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办公室约谈一个学生家长,家长来的时候提了一袋子自家种的马铃薯,该不该接受?

许多分教育课堂


家长给老师一袋自家种的马铃薯,该不该接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一件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

对于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红线问题,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曾经做过一次较大范围的探讨。其中,对教师收礼的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教师可以在教师节等场合下,收取学生送上的带有象征性质的礼物,比如鲜花、贺卡等。除此之外的其他形式礼品,都不能随便收。

而马铃薯,尽管是学生家长自己种的,代表着“淳朴”的心意,但它对于老师,就不属于象征性的礼物了,而是一种带有经济价值的实物,对教育而言,它的动机也并不纯洁,出发点仍然是希望老师“照顾”。因此,不管它价值几何,只要收,就属于违反师德的行为。

另外,这个场合也非常不妥当。老师约谈家长,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定需要带着客观的态度。一旦收下“礼品”,心态马上就会发生变化,说的话就算教师自己觉得客观,家长听着却不一定是那个味道了。

有人说可以等价或超价买下来。我认为,老师在原则问题上不宜做老好人。原则就是原则,原则就要坚决,如果总是受人情的掣肘,那只能让自己为难。教师也不是土豪,没必要做这种无谓的事情,家长怎么拿来的就怎么拿回去,只要孩子还是我教,家长就不要想送礼的事。等到孩子毕业了,考上大学了,毕业找到工作了,甚至成家生子了,想感恩老师的培养教育,家长孩子再送礼物的时候,老师收礼才合适,既有人情味,又能给后面的学生起一个示范激励的作用。


高校人才真经


该收,一定要收。那不是一带普通的马铃薯,而是学生家长的一片心意!不收,家长的心就凉了;不收,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就远了。

记得,我当高中班主任的时候,有位同学的家长要请老师去饭店坐坐。我就问他:“饭钱你能签字报销吗?”他说:“不能”。我又问:“你一个月的收入够这顿饭钱吗?”他说:“差不多”。我说:“既然这样,你就不要请老师吃饭了。留点钱供养孩子上高中,将来上大学还要花大钱呢!”我把他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实相告,他没有多说什么就走了。

高三那年的寒假前几天,这位同学的家长又来了,我在办公室里接待了他。我们除了聊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聊了其他方面的事情,就和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

刚把这位同学的家长送走了,就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给各位老师准备了一袋子胡萝卜,就放在学校大门的传达室里。班上所有任课老师人人有份,名字都写好了,下班的时候自己带走就可以了。胡萝卜是自家种的,没花钱,没上化肥,不打药,绝对绿色环保!

这下好了,不收也得收了。那天我和我班的任课老师都是怀着激动和感激的心情拎着胡萝卜回家的。我感到那是家长的一片心意,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扬。

这样的礼物,该收,一定要收!

我教的学生一届一届的毕业了,有些家长却愿意和我长期保持联系,就因为我们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文人老李头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班上一名学生在校内多次抽烟和违纪,已经到达留校察看处分了,按规定需要当面告知家长,如果再次违纪就要受到开除处分。

当时是中午,学生的妈妈到学校后打电话联系我,刚好是午饭时间,我就电话里让他妈妈和儿子先去食堂吃饭,饭后到办公室谈。

等我吃完饭后快1点了。走到学校大门口,发现他妈妈站在门边,手里一个黑色塑料袋,见到我过来后局促不安地打招呼。我问她她儿子呢,她说她也不知道,不接她电话,问她吃饭没有她说没吃,我说带她去吃饭,怎么也不肯,就带到办公室去谈论学生的情况。说到如果再受处分就要被开除的时候,他妈妈急得都快哭了,但是一直在说谢谢学校还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我打通学生电话后让他也过来办公室,看着学生在他妈妈面前也吊儿郎当的样子,真的是特别生气,我问他怎么不带他妈妈去吃饭,他还狡辩说不敢带家长去学校食堂,以为学校不允许学生以外的人去学生食堂。当时太生气了,我们学校离市区坐公交40分钟左右,他家里是周边农村的,他妈妈过来肯定倒了一两个小时的车。诶,多的也不赘述了。

