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從愛因斯坦到馬克思,有很多人都覺得猶太民族的人民是聰明的,是富有學識的。這本是一個遊牧民族,在開始做生意之後,他們的足跡便佈滿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上海曾經有一個“富到流油”的猶太人,他的名字叫哈同,在上海生活近60年的時間,同時還是一個在上海商界中締造過奇蹟的外國商人。

有人會問:“哈同究竟有多富有呢?”。據瞭解,如果按照不動產計算的話,哈同佔有上海和杭州等多個黃金地段的土地將近數十萬畝,房產千餘幢,如果將哈同放在現代的話,他絕對是一個可以媲美李嘉誠的億萬富豪。

在哈同去世之後,因為哈同留下的遺產實在是過於龐大,哈同的妻子羅伽陵繼承遺產所要繳納的遺產稅竟然就高達1700萬元左右。要知道,哈同去世的時候是1931年,那時候的1700萬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這樣,你應該能知道哈同到底有多有錢了吧?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1851年,哈同出生在巴格達。在哈同5歲的時候,他隨著父母一起遷居到了印度孟買,並且加入了英國國籍。哈同生活較為艱苦,所以為了謀生,哈同在1872年的時候隻身來到了香港。1873年,哈同經父親朋友的介紹,去了上海一家名叫“沙遜”的洋行做了一位普通的門衛兼職清潔工。

這個時候,哈同依舊是較為清貧的,但是哈同做事非常認真勤勞,並且腦子非常靈活。當時,沙遜洋行會觸及一些鴉片生意,很多人會排隊領“貨物”,作為看門人,哈同每天都能通過這些“領貨人”得到一些小費。所以,哈同的手中很快就攢了一些錢。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1年多之後,哈同被升為業務管事,他買了一幢半舊的房子,也算是當時的“小康人家”了。哈同在洋行被重用,又過去了6年,哈同因為盡心盡責被提升為了地產部經理。因為哈同是從最底層爬上來的,所以他一直秉持著勤儉的傳統,並且一直想要發大財的他,從來不會放棄任何一次賺錢的機會。

當時,他購買房產,放高利貸......只要是符合當時時代的投資方式,哈同都會試一試。所以,憑藉著機智的頭腦和卓越的眼光,哈同也很快的成為了當時的“資本階層人群”。但是,真正促成哈同成為有名的“遠東首富”的人,正是哈同將遇到的一位女性,她就是哈同的妻子,羅伽陵。

1886年,哈同正處於自己的事業瓶頸期,當時的哈同已經35歲了,但是他依舊不怎麼滿意自己的境況。

有一天,哈同正走在街上,身後突然傳來一個甜美的聲音:“先生,您要買花嗎?”。哈同一轉身,就被眼前的女子迷住了,這是一個有著東方面貌但是卻又帶有西方神韻的女子,哈同對她一見傾心,一時焦急之下說出了:“姑娘,你怎麼賣?”。

說完之後哈同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但是眼前的女子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這一笑,讓哈同和這個女子之間少了一些隔閡。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這個女子名叫羅伽陵,她自稱自己是中法混血,父親是一位法國僑民,而自己母親是福建福州人。羅伽陵出生在1864年的上海,她的父親和她母親相好一場後就回了英國,而母親也在她六歲多的時候就去世了。成為了孤兒的羅伽陵,一直靠著親戚的撫養才長大成人。

但是,當時一個女性能靠著自己的本事富足很困難,羅伽陵不幸落入風塵,當過外僑女傭和賣花女。因為在逆境中生存,加之有著豐富的閱歷,羅伽陵非常擅長英語和法語。哈同和羅伽陵曾經有這麼一段對話:哈同“我想成為這片土地上比誰都富有的人”,羅伽陵“我正在等一個有這種想法的男人,我能幫他實現他想要的!”。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在和羅伽陵的多次接觸之下,哈同知道這個女人定是自己的貴人。所以,在幾個月之後,哈同就和羅伽陵成親了。當時,一箇中國人和洋人的結合,轟動了社會,並且兩人舉行的是中式婚禮,讓當時的人們感到非常詫異。生活中,羅伽陵花錢大手大腳,哈同省吃儉用。

他認為:“我能掙錢,她能花錢,這不是非常搭嗎?”。不過,羅伽陵可不是一個為了錢才和哈同在一起的拜金女子。哈同長期在洋行買賣煙土,羅伽陵覺得這一行不靠譜,勸哈同儘快收手,希望他將生意經放在房地產上。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就這樣,哈同聽了羅伽陵的話,專心開始房地產交易。而羅伽陵因為絕好的社交本領,還在1909年被受邀去了京城,後來被隆裕太后的母親認為義女。所以說,羅伽陵和隆裕太后是乾姐妹。而後來,哈同也被宣統皇帝的弟媳認作義父。因為有著皇室的照應,哈同的生意更加順風順水。

之後,中法戰爭爆發,很多上海商人紛紛舉家外遷,哈同本打算去香港避難,但是被羅伽陵攔了下來。她認為,現在大批洋人離開上海,正是一個“大好機會”。他讓哈同將全部資產拿出來買了大量的廉價土地,並且將自己的首飾全部典當變換成錢買土地。後來,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相關條約,一切恢復平常,洋人們回到上海,這時候哈同坐擁大量土地。在土地升值後,哈同的財富如潮水般洶湧。

之後,在羅伽陵的建議下,哈同斥資修路,造福百姓,造就了上海著名的商業街南京路。不僅如此,因為哈同和羅伽陵沒有生育子女,他們便從孤兒院收養了20多名孤兒,其中有外國孩子也有中國孩子。這下子,哈同名利雙收,在百姓中的印象也是一個“大善人”。

後來,哈同在上海為羅伽陵斥資70萬兩建成了一個上海灘最大的私家花園。這個花園中的多數場景仿造了《紅樓夢》中的建築,哈同將花園取名為“愛儷園”,以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愛。

當時,不少有名望的人士都會來哈同的花園做客,例如:孫中心,蔡元培,徐悲鴻,王國維等等。而因為這個花園,哈同接觸了不少名流人士,哈同也從一個“土豪”成為了上流人士。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1931年,哈同去世,他將自己的財產全部交給了羅伽陵。在丈夫去世後,羅伽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遠東第一富孀”。但是,坐擁鉅額財富的羅伽陵在哈同死後一心向佛,無心再做任何事情。

1941年,羅伽陵去世,而哈同為其打造的“愛儷園”也在同一年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被日軍毀壞殆盡......

100年前已是億萬富豪?妻子和太后是乾姐妹,死後留下萬畝土地?

哈同和羅伽陵的愛情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可以說,沒有羅伽陵,可能哈同不會成為當時的“遠東首富”,他的財富也不會累計的如此之快。人們這樣評價哈同的一生:“前20年苦難,再20年奮鬥,又20年享受,後20年慈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