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在《红楼梦》元妃省亲的那个章节里,元妃让宝玉和姐妹们作诗。

宝钗黛玉等人是一匾一咏,只有宝玉,元妃为了考教他,让他一人独作四律。

当时宝钗写完后,突然瞥见宝玉题怡红院中有一句“绿玉春犹卷”甚是不妥,因为元妃本就因为不喜欢“红香绿玉”才将其改为“怡红快绿”。

宝玉听后也是一惊,宝钗便指导他将“绿玉”改成“绿蜡”。

宝玉大喜,直道“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因为这一字,宝玉便将宝钗奉为“一字之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早的“一字之师”并不是出自《红楼梦》。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早在唐朝时,便有“一字师”的说法,说的是晚唐诗僧齐己和另一诗人郑谷的故事。

齐己是唐朝三大诗僧之一,留下了800多首作品,就数量上来说,唐朝能和他相提并论的寥寥无几。

他生于风雨飘摇的晚唐,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写诗。

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这和明代的画家王冕有点像。

后来他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成年后游历天下。

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写于这段时期,而他最出名的一首诗当属《早梅》,全文如下: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这首诗写于一个冬天,那日早晨,齐己推开寺门,只见皑皑白雪中,几只报春鸟围着一树梅花歌唱着。

齐己被这样的景象迷住了,当即写下了这首《早梅》。

后来齐己游历天下时,碰到了当时的大诗人郑谷,便拿着这首诗向他请教。

郑谷读后也被齐己的才华所折服,但他觉得颔联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更能突出“早梅”的独一无二。

齐己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有了如今千古流传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而郑谷也因此被奉为“一字之师”。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再来看看这首诗。

诗歌首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傲寒这一品性。

万木经受不住严冬的寒冷,几乎摧折殆尽,而梅树却在这个时候焕发了生机。

在这一“折”一“回”的对比中,梅树的不畏严寒更显突出。

这样的比喻,林逋在《山园小梅》中也曾用到,“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正因百花凋零,万木摧折,梅的坚贞才更为突出,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梅花的一大原因。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接着的颔联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两句。

漫山遍野早已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昨天夜里,一枝梅花悄悄地绽放了。

这里的“数枝”和“一枝”有何区别呢?

原本梅花就是先于百花绽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而“数枝”也能反映梅花的特性,但却不如“一枝”来的令人震撼。

在白茫茫的天地中,突现这一抹红色,该是何等的奇丽。

而这“一枝”也更能照应标题的“早梅”,数枝不算早,一枝才更能突出此梅的与众不同。

换一字,而意境全出,难怪齐己会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接着的颈联写的是梅花的幽香。

一阵风吹过,挟裹着梅花的缕缕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忽然飞来几只禽鸟,仿佛也被梅花素雅芳洁的姿态所迷惑。

原本梅花的幽香已让诗人陶醉,更令他惊讶的是,连禽鸟来偷窥梅花的芳姿,足见那梅花是有多么惊艳。

这一句算是实写,将梅花独一无二的俏丽风姿写到了极致,读来令人心醉。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接着的最后一联算是一语双关。

诗人表面写希望明年的梅花可以绽放在众人观赏的望春台,实际也反映了他自己的内心追求。

虽然齐己是一个贫困的僧人,但他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都曾热衷于功名利禄,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梦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晚唐风雨飘摇,政治黑暗腐败,像他这样无所依靠的贫穷读书人,实在难以有出头之日。

即使环境恶劣,他却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他不甘心像梅花一样在这山村野外“寂寞开无主”,他希望明年可以在望春台上绽放风姿。

这样屡遭挫折却不改其志的坚贞品格,不正是梅花的精神吗?

唐朝僧人信手拈来的一首词,成了“咏梅”名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全诗语言清丽毫无浮艳之气,描绘了一幅淡雅清新的寒冬早梅图,表达了诗人遗世独立、坚贞不屈的品格,不失为一首“咏梅”名篇。

尤其“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句,仅改动一字,便成千古名句,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词?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