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賈美玲:以事業為重,用心靈育人

河曲賈美玲:以事業為重,用心靈育人

河曲賈美玲:以事業為重,用心靈育人


  河曲視窗網特稿(河曲雙語育英學校 賈美玲) 流年有聲,歲月無痕。我在家鄉河曲縣的教育戰線上已經度過了十個春秋。經過十年的沉澱,我從一個不敢直視學生眼睛的教學新手歷練得更加深沉而厚重。

  曾幾何時,我就幻想著站在三尺講臺上,用手中的粉筆書寫壯美的詩篇,讓知識的幼苗在孩子的心中成長。帶著這份激情和夢想,我一路追尋,報考大學時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師範專業。2009年我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回到了家鄉河曲縣沙泉鄉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教師。夢想就這樣成真了,雖然我的夢想談不上偉大,但它責任重大。因為教師,是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誡自己,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責任。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我母校最鮮明的校訓。直到我做了十年的教師後才慢慢領悟到了它的內涵,為人師表,不僅要有高深的學問,更要有正直的思想。正如習主席提出的四有好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這也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這一思想一直不斷提醒著我,鞭策著我。師德不是長篇大論的道理,而是教師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出每個教師人性的光輝。

  記得我剛入職來了沙泉聯校,在這所希望小學裡開始了我的教育夢。沙泉聯校屬於偏遠山區,離城較遠,條件相當艱苦。由於學校條件有限,住宿緊張,我們四五個老師擠在一個很小的宿舍裡,歷經酷暑,捱過嚴寒。最難忍的是用水問題,年輕人都愛洗漱,但是看到學校定期僱車從很遠的地方拉回來的水,我們慢慢體會到了水資源的可貴。那時候學校連臺電視也沒有更不用說電腦了,手機都沒有網,當時最大的娛樂就是課後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心煩的時候去學校對面的“寨子山”上走一遭,會舒暢好多。我們一日三餐也和學生同吃,當時的伙食並不好,這和我大學時代學校食堂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因為年輕的夢想剛剛起航,充滿了朝氣和活力,同時也因為我的家鄉就是在沙泉鄉的一個小山村裡,早已習慣了農村的艱苦生活,所以鄉村學校的艱苦於我倒也無所謂,很快,我適應了這裡的一切。每天的生活起居都和學生在一起,其樂融融,日子一久,我喜歡上這裡的孩子,喜歡上學校的一切。村裡的孩子們大多都家庭貧困,買不起學習資料書,我經常網上查找適合學生們的學習用書並且購買回來幾本供他們參考,久而久之形成了班上的圖書一角。看到孩子們的的衣服破爛了,我會拿回宿舍裡給他們縫補一下,儘管我的針線活不怎麼樣,可是縫好了之後學生穿著既好看又暖和。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我經常把自己攢下來的錢拿出一些來幫助這些“山裡娃”,在經濟方面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是心甘情願的。看到他們的小小滿足我恨快樂。由於村裡學校教師資源有限,老師就是孩子們希望的全部,所以經常生病了都得堅守在三尺講臺,有一次我扁桃體發炎了,疼的吃不下飯只好到學校附近的鄉村醫院輸液,找沒課時候去扎針,吊著液體瓶回來宿舍等著滴完,然後再去上課,雖然苦著累著但是無怨無悔。因為身體上的痛苦比起責任和擔當來就微不足道了。

  當我還是一名教學新手的時候,我有些茫然,有些敬畏,有些緊張。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卻不知道如何去求索。

