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41和42回:劉備仁中有智,趙雲勇中有謀

名著《三國演義》家喻戶曉,裡面對仁、義、禮、智、信、勇的詮釋可謂十分到位,例如第41回和42回對劉備和趙雲的描寫,就體現了其中的仁智勇,主要故事情節有兩個,分別是劉備攜民過江,趙雲冒死救少主。

劉備攜民過江盡顯仁的品質,有三個事例,一是聽說曹兵將至決定撤退時,本來可以不帶民,但劉備帶了,而且全部,小說裡固然說明是城中百姓強烈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劉備過去對城中百姓就不錯,深受百姓愛戴,否則百姓不會強烈要求跟著走,答應百姓並讓百姓跟著一起走,確實顯示出劉備對百姓不錯。二是急趕慢趕到了江邊時,又報曹兵將至,船隻又少,劉備望見百姓扶老攜幼,哭聲一片,說因他一人而使百姓遭難,於心不忍欲投江而死,眾人急忙扶住,百姓又感動萬分。並且他過江後又命關羽去接還沒過江的百姓。三是聽趙雲彙報救阿斗和夫人的過程時,接過阿斗,擲於地上,使趙雲匍匐於地磕頭,感動的一塌糊塗。以上體現的是劉備的仁,那麼智呢?其實以上故事也有劉備的智慧,例如第一個故事,民可以不帶,但最好帶著,原因有三,一是出於兵員的考慮,可隨時補充。二是給追兵以兵多的錯覺,或者可以隱藏其中。三是安撫軍心,百姓有很多是兵士的家屬,不敢不帶。第二個故事,跳江一齣戲目的有三,一是推卸百姓怨聲載道的責任轉移視線。二是激將法,使部下抓緊時間催促百姓撤退。三是確定身邊部下不會讓他真跳江,同時檢驗關鍵時刻部下的忠心。第三個故事,看見趙雲救回兒子阿斗劉備心裡已然放心,但必須表現一下,目的有二,一是安撫趙雲,讓趙雲一如既往忠誠於他。二是鼓勵部下,告訴部下及眾將有樣學樣,不會虧待。

趙雲救少主盡顯勇的品質,一是勇氣,發現夫人和阿斗不見了,立即返回衝入敵陣,單身進入敵人重兵包圍之中,沒有勇氣是辦不到的。二是勇敢,衝入敵陣,面對敵人大軍威脅,刀光劍影,左衝右突,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敢精神不行。三是勇猛,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有勇氣有精神必須有勇猛的水平方可完成任務,而且還能生還。其實趙雲勇字當頭,智商也不低,一,當救了阿斗又發現腿受傷的糜夫人時,只是嘴上說要帶走糜夫人,並沒有扶夫人上馬,當時周圍沒有敵兵,聽認夫人跳井,不是壞,而是趙雲知道馬的承受力不行,況且還要戰鬥。二,夫人跳井以後,立即將井口堵死,這樣既防止敵人利用夫人遺體要挾,有防止劉備的埋怨和問責。三,當劉備摔阿斗時,趕緊跪下磕頭,裡面有感動的成分,也有配合劉備演戲的成分,誰都知道,那麼一摔不要緊,演戲的面大。

看歷史,品人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三國演義》第41和42回:劉備仁中有智,趙雲勇中有謀

三國演義》文筆生動,傳說與史實結合,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趣味多多,小編會繼續努力,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著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