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燕國綱成(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人蔡澤把簡歷在諸侯各國投了個遍也沒找到一份工作,鬱悶之餘,去找大相師唐舉相面。問唐舉道:“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看相,說他‘百日內將持國之權柄’,有這事嗎?”

“有。”唐舉得意笑答(後來李兌果然在沙丘之變後封君拜相)。

“那大師看鄙人如何?”蔡澤滿懷期待。

先生鼻孔朝天,雙肩端平,額頭凸出,鼻樑塌陷,雙腿羅圈。所謂聖人不可貌相,說的大概就是你吧?”唐舉將蔡澤仔細打量一番,笑著揶揄道。

“富貴我是不愁的,我想知道的是,鄙人壽數幾何?望大師不吝賜教!”蔡澤假裝沒聽懂唐舉言語中的諷刺,故意滿臉自信的接著問。

“先生之壽,自今日起,還有四十三年。”這一次,大師回答的很認真。

蔡澤聞言,笑著拜謝而去,在路上興奮地對車伕說:“若得口吞世間美味,策馬疾馳,懷抱黃金大印,腰懸紫綬,談笑於君王面前,享盡榮華富貴,四十三年也夠了。

滿懷一腔凌雲之志,蔡澤來到趙國,結果兜頭被潑了一盆冷水,讓人給攆了出去。但他並不氣餒,就近趕往韓、魏。然而,一顆堅定的心並沒能給他帶來好運,屋漏偏逢連陰雨,居然在途中碰上一夥跟他一樣落魄的強盜,連鍋碗瓢盆都給搶了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古往今來,一直如此

不過這並不能嚇倒一個真正熱愛富貴的人。

聽說秦國丞相範睢為了報私恩,重用鄭安平和王稽,結果二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惹得秦昭襄王嬴稷很不高興,眼看著就要混不下去。蔡澤嚼著野菜野果轉向西行,準備到秦國碰碰運氣。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蔡澤求職路線圖

看到咸陽的大門時,蔡澤早已滿臉菜色,但仍強打起精神投入到暖場造勢活動中,四處宣揚道:“燕國來的蔡澤,見識超群,辯才無礙,足智多謀,他一旦和秦王見面,肯定要奪了應侯的相位。”

風聲傳入應侯範睢耳中,範睢心想,這誰呢?比我還能吹,於是輕蔑地說:“三王五帝之事,諸子百家之說,吾皆知之,巧舌如簧之輩,吾皆摧折之,他想坐我的位置,就讓他來試試。”言罷,便讓人去喚蔡澤。

蔡澤見到範睢後,只向他作了個揖,就算是行過禮了,範睢本來就心有不快,見他如此傲慢,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作色道:“聽說你想坐我的位子?”

“是。”蔡澤挺橫。

“那就說說你準備怎麼坐到我這兒來吧。”範睢不以為然。

“哎,應侯您還是遲鈍啊!一年之間,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使命後便自行退去。身居高位,顯赫一方,執掌萬物,使各得其所;長命百歲,終於天年而不夭;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相符,恩澤遠流,世代稱頌不絕,與天地相始終。這難道不是古今聖賢的夢想嗎?”

“當然是。”尋常道理,略帶機關,範睢無心辯駁。

“那您覺得,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之大夫文種,他們的一生值得嗎?”蔡澤開始下套。

範睢心知他要用這三個結局悲慘的前輩堵自己的嘴,故意狡辯道:“有什麼不值得的?公孫鞅(商鞅)之事孝公(秦孝公嬴渠梁),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設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天下大治。赤膽忠心,不惜蒙受指責和怨恨,欺騙舊友魏卬,安秦之社稷,利秦之百姓,為秦國擒將破敵,擴地千里。

吳起之事悼王(楚悼王熊疑),使私不得害公,讒不得蔽忠,論事不從眾,辦事不苟且,堅守大義,不因危難而改變初衷,為悼王之霸業,楚國之強盛,不辭禍兇。

文種之事越王(越王勾踐),雖家國破散,勾踐困於吳宮,仍盡忠而無懈怠,極力挽救而不離開,及至勾踐復國成功,文種居功不自傲,富貴不驕怠。

若此三人者,乃義之至也,忠誠與氣節的榜樣。君子因大義而遭劫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

。士人本就該有殺身以成名的精神,為了大義,雖死無所恨,有什麼不可以?”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範睢