  記得第一次當班主任的時候,第一次擁有了一大群學生的時候,很興奮,為了拉開我年齡上與學生過於相近的距離,掩飾我性格上天真和幼稚,為了讓孩子們信服我,課內外板起了我本來友善和藹的面孔,果然半學期過後,我的“弟子們”變得服服帖帖的了,我開始陶醉在自豪與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擊醒了。班上有一位淘氣的男孩子,他學習基礎差,經常不完成作業,而我對他也自然沒有好臉色,有一次他作業沒完成,我不問青紅皂白就對他下了“逐客令”,他鼓起了勇氣怯生生地說“老師,我在學校補吧“。我幸災樂禍地說:“怎麼,怕回去捱打?還是回去好,回去你就能記住這次教訓了,以後就會寫作業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寬”了,可是他下午沒有來,我的心也不安了。我的良心牽著我撥通了他父親的電話,然而他並沒有回家補作業,只是對他爸爸說:“爸爸,我不想讀書了,我在家裡幫您幹活吧”。我形容不出當時聽到這句話時候自己的感受,只覺得像有一隻手緊緊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責、懺悔,鏤心蝕骨般的痛楚陣陣襲來。學生渴望諒解,渴望關懷,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孩子的班主任,對他是什麼態度?教師這一神聖的職責被我褻瀆了!就在這時候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曾經對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想到這我醒悟了,作為一名教師,我缺少的太多太多了,一味地講究”威嚴”,能保證不會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這樣的學生嗎?嚴峻的教訓催我自省,教我悔悟。後來我拿著牛奶,拿著一些書籍來到這個孩子家裡,想要把這個孩子重新拉回屬於他的學習天地。當我踏進這個家庭,看到他衣衫襤褸的父母,我心酸的說不出話來,我怎麼也得讓這個孩子繼續唸書,因為我出生於農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深知讀書是孩子最大的出路,讀書才可以改變命運。在這個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不讀書怎麼走出這貧窮落後的山村,更談什麼未來,因為未來一眼就看見了……當我語重心長地和這個孩子談完話,仔細分析了讀書的重要性後,這孩子又有信心重返校園了。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希望怎能輕易放棄。有了這次經驗教訓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向每一位老教師取經。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到,愛是維繫師生情的紐帶。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生機。對於那些生活有困難的孩子,我更是竭盡所能幫助他們。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女孩她叫王燦,家庭比較複雜,父親因雙腿殘疾沒有勞動能力,母親無奈之下離家出走,家裡剩下爺爺奶奶撫養著她,因此她比較自卑、內向,學習成績也是時好時壞,有時候看見她衣服單薄,鞋子破裂,我就把我的鞋子衣服拿出來給她,還有一些老師也經常給學生把自己的衣服拿出來穿。由於家裡離學校比較遠所以只能選擇住校。十天回一次家,也見不到母親一面,可能對媽媽的思念太過強烈有一天吃飯時發現王燦不見了,找遍了校園內外都找不到,聯繫了她家裡和家長仔細說了情況想到有可能去找她媽媽了。當時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為學校外邊的一條馬路是拉煤汽車的主要交通要道,萬一......我們幾個老師馬不停蹄地順著這條大路尋找著,半天時間過去了終於在路上看見她了,詢問過後確實是想她媽媽了,想去找她媽媽。在此之後我經常用手機給王燦的媽媽打電話,讓飽受相思之苦的母女倆,在電話以解思念之情。此後,無論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我都對王燦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的交流,猶如一劑催化劑,使王燦的學習有了無窮的動力,成績節節攀升,笑容又重新回到稚嫩的臉上。

  我逐步在磕磕絆絆中成長起來了,2013年評為縣模範教師、學校骨幹教師。當我用愛的火焰融化了學生心裡冰塊的時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發;當我用智慧的鑰匙幫助學生打開通向理想大門的時候,我彷彿聞到了百花的芳香;還有一位學生我至今都忘不了她的樣子,2011年的九月份開學,我剛接手三年級班主任,和學生初次見面後,我的眼光卻被一個瘦弱身軀緊緊的鎖定,坐在教室最後排的一個小女孩,近乎趴在課桌上,左側臉頰緊貼著桌面,髒兮兮的小手輕釦著桌板,雙眼渙散的看著窗外,我一眼就猜出她肯定和這群熱鬧的孩子不是“同一個世界”的。通過了解,我知道了這個女孩的大致情況,女孩名叫張媛媛,在她很小的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坐山輪車出門,山輪車在崎嶇的山路上不幸翻車,一條腿至今殘疾,行動都靠另一條腿和柺杖,看到她那條空空的褲管我的心不由得一顫,多可憐的孩子啊。身體的殘疾和心理的自卑導致她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個位數,不愛說話,從不主動跟別人交流,家裡也對她不報有希望。怎樣才能讓張媛媛走出封閉的世界,消除其他孩子對她的歧視呢?我知道首先要樹立張媛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課餘時間,我找來張媛媛:“想在課上回答老師的問題嗎?我能幫你!”我笑著對她說。張媛媛詫異的看著我,我告知她每天在語文課前的十分鐘,讓她來辦公室,將下節課要提的問題答案提前告訴她。張媛媛不知道我為何要這樣做,但也默默應允。這就成了我和張媛媛之間的“小秘密”。秘密”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進行著,對於張媛媛課上精彩的回答,孩子們由一開始的不相信到漸漸的刮目相看。隨之而來的連鎖效應,就是張媛媛有朋友了,而且越來越多;她也變得愛說話了,笑容也經常掛在她的臉上。最讓人驚喜的是,她上辦公室的次數越來越少,但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次數卻只增不減。當我看她的自信慢慢的培養起來後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學習上的自信可以彌補她身體上的自卑。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扇門,只有找對鑰匙,才能把學生的心門打開。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直在尋找身邊的榜樣,努力使自己成長著,就這樣在這個山村裡待了六年。這六年是我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六年,在學習和實踐中,我形成了正確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評價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洗禮中,我探索出了一套適合學情的行之有效而又富有個人風格的教學方法——發現探究教學法。