当时签完告知书以后,他妈妈把手里的黑色塑料袋给我,说是家里的核桃,送给我,希望能继续监督管教孩子。当时刚工作不久,才24岁,我坚决拒绝,说学校规定不能收取任何家长的礼物,无论价值大小。我只拒绝了一次,他妈妈就没说什么话了,只是看着我,也不走。这个学生就拉着他妈妈往外走,嘴里还说你别给我丢脸了。我就更生气了,骂了学生几句,怎么这么不尊重自己的妈妈,而且还大中午大太阳的把他妈一个人丢在大门口等着。他妈妈又一个劲的给我道歉,然后和儿子出去了。我后来走到门口,发现放着五六个核桃,心情真的很复杂。

学生的事就不多说了,单说那袋核桃,我真的很后悔没有收下……


酸性沼泽小软泥怪


九二三年,我曾对一老家比较调皮的学生严管考上了大学,家长来家一黑皮包中提了三四十颗鸡蛋,当时我想严管学生是我作为班主任的本份,不应接收家长送礼,推来搡去不小心把几颗鸡蛋弄破了,家长怒到"你这娃不近人情",一句话使我无地自容!从那以后,家长及学生来家带的土特产或几元钱的酒(当时也不算很便宜)再没拒收过,不过一定要他们在家吃便饭。有人也许不信,学生来感谢老师,不会有价高礼品的,但你若拒绝,损失的是师生情谊!


用户5863124908967


当然可以接受!我是有这样的亲身经历的!

那年,我是七年级的班主任,有次约谈一个学生的家长,当然是有关孩子的小事情,而且是在办公室。约了几次,家长都说忙,没有时间。

那天中午来了,给我带了一捆大葱和几斤青椒,我俩谈事完后,我拒绝了。可是家长说了一番话,我把菜收下。说的什么?

家长说:老师,我们是做蔬菜批发的,一批菜上市,也就几天了。今天又上新货了,剩下来就要扔掉了。于其扔掉,还不如送人,你我因孩子而结缘!这菜扔掉挺可惜的!

说的也是!我就收下了。

至于,提问着说的情况,要看什么原因?什么情况?该收就收,该拒绝就拒绝。


柳絮飘飘风习习


我也当过班主任,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说一说我的经历吧,二十年前,我当班主任。班里的一个住校生感冒发高烧。那会儿农村还没有电话,没办法及时联系家长。我就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拿药。自己从家里煮了小米粥,拿给学生吃。就这样护理了两三天,他康复了。周末回家,孩子可能是跟家长说了。这年冬天快放寒假的时候,一天,家长拿了两只家养的鸡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下班。我一下班他就硬往我手里塞,嘴里还念叨着,”我是某某的爸爸,我知道老师对我家孩子好,我心里感激你。俺是庄稼人,没什么好东西,这两只鸡,老师一定要收下。我硬不要,我俩就在大街上拉扯起来。这时候,我发现这个家长是个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我的推脱让他窘迫得脸都红了。我知道他家很远,灵机一动说,我不方便拿,你帮我拿回家吧,我正好要和你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我像个朋友一样,请他在家吃了一顿中午饭。


疏梅月影


老师约家长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给他带了一袋自种的马铃薯。

这种情况,老师确实有些为难。收吧,担心违反规定;不收吧,又有点不近人情。该如何处理?

我先讲讲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我们学校要求,每个学期结束,老师必须把学生成绩单送到家长手中,借这个机会家访。

有一年寒假,下着雪,天气非常冷。我约了家长,在桥头见面。

桥上风很大,我裹紧了棉衣,蜷缩在树下,一边等,一边看漫天飞舞的雪花。

一辆电动摩托停在我面前。骑车的家长,是个瘦弱的中年妇女,两颊被风吹得通红。摩托后座上,挤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我把成绩单递给她。天太冷,没想多说,准备走。家长忽然拉住我的手,说:“攒了几个鸡蛋,一点小心意,请老师收下……”

我慌忙把手往后抽:“不行不行,收家长的礼物,是违反规定的。”

当时,她跨坐在摩托上,用脚尖支撑着地面。我抽手的动作,使她失去平衡,差点连带着两个孩子摔倒在雪地里。

看到我态度坚决,她眼里流露出失望,低声说:“这点东西拿不出手,我知道……”

我突然感觉很惭愧——在我的潜意识里,是真的坚持原则,还是嫌礼物太轻?