“主聖臣賢,天下之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然而,比干赤忠不能存殷,伍子胥多智不能全吳,申生雖孝而晉國仍亂。有此忠臣孝子仍不免社稷丘墟,這又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沒有明君賢父願意聽取他們的聲音,天下人也覺得這樣的君父是可恥的,因此對他們的臣子心存憐憫。

事實最終證明,商君、吳起、文種是對的,錯的是他們的君主,但世人傳揚三位建不世之功卻不得好報,難道是羨慕他們不遇明主含冤而死嗎?如果只能靠生命樹立忠誠的名聲,則微子不足稱仁人,孔子不足稱聖賢,管仲不足稱偉大。世人追求建功立業,誰不希望功成而身全?身與名俱全者,才是上等。名成而身死者,次之。聲名狼藉而身存者,下也。”蔡澤順著範睢的話頭侃侃而談,範睢也情不自禁的點頭稱善。

見範睢首肯,蔡澤趁熱打鐵繼續說道:“商鞅、吳起、文種,其為人臣竭誠盡忠、建功立業,令人傾羨,應侯覺得他們比之閎(音:紅)夭(西周開國功臣)事文王、周公事成王又當如何?”

“那還是不如的。”範睢自己斷然不敢和上古名臣相比,也就不可能承認這仨人堪比閎夭、周公。

“那麼,當今秦王之仁慈寬厚、信賴忠臣、不忘舊情、賢能智慧、不背功臣與秦孝公、越王及楚悼王比起來又如何呢?”蔡澤拋出一個難題。

“這我就不知道了。”在初次見面的蔡澤面前議論自己的領導,範睢可沒這麼虎。

蔡澤笑了一下,也不追問,自顧自地繼續說道:“當今秦王親信臣僚,怕是難以超過秦孝公、楚悼王及越王。那麼以君之智慧,為主上修政安民、治亂強兵、排除禍患、消災解難、開疆拓土、增殖五穀、使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增強君王之權力,尊社稷、顯宗廟,令天下莫敢欺犯其主,使其主之威蓋震海內,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傳之千世,凡此種種,應侯自覺與商君、吳起、文種比之如何?”

“自是不如!”範睢坦然回應。

“今主上之親愛忠臣、不忘故舊不若孝公、悼王、勾踐,而君之功績以及受到的信任和寵幸又不及商君、吳起、文種。

君之高官厚祿、財富之盛卻遠過三人。如不知功成身退,君之禍患恐亦遠甚於三者,鄙人真的是替你發愁啊!俗話說:‘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也。故‘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聖人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不義且富貴,於我如浮雲’。君之深仇已報,隆恩已還,可謂志得意滿,卻不做好應對變化的準備,鄙人竊為君憂。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嬴稷

當年商鞅為秦孝公申明法令,剷除奸邪,以爵位制激勵萬民,賞功罰過,統一度、量、衡,挖掉縱橫交錯的田埂,移風易俗,鼓勵耕戰,兵出則攻城略地,班師則國富民強,秦國因此無敵於天下,立威於諸侯,奠定了秦國稱霸的基礎。雖功成名就,最終卻被五馬分屍

楚地方數千裡,雄兵百萬,白起率數萬人攻之,一戰破楚都鄢郢,燒燬楚國宗室在夷陵的祖墳,再戰而南吞蜀漢。繼而越過韓、魏進攻強大的趙國,坑殺趙人四十餘萬於長平,流血漂櫓,遂圍趙都邯鄲,成秦國帝業。

楚、趙皆天下之強國且與秦國有不世之仇,但從此之後,兩國皆因對白起的恐懼不敢圖秦。而白起,縱然為秦國攻城七十餘座,仍被賜死於杜郵

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削弱權臣,罷免無能之輩,翦除可有可無的官員,杜絕豪門貴族的請託,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百姓無業遊蕩。訓練耕戰之士,南收楊越,北並陳、蔡,揭穿合縱連橫之輩的詭辯,禁止結黨營私以鼓勵百姓耕作,一時間,楚國政治安定,兵震天下,威服諸侯,但吳起自己卻在大功告成後

慘遭肢解

文種深謀遠慮,在會稽被圍時委屈求存,帶領全國上下開墾荒地,收攏遊民充實城邑,最終一舉拿下吳國,幫勾踐報了夫差滅越的刻骨之仇。可勾踐忘恩負義,最終還是把他殺了

這四位,功成而不退,以致身死魂滅,正所謂能伸而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返也。而范蠡深明此理,故能超然世外,永做富貴瀟灑的陶朱公。

應侯您應該見過別人賭博吧?賭徒們有時候下大注,有時則分次下小注,君為秦國之相,使六國不得合縱,修棧道千里,直通蜀漢,天下莫不畏秦,贏得了這一場豪賭,秦王志得意滿,您的功勳也到達頂點,而秦國則到了分次下小注的時候,此時不退,必蹈商鞅、白起、吳起、文種之覆轍

我聽說,‘鑑於水者見面之容,鑑於人者知吉與兇’。《書》曰:‘成功之下,不可久處’。他們四人的遭遇,應侯您又何必上杆子去再來一回?

