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煉陽樓•臭河邊•三茅宮”

煉陽樓舊址在救火會對面,老百姓一般稱作道陽觀,相傳是八仙之一呂洞賓修煉內丹的地方。

煉陽樓的範圍相當大。一進大門便見大殿,大殿供奉著三座像,而且製作的質地各不相同:藤真武、鐵觀音、石土地,即用藤編成的真武君,鐵鑄成的觀音像,石雕成的土地爺。

真武,道教所奉之神。相傳是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山修煉,歷42年功成,白日飛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大中祥符(公元1008年——1016年)因避諱,改真武。宋真宗尊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

觀音,佛教菩薩,原稱觀世音,唐朝因避太宗(李世民)諱,但稱觀音,亦稱觀自在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共侍阿彌陀如來,推行教化。《法華經》雲:“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

土地神,又稱社神,古代神話中管理一個地面的神。漢代王充《論衡·解除》:“世間繕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事畢,解謝土神,名曰解土。”人世間凡與土有關的事都要敬土地神,方能保平安,所以在中國農村中土地廟尤其多;一方土地有一方的土地神。

三座神像後面是一條小河,河水潺湲,連著外河,甚至可通大淖。橋上面有一亭,翼然蓋護著小橋。彼時,高郵城區有了座橋不見天,除煉陽樓的橋外,還有北門承志橋、城隍廟的吊魂橋,意即每座橋都有亭閣遮護。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煉陽樓•臭河邊•三茅宮”


過了橋,行一段路,便是一座樓,樓上下各有十多間房,樓下有戲臺,可以唱戲。上個世紀40年代,高郵的大劇院就在這裡,曾經接待過不少戲劇名角,主要是京劇,其時京劇稱大戲,揚劇被稱為小戲,是在現在的新巷口小學西邊的土地廟內唱。樓上是八座塑像,即八仙:鐵柺李、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手上各持一物,極具個性特徵,譬如鐵柺李拿柺杖,漢鍾離搖扇子,張果老倒騎毛驢等。八仙中的核心人物是呂洞賓。

呂洞賓是道教中修煉內丹的祖師,在中國歷史上和民間是一位神仙人物。關於他的生平事蹟,說法不一。相傳為唐朝京兆人,名巖,鹹通中及第,兩調縣令,後修道於終南山,不知所終,這是《雅言系述》中的記載。又說,呂洞賓曾兩舉進士不第,於是浪遊江湖,遇鍾離權授以丹訣,時年64歲。曾江浙斬蛟,岳陽弄鶴,客店醉酒,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稱呂祖,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他又是民眾心目中正義善良的化身,至今有“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歇後語流傳於世。因為他極富人情味,他要等濟度所有人超升後才離世,他懲惡揚善,可敬可靠,可親可近,自宋以後成為出自民情民俗的新偶像。他與觀世音、關帝是民間影響最大的三位神明。他大概到過高郵,曾在江浙斬蛟,又在煉陽樓煉丹。這煉丹,是方士術語,道教法術之一。丹即丹砂,原指將硃砂放於火中燒煉。後有內丹、外丹之分,以靜功修煉精、氣、神的為內丹,用爐火燒煉藥石的叫內丹,呂洞賓就是煉的內丹。

在整個呂祖樓中只住著一位馬道士。他整日在樓上讀道書,還有醫書,偶爾有人請他看病。他平時著正式道裝,高冠、方巾、鶴氅、白布襪、青布鞋,與一些火居道士不同。他不到人家唸經,無家無室,很少上街。他在呂祖樓四周種了幾十棵紅梅,春天來了,孩子們常去摘上幾枝,他也不問。這是一位神奇的道士。他從哪兒來,不知道;他為什麼如此,不知道。1947年一個冬季的早晨,人們忽然發現馬道士落在呂祖樓西邊的河中身亡。碼頭上有一塊大跳板伸入河中,以方便人們洗用,馬道士大概是從跳板上不小心滑入河中的。那時我只有7歲,幾個小朋友夥同我去看,馬道士的遺體漂浮在跳板旁邊,一陣風來,遺體隨即晃動起來。馬道士的身體修煉得很好,他不會自殺,也不會他殺。神秘的馬道士結束了他神秘的一生。人們清點他的遺物,只有幾本道書、幾本醫書,還有幾件舊衣服。

煉陽樓大門的西邊是火星廟。

煉陽樓的對面是煉陽巷,長約60米,巷端是臭河邊。臭河邊東通下河,可行大船。而西邊一直通到稅務橋,再向西就是大街了。河水呆滯,自然發臭。呂洞賓大概是由臭河邊上岸經煉陽巷抵煉陽樓煉丹的。鐵柺李來造訪呂洞賓時在臭河邊洗過爛腿,因而水就發臭,臭河邊因此而得名。

鐵柺李,相傳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肉身誤為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柺李。元代嶽伯川雜劇劇本《呂洞賓度鐵柺李》曾寫此事,後又被寫入《東遊記》,但情節有所不同。鐵柺李身後背一大葫蘆,裡面裝著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民間將他當作賣狗皮膏藥的祖師爺。

昔日的臭河邊東段是天王寺的大碼頭。上個世紀50年代天王寺成為糧食倉庫,農民乘船來賣糧,熱鬧得很。附近居民都到臭河邊淘米、洗菜、搗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臭河邊被填,建了商品房,水沒有出路了,附近的住房常受淹,這是填河造房的報應,北邊的大淖、南邊的馬飲塘也是如此。

煉陽樓的東邊緊挨著的是三茅宮。三茅宮的範圍不大,樓上下各3間,樓上供著3座三茅真君。《梁書·陶弘景傳》中寫道:漢代咸陽三茅君得道來句容掌句山,故謂之茅山。《史記·秦始皇紀·三一年》中《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內紀》稱盈的曾祖濛在華山得道。後來傳說以茅盈與其弟茅固、茅衷為三茅。茅盈為太茅真君,茅固為二茅真君,茅衷為北茅真君,道教清微派奉以為祖。

每逢重大道教節日,煉陽樓、三茅宮香火旺盛,熱鬧非凡。

農曆4月14日是呂祖聖誕,10月初三是三茅真君聖誕。冬至是元始天尊聖誕,夏至是靈寶天尊聖誕,2月15是太上老君聖誕,臘月25日為玉皇大帝巡天之日等。

道教,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為教祖,是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宗教,很能反映古代中國人的宗教意識。不同的宗教意識反映在被稱作道教的同一宗教中,所以古即有人評道教“雜而多端”。道教是多神教。煉陽樓所供奉的真武、觀音、土地三神像,有道教,有佛教,也有民間崇奉的神。道教的核心是神仙信仰,以道術、方術為修持手段的仙道是道教的主體,返樸歸真是道教徒品德修養的基本原則。

三茅宮東邊緊隔壁是理教堂,信奉程、朱理學的人常到此聚會,裡面供奉著朱熹像。大門還在,裡面已是荒蕪一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