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峤山行

“莒之诸山,惟峤最小”由莒城东望,群山连绵重叠,或高或低,或如长岭委蛇,或似隆盖如屋,中湛沭水玉带飒飒南去,两岸花树其間,原野之上,高楼星点,黍麦相杂,颇有几分生气呢,然视线北移,及至东北,目光所及顿觉突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土包,颜色灰暗与周围天蓝色群山形成鲜明对比,咦!这是何故?不免使人惊讶,然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却有着非常霸气的名字——峤山 峤者高大的山,“康熙字典” 上的这个解释,实在感觉难以与眼前的这个大土包扯上半点关系,然而却又无从知晓古人是出于何种目的将“峤”这个字赋予了它。不免使人产生欲一探究竟的想法。 山距莒城15华里,驱车行驶十几分钟便可到达,道路交通非常方便,山下村庄因为近山而居的缘故,便依山命名谓之峤村,所在乡镇称之峤山镇。因一座山影响了一片地域,想来亦属不易,这山有何不同之处竟能影响如此之深呢?好奇心愈发增长,所幸已到山下,心中谜团或许可一一解开了。 峤之为山,其亦不高,放之周围无屋楼崮的险峻,无梁甫山的奇丽,无浮来山的雅致,山势南北走向,绵延约乎10里,北及峤水之源,南达岭崮之末,荒凉中夹杂清翠,崖石中鲜有清流。 欲由山之西面登山,然山脚之下,多采矿之厂,砖窑,矿沙采集,导致山势已开采大半,无法攀登,无奈便从中出来。向南行数里,由南面东大庄村攀登,询问村中老者知此村迁居此处不久,由于兴修水利,建设峤山水庫,将原址迁此,原村早已淹没在峤水的碧波之下了。 村后有条登山小道,笼荫堰盖,山楂,石榴树,桃李芬芳,好似渊明桃园景象。顿觉精神清爽。再往上行,景色突变,略略显现荒凉,杂草相间,棘树从生,然荆棘上面挂着的小酸枣儿,红绿相间煞是可爱。 北面坡上,黄牛汲水,山羊啮食,放牧老翁习地对坐,笑谈儿孙逸事,惯看云卷云舒,言谈中满满怡然之态。 所谓登山当临绝顶,自是必然,然而此山山势舒缓,如盖似蓬,观其形如盘龙类卷蛇,并没有真正意义极高去处,便选一处山坡,极目远舒,西面视之,莒城高楼林立,长河落日,晚霞掩映,自浮丘向沭水红红透透,直射眼目,真个感觉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了。 山的东面便是镜水湖面的峤山水库,晚风袭来才偶尔翻起些许波澜,水面之上一条小船,摇摇晃晃在中心处,随意飘荡。山脚之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就着水库的走势开辟而成。低头观望路的旁边有一座庙宇矗立在路边,好奇心驱使便从山顶沿着前人踩过的小道,依着山势,拽着杂草,小心翼翼的向山脚之下的庙宇走去。 费尽心力总算到达庙宇去处,方才发现这座庙宇大有乾坤,别有洞天。竟然是上下两层上方是砖石砌就得庙宇,下方是源自天成的洞府。庙中供奉老母,洞中敬拜吕仙,香火也是颇为旺盛,远近的善男信女,多所祭拜!心随愿景,多所成就! 已到山下,便到了水庫去出。总不免要到水庫边上,近距离欣赏一下水库景致,便走至水库边缘,正在此时,突然在水面之上,越起一条红色鲤鱼,摆尾之时,真如神龙贯天。令人心生惊异! 天色渐晚,便宜回转,随即沿着水庫往回走,究峤山所游,山虽不高,不险,不华,但多有沟壑,沾居异色,水墨相合,亦是个可以一览的去处。 心发感慨偶成几句,“峤水溅墨露淡色,群雁成文化青云,随兴闲步绕绿城,偶遇骄闹飞红鲤!


莒县峤山行


莒县峤山行


莒县峤山行


莒县峤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