不如此時掛印讓賢,隱居山林,作壁上觀,享伯夷、許由、延陵季子之賢名,王喬、赤松子之高壽,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豈不比一條道走到黑強?若貪戀權位,猶豫不決,終難逃商鞅等四人之悽慘結局

《易》曰:‘亢龍有悔’,說的正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知往而不知返所造成的困境。願君侯深思!”

蔡澤洋洋灑灑一席話,看似是在嚇唬範睢,其實多有吹捧,將其與公認的大神商鞅、白起等人相提並論,範睢很是受用,連忙請他入座,並高興地說:“說得好啊!我還聽說‘欲而不知,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失其所以有’。先生金玉之言,範睢謹記。”

數日後,範睢入朝對嬴稷說:“最近從燕國來了個叫蔡澤的,此人口才了得,對三王典故,春秋五霸以及世俗之事皆瞭然於胸,足以託付秦國大政,微臣這些年見過的人也多了,但能與之相比的幾乎沒有,就是我自己恐怕也不如他,因此冒昧向大王舉薦。”

範睢這老小子做了這麼多年秦相,還受人請託?帶著這個疑問,嬴稷決定跟蔡澤見一面,聊過之後才發現,這一回他是真的冤枉了範國相,這蔡澤果然談吐不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嬴稷按慣例將蔡澤拜為客卿,範睢則很識時務的稱自己身體不好,請求掛印歸養。嬴稷竭力挽留,範睢繼續以病重為由堅決辭職。一出“不忍相負”的大戲演下來,君臣盡歡。

範睢在高風亮節的讚美聲中光榮退休,蔡澤接替他成了秦國宰相,真的實現了自己吹過的牛逼。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蔡澤

為了不辜負嬴稷的信任,甫一上任,蔡澤就主動替嬴稷幹了件大逆不道之事——佔領了東周王室最後的寄生之地。兩週八百年傳承自此斷絕,秦國再也沒有了任何羈絆,開始了它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的征程。

讓人沒想到是,本欲在官場上混個四十餘年的蔡澤,因為權力場上的攻訐,很快就慫了,只當了幾個月的秦相就和範睢一樣稱病撂了挑子。這一次,嬴稷戲也不演了,直接答應了他的請求。

退休後的蔡澤依然發揮著餘熱,以編外人員的身份先後給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子孫三代辦事兒,為此不惜遊說父母之邦,把日後名揚天下的燕太子丹忽悠到秦國來做了人質。較起真來,蔡澤這“燕奸”的帽子是無論如何也摘不掉的。

當然,連周天子的老窩都敢端掉的蔡澤,大概並不會在乎成為祖國的叛徒。在那個列國紛爭的年代,也不會有其他人在乎這事兒。

大家更關心的是,

到秦國時已幾乎只剩下個褲衩的蔡澤,憑什麼讓鬥垮了嬴稷的老媽羋月和舅舅魏冉以及戰神白起的範睢將他拼了命博來的功名和權位拱手相讓?

太史公在《範睢蔡澤列傳》文末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範睢、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然二子不困戹,惡能激乎?

司馬老前輩慧眼如炬,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二人“繼踵取卿相”的根本原因——窮困辯才以及時機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蔡澤

我們先從窮困說起,因為幾乎人人厭惡的窮困,從古至今都是許多人奮力拼搏的源動力。

從蔡澤對車伕所說的話,以及他丞相當了幾個月便因怕死果斷辭職來看,其所求不過榮華富貴,並沒有太大的夢想和事業心,絕不是喬布斯那種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的人

這樣的人,如果出生於富貴之家,生來便可安享榮華,大概也就不會冒著生命危險,餓著肚子,不遠千里,從綱成跑到咸陽討生活。

但天下寒士何其多也,名滿天下的的杜工部也只能在四面漏風的茅屋裡幻想所有人都笑逐顏開。他蔡澤憑什麼就能從窮困中一飛沖天,封侯拜相?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蔡澤繡像

