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大閘蟹

說起大閘蟹,您肯定想到的首先是陽澄湖大閘蟹,泗洪大閘蟹,因為鮮美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歷來被視為上品。我們雲南雖然地處邊遠山區,如今大閘蟹卻也成為了很多家庭的桌上客。在紅河州石屏縣,除了遠近聞名的石屏豆腐,這金黃肥美的大閘蟹也是不容錯過的。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寶秀鎮大閘蟹養殖基地是石屏縣有名的大閘蟹養殖地,這裡靠近石屏縣兩大淡水湖之一——赤瑞湖,依託赤瑞湖豐富的水資源,養殖出了味道鮮美、馳名省內的正宗地道寶秀大閘蟹。這裡的蟹活力強、蟹黃足、蟹肉多的大閘蟹,加上原生態的養殖方式,成就了石屏大閘蟹優秀飽滿的色澤和香味,令人賞心悅目食指大動!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近年來,石屏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特色養殖鱘魚、大閘蟹、石蛙等,全縣水產品總產量5423.6噸,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0527.50萬元。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獨特的淡水資源給這裡的老百姓帶來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不過,豐富的自然資源條件創造的機遇可不止這一樣。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火龍果

火龍果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蛋白和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被譽為“水果之王”,火龍果的種植除對需土壤、陽光、雨量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預防霜凍。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而在石屏,平均日照時數達2300小時,年平均氣溫23.8攝氏度,擁有紅河流域乾熱河谷面積166萬畝,而這種獨特的乾熱河谷氣候被稱為“天然溫室”,所以這裡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水果之王——火龍果種植的好地方。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2014年開始,石屏縣煤礦產業面臨轉型發展,曾經的煤礦主繆大哥主動關閉經營的小型煤礦廠,開始投身到種植火龍果的事業中。作為一名種植火龍果的門外漢,當地農業局在技術上給予了他極大支持,從技術施肥,到殺菌、霜凍預防,一直進行著手把手教學傳授。試驗基地的成功,堅定了繆大哥迴歸農民的初心,而他始終沒有忘記這裡貧困的鄉親。自2014年起,繆大哥就一直聘用附近村子的鄉親在地裡幹活,光一年的工資發出去40萬左右。


2018年9月29日,石屏縣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石屏縣廣大農民曆經了從“大鍋飯”到“大包乾”,從收入長期停滯不前到持續較快增長,全縣的農村產業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白蘿蔔

哨衝鎮是石屏縣最大的白蘿蔔種植鄉鎮,這裡的白蘿蔔因為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一年可以收成兩季。在哨衝鎮落水洞村和他克畝村,幾乎每一塊地都種上了白蘿蔔。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如今,眼前的“懶莊稼”成為了整個村子脫貧致富的“白寶貝”,也成為了石屏縣大宗外銷蔬菜產業發展的代表之一。不久的將來,這些大家熟悉的身影有的就要走上你我的餐桌,有的甚至還要走出國門,成為國外友人的盤中美食。

以“文獻名邦”、“豆腐之鄉”聞名的石屏縣,通過近幾年的積極探索,蔬菜、水果、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在全國上下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今天,石屏縣圍繞縣委、縣政府把石屏縣建成雲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範縣為目標,立足資源稟賦、瞄準市場需求、把握市場趨勢、優化產業佈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夯實基礎,穩固脫貧成果,推動農民持續增收。

有口福!肥美黃金大閘蟹雲南也有,紅心火龍果,雲南的更甜

編導:沙志玲 楊聞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