  2015年的九月份經縣局公開選拔,我從沙泉聯校調到雙語育英學校任教,學校從教學需要出發,安排我擔任初中政治老師。由於專業不同,對這門課程也不熟悉,環境也陌生,感覺自己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內心的焦慮、恐慌又一次油然而生。當時我就想,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當好一名老師,首先自己要不斷地學習。我開始跟著辦公室各位老師去聽課,學習新的授課方法,自己經常蒐集資料、記筆記,積極參加學校的公開示範課活動。為了上好每一堂課,對於教材的利用價值,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師生問題的生成,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如何構建平等民主雙向的新型師生關係,我都細心向辦公室老師們請教,我很感激我的同組同事們,我可以驕傲地說,我身邊的每一位雙語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楷模。我堅信,雙語的教學在這些優秀的骨幹教師帶領下一定會收穫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驀然回首,來了雙語育英學校也有四年過去了,在這四年的政治老師生涯中,一邊學習怎麼教育學生,一邊自己提升著,感覺自己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中也學到了好多。體會到了道德與法治老師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在感化學生,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老師必須要用豪邁的氣概和振奮的精神來武裝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感人,我努力的做到真正上好每一節課,讓道德與法治課成為實實在在的,有教育意義的課,讓學生真正將思想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師生一起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我才真正找到了政治老師的意義。在終身學習時代,教師必須不斷充實提升自己,同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才能擔負起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三尺講臺灑心血,原作春泥更護花。我深知,沒有辛勤澆灌,哪來春色滿園,桃李芬芳?沒有筆耕墨耘,哪來祖國昌盛,千萬棟樑?

  十年的教育生涯,我的年齡在變,能力在變,心態在變,唯獨不變的是我對最初懷抱的教育夢想的執著守望!

  工作中,我既有大局觀念,也有團隊協作精神,更有服務意識。在教研組內我能認真履行教研職責,積極參加各類教學教研和培訓活動,擔負著教學者和研究者雙重身份和任務。

  師德修養方面,我注重加強理論學習,學習領會新課改的思想內涵,嚴格規範自己的師德修養,真正做到了為人師表。

  教育教學工作方面,我經常性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研究學生,研究問題,深入班級聽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按時參加教研活動,在教研活動中學總結和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我還主動向資深教師學習,師徒結對,使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得以提高。

  夢想,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擁有夢想的人生是美麗的,擁有夢想的國家也是充滿希望的。作為新時代教師的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責任之大,充分認識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我感謝這偉大的盛世年代,感謝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我更因自己是創造時代人才的靈魂師而驕傲和自豪。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適應時代實現自己的夢想,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圓了學生的夢,同時也圓了我自己的夢,最終這一個個夢想匯聚成了整個國家的夢想。教師是一門崇高而辛苦的職業。守住心靈的寧靜,守住道德的底線,甘於奉獻,服務學生,勇於實踐,開拓創新,敬業樂業,終身學習,使學生成才,教師成名,學校成功,這就是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河曲賈美玲:以事業為重,用心靈育人

河曲賈美玲:以事業為重,用心靈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