這就不得不說到蔡澤等人的看家本領——辯才。

作為活躍在戰國時代的說客,蔡澤雖然遠不如蘇秦、張儀、範睢等人出名,但他說服範睢主動退位的過程,同樣精彩絕倫。

當蔡澤一路受挫,幾乎是空著手到達秦國時,他沒有給自己任何喘息的機會,直接對外宣稱要奪範睢相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無論蔡澤胸懷多麼驚世的才華,其此舉都與賭博無異——位高權重的範睢,一念之間便可能讓素未謀面的燕國來客從此消失,任你滿腹經綸,皆化為黃土一抔。

蔡澤雖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還是賭了一把,因為,正如約翰·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所說:

人生就是不斷抵押的過程,為前途我們抵押青春,為幸福我們抵押生命。因為如果你不敢逼近底線,你就輸了。

吃飯的傢伙被搶了也沒打道回府的蔡澤,顯然不是那種會輕易認輸的人。

幸運的是,這一次,他賭對了。同樣寒門出生的範睢,自負其才,不屑於用手中的權力解決從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他有足夠的信心用對方最擅長的方式讓對方知難而退。

戰國末年,秦國兩個能力和格局都極其相似的宰相就在這樣的情形下見了面。

蔡澤從四季輪迴、物極必反的簡單事實入手,博得範睢的初步認可。接著談到商鞅、吳起、文種等人,話入正港,同時也引起了範睢的警惕,故意唱了一波高調加反調試圖干擾蔡澤接下來的闡述,但蔡澤不以為忤,反而順著他的意思盛讚商鞅等三人。

然後話鋒一轉,用比干、伍子胥、申生三人的故事證明,在沒有明主的情況下,就算忠臣孝子做出犧牲,也對國家的覆滅於事無補。

同時又以微子、孔子、管仲的善終從正面說明忠誠與賢能的名聲不一定非要拿性命去換,繼而引出了他最想說的話:人生一世,最終身與名俱全者才是上等。

除非胡攪蠻纏,否則,這樣的結論,曾在魏國遭受奇恥大辱但依然努力活下來的範睢是無法反駁的,事實上,範睢情不自禁的便表示了贊同。蔡澤則以商鞅等人與上古賢臣閎夭及周公對比,進一步夯實範睢向閎夭和周公學習,追求身與名俱全之上等境界的決心。

聊到這裡,同樣以能言善辯著稱的範睢不知不覺已被完全帶入蔡澤的節奏,蔡澤趁熱打鐵,一口氣拋出層層遞進的七個結論,直接將範睢逼到牆角:

一、嬴稷之仁慈寬厚、不忘舊情不如秦孝公、楚悼王和越王勾踐;

二、範睢對秦國之功難比商鞅、吳起和文種;

三、詳細描述商鞅、吳起和文種的不世之功和悲慘結局,還加上一個曾與範睢同朝為官,威震天下的白起,強化範睢心中自己不如他們,如果不知進退,一定會比他們更慘的意識;

四、打一巴掌給顆棗,聊完了了商鞅等四人的功勞,順道將範睢之功也論一論,避免範睢產生逆反心理,讓他徹底的、舒服的接受自己雖然功勳卓著,但跟商鞅等人比仍有差距這一重要結論,順便用范蠡引誘範睢朝隱退這個方向去思考;

五、

當頭棒喝:此時不退,必蹈商鞅、白起、吳起、文種之覆轍;

六、以“成功之下,不可久處”和“亢龍有悔”給第六點提供理論加持;

七、祭出最終解決方案:主動退位讓賢,長為應侯,世世稱孤,富貴一生,永享賢名。

這一番話下來,範睢徹底服了,趕緊請蔡澤入座,奉為上賓,還主動補充說:“欲而不知,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失其所以有。”完全是學生附和老師的姿態

如此一來,範睢幾天後便屁顛兒的跑到嬴稷面前舉薦蔡澤,待蔡澤得到嬴稷認可,馬上主動辭職給蔡澤騰位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處還要特別補充一點,蔡澤能說服範睢,其舌燦蓮花的口才固然居功至偉,其對手範睢的明智同樣至關重要。

試想,如果範睢是個貪戀權位的酒囊飯袋,無法深刻理解蔡澤的高論,或者懂了,卻還是放不下手中的權力,那麼,任蔡澤說得天花亂墜亦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萬一挑起了聆聽者的嫉妒心,跟範睢當年一樣被人打個半死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人們常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莽兵大概率會蠢死,但蠢死之前帶走幾個自以為精明的秀才也是常有的事。

