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在綿陽市遊仙區東林鄉獅庵村與遊仙區石馬鎮百勝村交界的古河堰河上,有一座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板凳橋。從外觀上看,比北川縣溼地公園裡的板凳橋氣派得多。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這座全石料砌築的板凳橋全長17.8米,三墩四孔,橋寬1.27米,每孔橋面由兩塊石橋板並行組成,橋高2.6米。支撐橋柱的,是十幾塊順水流埋在河床裡的整體石條,石條上鑿有石孔。呈“八”字形的橋柱置於石孔內,橋柱之上放置石橋板的橫樑。橫樑兩邊還各放置有一紡錘形石墩。中間每塊橫樑上,沿橋面方向各鑿有兩個方形石槽。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方形石槽是用於安放託舉橋面石板的,橋面石板對應石槽的部位,有放進石槽的榫頭,石槽與榫頭結合,使橋面與橋柱、橋柱與埋在河床裡的石條完整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框架,以達到強化整座橋穩定性的作用,同時還能有效預防洪水、泥石流和地震等的破壞。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板凳橋雖然沒有古橋常見的龍型裝飾,卻給人一種大氣、紮實、古樸、厚重的感覺。刨開橋面上的泥沙,在主橋石板中間,經年累月留下的雞公車車轍印清晰可辨。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當地上了年紀的村民都說,板凳橋清代乾隆年間陳善人修建的。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傳說建橋前是木板搭成的石墩橋。清乾隆初年,一場特大洪水將石墩橋徹底沖毀。陳善人決定出資捐建一座橋。

陳善人原計劃建拱橋,誰知因工程量大,建了兩年,都因未在洪水季節到來前合龍橋拱,被洪水沖垮了。最終,耗盡家產的陳善人將建拱橋的基礎改建成了結構簡單,但非常穩固的板凳橋。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村民們說的乾隆初年建有沒有歷史依據?

獅庵村耄耋老人陳文興說,他家30多年前有一本家譜,上面記載了祖上陳善人修建板凳橋的時間,後因老房子被雨淋垮,家譜失蹤,但他記得家譜上建橋時間是乾隆初年。因祖上陳善人建耗光家底,橋建成後,沒有錢建橋碑,才沒有為後人留下物證。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古河堰河是通往涪江的一條支流,河床比較寬,即使歲月造成河道有小規模改道,橋下部分河床枯竭長草,但一到夏季,洶湧的河水酒會漫過河岸。

(原創)遊仙區板凳橋 清代陳善人傾盡家產捐建

“過去,板凳橋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百勝村快90歲的楊大爺說,後來修了鄉村公路,板凳橋才慢慢荒廢了。

板凳橋除了十年前西面第一塊橋板因河岸塌方掉落,其餘還算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