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吶喊》《彷徨》為例,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自學生時代起,少有人不熟知魯迅這個名字。然而,我們真的瞭解魯迅嗎?我想大多數人,不過是讀過他幾篇文章而已。

魯迅從未寫過長篇小說,而主要的現實題材短篇小說,大都收錄在《吶喊》與《彷徨》兩部集子中。

他筆下許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也多在這兩部小說集中。魯迅把剖析人物靈魂,和揭露及改造“國民性”聯繫在一起。

除去鄉土小說中的農民形象外,最值得關注的當屬知識分子。而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大致又可分為新舊兩種類型,以下分別舉例說明。

以《吶喊》《彷徨》為例,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舊知識分子

  • 被舊知識毒害而麻木不仁者

魯迅說孔乙己是唯一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

“長衫”象徵讀書人的身份,“站著喝酒”代表尷尬的地位。孔乙己始終不願脫下長衫,而長衫卻不曾為他帶來現實中的體面。他自我認同地保持著精神上的高貴。這種與現實矛盾的“高貴”,不僅摧殘了他的精神和肉體,更剝奪了他的生路。

同樣的舊知識分子形象,還有《白光》中的陳士成,他們至死也沒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悲劇命運的成因。

  • 被舊知識毒害而不以為然者

《肥皂》中的四銘,一個披著道學外衣的舊時代知識分子形象。魯迅用他那儼然一副道學家的面孔,對比其齷齪的言行,不含貶詞地揭穿其裝腔作勢的假道學本質。

與之同出一轍的,還有《高老夫子》中的滑稽角色高幹亭。他因發表了一篇所謂“膾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為學貫中西。又因仰慕高爾基而更名“高爾礎”,其實他不過是個只會打牌、聽書、跟女人的無賴。為了去賢良女校看女學生,他應聘去教書,又因胸無點墨而當眾出醜,便辭去職務,大罵新式教育。

這類舊知識分子,比麻木不仁的前者更可恨!他們被毒害而不以為然,其實他們更像是某種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因為利益而維護體制,不論那體制是好是壞。

以《吶喊》《彷徨》為例,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新知識分子

  • 走新道路而失敗者

《傷逝》中的子君是個新女性。受“五四”精神影響,她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大膽反對封建勢力。她莊嚴地對涓生宣稱:

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她不惜與封建舊家庭鬧翻,和涓生自由戀愛並建立起小家庭。而後的結果,卻是想象中的愛情敗給現實的柴米油鹽。

拋棄子君,“救出自己”,“尋求新生路”的涓生,也並沒有因為子君的離開和死亡而找到“新生路”。

二人一傷一逝的悲劇成因,可以有多種解讀。魯迅在此提出問題,卻不給出答案,是為了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

魏連殳,是小說《孤獨者》中的新型知識分子。他因特立獨行而被眾人視作異端。祖母的葬禮上,他先因迫於鄉人的壓力而接受舊俗,而後又用西式禮儀與不合時宜的長嚎表達反抗。

他的行為和精神,彷彿穿越千年,與魏晉之際的阮籍隔空對話。然而,魏連殳比阮籍更孤獨!

與世俗的決裂,先讓他陷入茫然的孤獨;失業後的生存壓力又將他推向更淒涼的孤獨。在走投無路不得不帶著絕望的痛苦和報復的心態入俗玩世時,他終於同阮籍的精神達到高度合一。

然而,魏連殳依舊是孤獨的,無論他是否有過快意的孤獨,最終他還是被黑暗吞噬、毀滅,成為一個絕望的孤獨者,一個孤獨的絕望者。

以《吶喊》《彷徨》為例,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 走新道路而覺醒者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著稱。狂人表面上是一個迫害狂恐懼症患者,實際是真正覺醒者的象徵。

他和魏連殳一樣受到眾人的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而這個“有病”的狂人,卻一語道破封建禮教舊制度的“吃人”本質。

可見他不僅自己覺醒,還是個思想啟蒙者。他雖無法改變現實,但也沒有妥協。他甚至懷著希望,認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因此大聲疾呼:

救救孩子……

我不禁想到另一個故事,說是有個清醒的正常人,流落到一個長滿致幻蘑菇的荒島上。島上的人都因吃了蘑菇變成瘋子,但他們卻以為自己是正常的,這個外來人才是瘋子。

於是清醒的人被嘲笑、被排擠,長期被當做病人。為了在島上生存,他最終不得不吞下致幻蘑菇,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人。

以《吶喊》《彷徨》為例,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少年讀不懂魯迅,讀懂已成書中人!

其實魯迅筆下的人物,現實意義不僅侷限於舊時代。脫不掉長衫的孔乙己,就在你我之間,今天依然存在……道貌岸然的假學者、偽專家,每個時代都不缺。

風氣不同了,宗法制度崩潰了,可照舊有許多青年男女,步子君、涓生的後塵。

思想解放了,人心似乎更包容了,可還是有許多看似不合時宜,實則具備前瞻性的主張,淹沒在保守者的辱罵聲中,最終歸於平靜。

唯獨,清醒的“狂人”尚不多見,而吞下毒蘑菇,痛苦的治癒者,似乎越來越多了……

所以應該警惕!魯迅筆下這些人物,今天依然活在我們中間,說不定他們就是你,就是我!

魯迅作品,除去小說,還有大量散文、雜文和詩歌等,都值得一讀。

我們可以從他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瞭解魯迅的早年經歷;從《野草》中解讀魯迅在苦悶、彷徨中求索的心路歷程;更可以通過他的大量雜文,體會魯迅以犀利的文筆作為武器,對那個時代不合理現象無情的鞭撻。

以《吶喊》《彷徨》為例,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而要了解魯迅更多的優秀作品,及其深邃的思想,最好的渠道就是閱讀《魯迅全集》。

第一版《魯迅全集》,於1938年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訂,許廣平發起並主持出版。

京東在售的這部《魯迅文學全集》,即是以38年版為底本進行編校,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無刪改!收全魯迅小說31部、雜文668篇、散文33篇和詩歌34首,總計20卷600多萬字。

原價298元,現每滿100元,可減50元現金,活動到手價僅需¥138.40

知識本無價,這裡卻有個便宜請你撿,猛戳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