聰明人有時候並不比愚笨者更難對付,這正是人世間的奇妙之處,但常常被人忽略。


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得富貴,言進退知進退,是真正的高人

嬴稷與範睢

然而,得以封侯拜相,絕不可能僅僅因為能說會道和選對了對手,正如太史公所言,“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並非都是能力不濟,更多時候是因為“說力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時機不夠成熟。而催熟蔡澤拜相之時機的,則是嬴稷和範睢二人當時的客觀需求。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裡說過,範睢並無特別的建樹卻能在秦國迅速崛起,其根源在於他不計生死榮辱,甘為嬴稷刀劍,一退穰侯魏冉,再斬武安君白起,為嬴稷回收權力和豎立威望立下汗馬功勞,也背了不少黑鍋。

嬴稷對老丈人不行,對範睢是真講究,不但允許他用秦國威勢逼死魏國國相魏齊,報仇雪恨還縱容他以秦國公器回報私恩,重用鄭安平和王稽二人,也正是這兩個人,讓他們的君臣緣分走到了盡頭。

邯鄲之戰後,時任河東郡守的王稽因私通諸侯的罪名被嬴稷處死,屍體棄市;鄭安平以兩萬秦軍投降趙國,讓秦國蒙受奇恥大辱。根據秦國連坐制度,他們的舉薦人範睢就算不至於被處死,也顯然不適合再居宰輔之位。但嬴稷依然沒有動他,看起來似乎仁至義盡。

但其實,面對朝野洶洶和天下怨望,嬴稷對範睢的寬容,除了因為曾並肩作戰的君臣情分,還有他不足為外人道的苦衷。

自嬴稷攝政以來,先是罷免了助自己繼位的舅舅和兄弟,又賜死了威震天下,為秦國出生入死的白起,如果再主動出手廢了範睢,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對日後秦國的人才引進也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老謀深算的嬴稷不願看到這樣的結局,所以選擇了等等著範睢主動退位

嬴稷的心思,範睢自然是懂的,但這一次他實在不敢像之前一樣積極配合,倒不單純是捨不得手中的權力,而是這些年替嬴稷幹髒活,免不了得罪秦國權貴,再加上他那睚眥必報的性格,朝野上下恨他的人不在少數。身居高位,尚可以權力控制局面,一旦式微,怕是難得善終,這一切,範睢心知肚明。所以縱然嬴稷不高興,他還是要賴在國相的位子上,等待合適的接班人出現

這個人

首先要有獲得嬴稷認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與秦國朝野沒有任何瓜葛;最好還是個窮光蛋,會對自己的幫助感恩戴德。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退休後依然能得到有效的庇護,不至於被秋後算賬。

從燕國遠道而來,世事洞明,辯才無礙,和自己諸多相似的寒門士子蔡澤無疑是範睢最好的人選。

因緣際會,促使落魄的羈旅之徒蔡澤在短短的時間裡直升秦國宰相,其飛黃騰達之迅速,就連虞卿恐怕也要自愧不如。

但如果因此就將蔡澤之成功歸結於幸運,卻無疑是大錯特錯。時機的形成確實常常不受人控制,但適時的出現在時機面前並抓住它,靠的則是不屈的求索,無畏的勇氣和足夠的才華。

如果蔡澤在趙國受挫或在路上被強盜搶劫後便因沮喪和恐懼回了老家,那麼青史之上便不會有蔡澤二字。或者,他雖然到了咸陽,但不敢口出狂言,始終無法引起範睢的注意,也就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況且,在戰國末年的秦都咸陽,諸侯各國前來求職的人冠蓋相望,蔡澤能得到範睢和嬴稷二人的認可,靠的終究還是他過人的才華。所謂“天助自助者”,古人誠不我欺!

出人意料的是,蔡澤拜相立功後幾個月便因朝野攻訐,託病歸還相印,甘以小吏身份服務大秦四朝數十年,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範睢所言的那一套“功成身退”的理論可不是忽悠。不過,範睢同志估計高興不起來——說好了護我周全,你怎麼能真的功成身退,幹幾個月就顛兒了呢?不被忽悠居然也可能成為傷心的理由,人生際遇著實是一言難盡。

不管範睢怎麼看,總的來說,蔡澤知行合一求富貴而得富貴言進退而知進退在亂世中得養天年,實是當之無愧的高人。



漁樵故紙致力於以有趣的語言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史實正而不悶,觀點奇而不歪。願大家一笑之後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