大事。

陸建章,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自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投奔了袁世凱。在他在職期間,曾濫用權力大肆屠殺普通群眾及革命黨人,人稱陸屠夫,可以說也是臭名昭著。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一時間群龍無首,形成了三大派系,分別以段祺瑞、徐世昌、馮國璋為首。徐樹錚自然是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而陸建章則是馮國璋的幕僚,支持“和平統一”。所以兩人是政治死敵,徐樹錚才有心除掉陸建章。

1914年,陸建章還是擁立袁世凱稱帝的,為了替段祺瑞清除障礙,徐樹錚暗中挑唆陳樹藩(當時的陝南鎮守使)將陸建章驅逐出去。後來陸建章得知此事是徐樹錚、段祺瑞的手筆,對他們是恨之入骨。

1917年,段祺瑞曾派馮玉祥率軍前去福建、湖南支援。馮玉祥是陸建章的內侄,陸建章多次暗中搗鬼,使馮玉祥在中途便停止前進,破壞段祺瑞的計劃。所以雙方矛盾是愈加尖銳。

於是,一個暗殺計劃便在徐樹錚心中秘密醞釀。正巧北洋軍閥在天津召開會議商議南方作戰問題及總統選舉問題,馮國璋欲拉攏曹錕以打擊段祺瑞、徐樹錚勢力,卻不知正好給段祺瑞他們鑽了空子。

段祺瑞借商討要事為由約陸建章前來徐樹錚的司令部見面,陸建章認為光天化日之下徐樹錚斷不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對自己動手,於是答應赴約。就是這麼一念之差,陸建章,曾經的殺人狂魔“陸屠夫”,就這麼被槍殺在後花園了。

陸建章的死,令馮玉祥十分悲憤,發誓要為陸建章報仇。他暗中窺視、伺機而動,只等徐樹錚露出破綻將其一舉除掉。

後來徐樹錚為擁立段祺瑞為總統,極力打壓、削弱馮玉祥一派勢力,兩人矛盾也越加激烈。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被馮玉祥在廊坊車站槍決。


老照片


紛爭亂世,背後搗鬼的遇到不守規矩的,結果會怎樣?陸建章被徐樹錚幹掉就是一個歷史答案。

把這樁北洋時期很出格的舊事說清楚,先了解一下徐樹錚和陸建章這兩位具體是什麼樣的人很有必要。

先來說說徐樹錚。

在北洋時期,論能力才華和缺點毛病同樣突出,徐樹錚大概要算第一人。說能力才華,徐樹錚是少有的能文能武,可戰略可執行,時人有評價,段祺瑞能贏得三造共和的功勳,很大程度上靠的正是徐樹錚上達下通的幕後謀劃。

而在北洋同僚眼中,徐樹錚的能力更是到了讓人覺得恐怖的程度。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不說,誇張的是他還能一心二用,甚至三四用。

但另一方面,徐樹錚這個人又異常的目中無人、飛揚跋扈、不守規矩,別人不敢幹的事他敢幹,別人不敢招惹的人他敢招惹。

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一方面他是皖系的第一智囊、第一操盤手,另一方面他又是引起皖系外部紛爭的火藥桶、總源頭。

奉系的楊宇霆在某些方面和徐樹錚極其相似,但楊僅僅是在奉系內部比較強勢,應對外部時還是很靈活,很會縫合化解矛盾的,可你看徐樹錚,時時事事都是不守規矩攻擊者的做派。

時人說段祺瑞剛愎自用,很大程度上說的就是他毫無原則地無限重用徐樹錚。

除開強勢收復外蒙等幾處可圈可點的歷史功績,對徐樹錚在北洋時代的所作所為,大部分的人其實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他乾的那些事,要麼是很霸道,要麼是很出格。

總之,給人太壞規矩的感覺。

這其中,擅殺北洋袍澤陸建章就是一例。

再說說陸建章。

陸建章這個北洋老人也不是省油燈,其人在袁世凱時代就是名聲很臭的屠夫,他主持的軍政執法處就是幫袁世凱幹髒活的。

1914年陸建章入陝主政地方後,其所作所為依舊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大肆捕殺革命志士,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倒賣昭陵國寶,奉迎袁世凱稱帝——到1916年5月被趕出陝西時,老傢伙光裝運贓款贓物就用了五百輛大車。

按理說這樣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失勢後應該避風避禍才對,但陸建章卻不甘寂寞,倚老賣老,處處和段祺瑞作對。

可以這麼說,若不是北洋時期太講究袍澤之事,太講究只鬥不殺的遊戲規則,陸建章可能早就被人滅了。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他攤上了一個殺氣不重的時代,但最終還是栽在了一個敢破規矩的狠角色手裡。

說到徐樹錚為什麼殺陸建章,為什麼敢殺陸建章?無外乎這幾個方面。

首先,陸建章自身的臭名昭著為徐樹錚提供了殺人的底氣。

其次,兩人之間還是有私怨的。熟悉北洋史的都知道,袁世凱始終不喜歡徐樹錚,在徐樹錚看來,陸建章在此期間對自己幹過不少小人事,若不是有段祺瑞罩著,徐樹錚被陸建章幹掉那也是有很可能的。

最後,徐樹錚殺陸建章最大的誘因當然是派系爭鬥。自段祺瑞意欲武統全國以來,陸建章的所作所為確實容易讓人痛恨,因為他乾的盡是背地搗鬼的事。

關鍵時刻,鼓動內侄女婿馮玉祥武穴停兵就是他背後搗鬼捅刀子的得意之舉,在當時的局面下,此事對段祺瑞的影響很大。

這麼捅了段祺瑞一刀後,陸建章並沒有收手,反而越來越活躍。自離開武穴後,老傢伙又跑到了南京,與江蘇督軍李純密謀反段,之後又跑到上海秘密聯絡孫中山一起反段。

這麼一圈跑下去,陸建章儼然成了很有能量的反段專家。就在這個時候,與段祺瑞相爭的馮國璋把老傢伙請到了天津,想趁著督軍團會議的時機再給段祺瑞捅一刀狠的。

利害相爭時,徐樹錚連張作霖都敢暗殺,何況一個陸建章。

當然,壞規矩殺陸建章,徐樹錚在幾年後也付出了被馮玉祥殺掉的代價。

歷史有時候很讓人感慨,當徐樹錚被殺的時候,他與馮玉祥之間似乎也是暗地搗鬼與不守規矩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