于是,我回转身子,双手接过鸡蛋,笑着说:“这种柴鸡蛋,营养特别好,有钱都买不到呢。那我就不客气啦!”

家长见我接了鸡蛋,喜出望外,说话的声音也响亮起来:“那么,祝老师过年快乐!再见!”

回到家,我小心地打开装鸡蛋的袋子。里面装满了谷糠,鸡蛋一层层躺在谷糠中间,安然无恙。我数了好几遍,整整50个。

农村人家,如果只养几只鸡,攒50个鸡蛋,一定要很久吧?

如果当时我冷冷拒绝了家长的一番心意,她心里,会不会很难过呢?

一袋自家种的马铃薯,应该值不了几个钱,如果将事情性质拔高为“收受家长礼物”,故意往“违反师德”上面靠,我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

农村人纯朴,上门拜访,不能空着双手,否则显得不够尊重对方,这是传统习惯。带马铃薯到学校办公室,当众送给老师,没有藏着掖着,摆明没有巴结讨好老师的意思。

如果老师以“有规定”为借口,拒人于千里之外,让家长仍然把东西拎回去,那就太没人情味了。会令家长感到尴尬,也会难受。觉得老师嫌弃东西不值钱,瞧不上眼。

我建议,东西可以先收着,感谢的话要说到位。最好表现出,对农村自产的绿色蔬菜特别喜爱,让家长心里温暖、喜悦。后面的沟通,也会顺利很多。

以后家访的时候,给家长回点相应的礼物——与学习有关的书籍最好。这样,既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对家长的尊重,自己还了人情,心里的负担也就卸下了。

这两年,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把师德放在首位,一再发文予以强调。也有一些老师,因为收受家长礼物或有偿补课,被严厉处分。老师们自律意识,也因此显著提高。这是好事。

不过,家长给老师送些自产的蔬菜鸡蛋之类的东西,价值不高。本质上,只是人情关系的润滑剂,不必上纲上线。

人情一把锯,有来必有去。找机会还个人情便是。

当然,若是所送的东西价值较高,或者有请托的目的,就必须严辞拒绝了。


毫米


绝对不要收。一袋土豆值不了几个钱,对明事理的人来说,就好像到邻居家窜个门,随手给装点啥,不空手就好,也不求啥回报。可家长和老师却不是邻里,老师找家长来谈事情,往小了说也都是麻烦事,收了东西,再简单的情理都难说清了,要是让学生看见,更难说清了。要是家长怼你“你还收了我东两呢!”,你窝心不窝心?恼火不恼火?穷归穷,一袋土豆,几袋水果,这些老师还是能买的起的。除了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之外,其它人送的东西还是不收的好。现在社会與论对老师一点都不友好,谁又能准确判断是家长对老师的真心感激,或是给老师下的套呢?


红白刀杀猪匠


有些家长就是自以为是,她儿子课后经常问我题,我作为他老师,当然有问必答啊。她就让儿子给我送几盒子什么东西,让我烦的要死,我让我学生又拿回家了。

还有的家长自作聪明,给我充话费,他以为给老师充了话费,他儿子就会学习了?成绩就好了?我只好把话费钱给学生,让学生周末回家再给家长。

家长们总有误解,弄得我根本不敢主动找家长与他们沟通。

高中小孩的成绩,真是全靠学生自己啊。


素稻米


在农村第一线的教师们,农村学生的家长送一小袋马铃薯,这是家长对老师的尊敬没有什么不可的,有的家长还送青菜等,这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比较好才有这样举动,记得我妻子以前也是一名乡村教师,靠近学校旁边的学生家长都会经常拿点青菜等给她,至今我妻子已经退休了,他们还经常电话联系关系很好着呢!我的看法就是有些事不要小题大做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