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联网营销三方面浅析汉服的兴起

今天坐在沙发上,打开抖音,不知不觉又刷了一两个小时的汉服视频。因为经常刷汉服视频,抖音推送给我的都是这种视频,导致我每次都忘乎所以,不可自拔。

刷完躺在床上,我深深地问自己:为什么总是会看这类视频,为什么汉服吸引了我,汉服是怎么火起来的。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契机。

想起罗振宇在2019-2020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他也提到了汉服。他说:2019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都过了亿,最多的一家一年卖了4个亿,买家都是年轻人。

现在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穿汉服的年轻人走在街上。这种情况在杭州和成都更多。汉服的兴起似乎是一夜之间,不知什么原因忽然就火了。其实在查看资料会发现,汉服的兴起与流行并不是一朝一夕。

本文将会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汉服的兴起与火热,中国文化方面,人群需求方面和互联网营销方面。

从中国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联网营销三方面浅析汉服的兴起

重回汉唐-西子念

中国文化方面:汉服是汉民族服饰,汉服本身所包含中国文化。

汉服在百科里的解释是: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左传》中讲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服章”指的就是汉族的民族服饰,也就是现在的汉服。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国家的代表服饰,比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

汉服的兴起有着古老的渊源,经过一辈又一辈的人的辛勤努力,考究、科普、设计与传播,才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汉服的美丽与传承。

罗振宇在他的演讲《时间的朋友》中讲到,汉服的火热其实是运用了中国文化符号,就像故宫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IP,故宫IP带火了一批的网红爆款,比如背包、胶带、口红、月饼等。

我想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启迪。因为我们从小就被中国文化所包围,所以汉服的兴起与火热是一定的。比如,电视剧对我们的影响。每年湖南台都热播的《还珠格格》里面的服饰是清代满服。

《甄嬛传》里面除了有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让我们念起来觉得口齿生香的诗句。比如“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终生所约,永结为好;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近些年来流行的古装剧《陆贞传奇》《知否》《芈月传》《如懿传》等,都从侧面,或者说是潜移默化中对我们造成了影响,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服饰、器物、建筑等都是有很深的历史在里面的。

从汉服本身来看,其在做工上面就包含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符号。有名的汉服厂家在制作汉服时,都会雇佣一批设计师设计原创汉服。比如,以设计精美著称的汉尚华莲,在设计汉服上面就花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汉尚华莲心魄原创明制汉服,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天堂鸟。若有所思天堂鸟,动人心魄鹤望兰。盛开的鹤望兰与展翅的天堂鸟,绣于“心魄”衣身之上,优雅秀气。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服饰,穿上汉服的时候就有一种自豪感。穿上汉服走在国外的街道上,可以让更多的外国友人知道汉服是我们中国的服饰,我们相应的也可以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我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产业或者产品会采取与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中国人,对于带有中国元素的事物,本身会带有亲切感和自豪感。

将产品与中国文化结合,会是一个很有力的卖点。我也相信,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中国文化将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从中国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联网营销三方面浅析汉服的兴起

梨花渡—流影

人群需求方面:汉服满足人心中的情感和归属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一个理论,名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的需求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对于汉服来说,这里涉及了两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另一个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一个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情感指的是友情、爱情和性亲密。归属的需要,是指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汉服爱好者会将同样穿汉服的人称为“同袍”,“同袍”这个词来源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袍指的是朋友。因为汉服宽幅大袖,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奇装异服,所以穿汉服的人经常会和同样穿汉服的人结为朋友,一起穿汉服出去逛街吃饭等,这就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穿汉服的人在汉服圈找到了同样爱好的人,收获了友情,这是情感的需要。能和同样爱好的人找到一个组织,建立QQ群,微信群,周末约着穿汉服聚会,形成一个小圈子,这是归属的需要。

汉服还涉及了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有很多的汉服文化的推动者和爱好者,是从心里面喜欢汉服,想要把汉服做得越来越好,想要为汉服的事业做出贡献。比如十三余的小豆蔻。十三余是一个原创服装品牌,创始人是小豆蔻,豆蔻的名字来源于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在十三余三周年庆的时候,小豆蔻发出了一个视频,视频中说到:十三余是2016年创立的一个原创服装品牌,在三年前,汉服远没有现在接受度高,很多人认为穿汉服是一件不正经的事情。但是后来经过努力,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汉服作品。

小豆蔻说:“只要我们足够的热爱,勇敢地坚持,不断创造出价值。在你所喜欢的领域,永远努力前进,我们都可以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进一步。”

从它的话中,可以看出来,小豆蔻是真心地想要从事汉服这件事。她放弃找好的工作而创办十三余,本身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与抱负,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价值,给别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体现。

