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食菌

我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已经四十多年,忘不了昆明的菌子。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是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

昆明食菌 | 汪曾祺

常见的是牛肝菌、青头菌。牛肝菌菌盖正面色如牛肝。其特点是背面无菌折,是平的,只有无数小孔,因此菌肉很厚,可切成薄片,宜于炒食。入口滑细,极鲜。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片,否则吃了会头晕。

昆明食菌 | 汪曾祺

青头菌稍贵一点。青头菌菌盖正面微带苍绿色,菌则雪白。炒或烩,宜放盐,用酱油颜色就不好看了。一般都认为青头菌格韵较高,但也有人偏嗜牛肝菌,以其滋味更为强烈浓厚。

昆明食菌 | 汪曾祺

最名贵的是鸡枞。……有人说鸡枞的菌盖“开伞”后,样子像公鸡脖子上的毛——鸡鬃。没有根据。我见过未经熟制的鸡枞,样子并不像鸡鬃。……这东西生长的地方也奇怪,生在田野间的白蚁窝上。为什么专长在白蚁窝上,这道理连专家也没有弄明白。鸡枞菌盖小而菌把粗长,吃的主要便是形似鸡大腿似的菌把。鸡枞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肥母鸡。但鸡肉粗,有丝,而鸡枞则极细腻丰腴,且鸡肉无此一种特殊的菌子香气。

昆明食菌 | 汪曾祺

菌子里味道最深刻(请恕我用了这样一个怪字眼),样子最难看的,是干巴菌。这东西像一个被踩破的马蜂窝,颜色如半干牛粪,乱七八糟,当中还夹杂了许多松毛(马尾松的针叶)、草茎,择起来很费事。择也择不出大片,只是螃蟹小腿肉粗细的丝丝。

洗净后,与肥瘦相间的猪肉、青辣椒同炒,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觉得: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干巴菌,菌也,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曹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珍胗香味,且杂有松毛的清香气味。干巴菌晾干,与辣椒同腌,可久藏,味与鲜时无异。

昆明食菌 | 汪曾祺

样子最好看的是鸡油菌,个个正圆,银元大,嫩黄色,但据说不好吃。干巴菌和鸡油菌,一个中吃不中看,一个中看不中吃。


(摘自《汪曾祺文集·散文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