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回國教書,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乞討為生

一個人是否可以走向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還少不了人生路上各種各樣老師的幫助。一個好的中國有老師對一個學生幫助是無窮的,曾經有人將老師比做蠟燭,燃燒自己幫助他人。在數不勝數的老師在為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其中有一位老師,他為中國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自己終生未娶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物理事業,可是晚年卻生活悲慘,更是依靠乞討為生。

早年回國教書,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乞討為生

葉企孫出生在上海的書香門第家庭,從小在葉父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鴻眷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得益於父親的開明思想,少年葉企孫在攻讀傳統經書的同時,也開始接觸到西方科學文化及應用知識“既重格致,又重修身,認為必定要以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幫助國家發展”。

在清宣統三年的時候葉企孫就進入了清華學堂學習,當時未滿13歲的葉先生是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那時的清華學堂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後來在民國七年的時候葉企孫成功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去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當時直接插班讀了大學三年級。同年九月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他又進入了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民國十二年的時候就獲得了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的學位。資歷很好的葉企孫當時收到了許多橄欖枝,可是他心繫祖國想為祖國的發展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就這樣他毅然決然的回國了。

早年回國教書,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乞討為生

他告別美洲大陸,從歐洲回到中國。在歐洲,他遊歷了英、法、德、荷蘭和比利時五國,參觀了一些名勝古蹟、博物館、美術館和一些高等學校的物理研究所,拜會了這些國家的物理學界同行,這為他未來在清華大學物理晞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回國後沒多久他就成為了清華學校物理系主任、教授。他提出“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須兩者並重。純粹科學的目標,應著重在養成對於研究的興趣;應用科學方面,則應明定目標,切實去做。帶領著中國科學進行發展。

早年回國教書,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乞討為生

葉企孫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在清華進行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科研活動,對學生教育方法得當,他善於去開發學生自己的思維,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優秀的教學理論獲得了學多學生的喜愛,為祖國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科學家。據統計在“兩彈一星”中的功勳科學家,有13位是葉企孫的學生,包括我們熟知的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他還培養出了79位院士,這些學生們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早年回國教書,培養了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乞討為生

可是這樣一位終身未娶將自己一切都奉獻給中國發展的功臣,晚年生活的卻並不好,在特殊時期他遭人迫害,被關押監獄進行勞改,還被抄家、停發工資,關進了牢房中,後來在監獄裡過了一年後他被釋放回北大。可是身上的莫須有的罪名卻始終存在,71歲的他仍然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因為無法拿到應有的工資,沒有生活來源只能靠乞討為生。1972年才重新恢復了他的工資,可是心靈上的傷害是無法泯滅的,最終在1977年,葉企孫因搶救無效,在醫院病逝,享年7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