除了汉服品牌创始人的故事,还有很多的汉服掌柜,辞职而开始做汉服店。他们一方面实现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汉服事业的发展。

网上经常流行着一句话“那些小时候披着床单的小孩长大了”,喜欢汉服的人,小时候一定有过披着床单的经历,想象自己是一个大侠,或者是如古装电视剧中女主角那样温婉贤淑。

现在这群孩子长大了,有了实现自己心中需求的渴望,也恰好汉服的兴起,所以买汉服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从买家来看,大部分的买家都是年轻人,学生居多,或者是有钱有闲的人。

这些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所以会向上一层需求发展的必要。这时喜欢汉服的人就会买汉服,来达到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或者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中国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联网营销三方面浅析汉服的兴起

十三余小豆蔻儿—千山鹭鸶

互联网营销方面:通过名人、视频,微博,公众号来进行传播

互联网营销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工具满足公司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服务的过程。

推广汉服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线下的传统推广与营销手段不如互联网传播快。所以汉服的营销方式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比如网络名人的宣传,抖音等短视频的传播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汉服的火热相应地也有各种线下的活动宣传。

1.名人自带流量

网络名人在产品的宣传和转发上,一个视频,一篇文章,就会有很多人点赞和转发,点赞数有时会达到几百万。名人本身就带有很高的关注度,会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说的名人自带流量。

在汉服的推动方面,有很多名人在做着贡献,比如徐娇。徐娇在2006年出演《长江七号》,饰演小狄。在她的微博上,经常能看到穿着汉服的照片,从这点能够看出来徐娇是汉服的爱好者。

徐娇创办了自己的原创汉元素品牌织羽集,织羽集在淘宝上的显示是8年老店,好评率99.7%,粉丝数285万。

徐娇从“星女郎”变成汉服的推动者,无疑给汉服的兴起助了一把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汉服。

除了徐娇以外,还有汉尚华莲的十里,十三余的小豆蔻,以及一些现在很火的人物:宫寒,句芒,张雅倩,北川绾绾,皮皮等。

他们都用自己的力量,利用互联网传播较快的功能,在互联网上掀起汉服的热潮,很多人从他们的视频和照片中,认识汉服,喜欢上汉服。

从中国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联网营销三方面浅析汉服的兴起

徐娇织羽集—渚清沙

2.抖音等视频的传播。

打开抖音,输入“汉服”两个字,将会有很多关于汉服的视频涌出,汉服的视频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种草类视频,教程类视频,不同颜色类汉服视频,平价汉服视频,国风汉服视频等。

名人的自带流量,他们的抖音视频关注人数多,点赞数和转发数都很多。截止文章写完之时,汉尚华莲汉服关注人数235.6w,山海记汉服56.2w。点开汉尚华莲官方的视频号,其中一个视频点赞数高达183.5w。

十三余的小豆蔻关注人数166.7w,其中一个视频点赞数高达161w。抖音红人阿纯,一期穿汉服的视频点赞数达91.9w。抖音人气视频创作者临界十樱,有一期汉服视频点赞数达172.3w,转发2.1w。

从上述的数字可以明显看出,汉服类的视频点赞数都比较高,人气视频创作者有时也会跟上潮流,拍摄关于汉服的视频。

这样的高点赞数,高转发量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汉服的华美,认识了汉服,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汉服。

不得不说,视频类作品的流行与传播,让汉服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因为抖音等视频APP,更容易获取用户的注意力,轻松愉快唯美清新的汉服视频,更是一种潮流与时尚。

从中国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联网营销三方面浅析汉服的兴起

汉尚华莲—河清鹤舞

上述的名人和汉服商家大部分都有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从不同的渠道来进行传播,让很多的人看到与了解汉服。

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汉服商家会发布新衣上架,穿着汉服去旅行,装发教程等视频,来教汉服同袍各种关于汉服的小知识。

一些汉服商家还会和大热的电视剧,游戏等制作联名款汉服。比如十三余与王者荣耀联名款,汉尚华莲与夏达拾遗录联名款,重回汉唐与梦幻西游联名款等。

这些联名款的汉服会让更多喜欢电视剧和网游的人们看到汉服,把汉服的人群覆盖面积又扩大了几倍。

上述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以最简单的视频方式让更多人认识汉服,加之名人的自带流量效应,让更多人从名人这里了解汉服。

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和视频内容,可以让汉服爱好者了解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这一连串的营销和推广,使得汉服越来越被人熟知,汉服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结语:作为一个汉服的爱好者,看到汉服不再被人认为是“不正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汉服,并把汉服穿在身上,这种心底的兴奋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外国友人称赞汉服时,我们能够自信地告诉他们:这是中国的汉服。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汉服,认识中国。

以上图片均来自各汉服商家的官网。

作者:南栀酱,愿以文会友,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