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華誕,中國美術館從館藏中遴選具有新中國成立70年來鮮明主題,獨特民族氣派的小幅油畫、水彩經典,進行展覽,聚焦美麗中國。這裡介紹其中部分經典,從作品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與畫家的愛國之心。

水粉畫和水彩畫作為西方畫種幾乎同時傳入中國。但水粉畫的覆蓋性近似油畫,不及水彩便於與水墨畫溝通,故專門的水粉畫家較少。只是由於工藝美術基礎訓練的需要,這一畫種才普及起來,並多用於設計和宣傳畫創作。關廣志可謂獨立使用水粉語言描繪建築風景的前輩畫家。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北京中山公園》 關廣志 紙本水彩 1952年 36.9x57cm 中國美術館藏

關廣志(1896—1958)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個滿族家庭。1931年他作為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第一位中國留學生,專心研習水彩畫、水粉畫。後又師從銅版畫家馬勒卡姆·奧斯本學習銅版畫。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宋步雲畫作 網絡圖片

1939年回國後一直在北京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後期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關廣志的繪1作品,既有歐洲傳統繪畫的莊重氣質,又有歐洲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的油畫情趣和光與影的妙用。同時由於中學時就開始接觸和學習中國畫,他的作品又蘊含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神韻與筆法。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富有感染力的獨特造型和彩繪,影響了關廣志的風景建築畫風,使他的作品具有東方典雅的裝飾美。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俯瞰故宮》 宋步雲 布面油彩 1960年 49.8×100.5cm 中國美術館藏

宗其香(1917—1999),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國畫系山水科主任。他素養全面,擅持諸法,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素描之佳作,皆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史冊,其尤善夜景和彩墨山水畫,與李可染、李斛、蔣兆和,並稱為新中國中國畫改革的四大旗手。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國慶節前的天安門》 宗其香 紙本水彩 1954年 27x40cm 中國美術館藏

宗其香幼年即在父親的影響下初識繪事並研習臨摹宋元大家名作,青少年時便有畫名,頻獲國獎。成年後,他考入中央大學藝術專修科,受到大家名師的親炙而畫藝精進。在恩師徐悲鴻的鼓勵與指導下,他繼古法之垂絕,守成法之佳妙,去西法之弊端,補中法之闕漏,系統地寫生、創作了大量夜景題材作品,將光影溟濛氤氳的嘉陵江夜景躍然於紙上。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灕江渡口》 周令釗 紙本水彩 1961年 21.5x31.9cm 中國美術館藏

宗其香筆下的夜景山水畫,不囿於如實描摹而注重氛圍營造,光色巧妙融和,語言中西參用,意境雋永清新,成就了他青年時期的藝術高度。宗其香長期追隨徐悲鴻先生,深受其援洋入華、中西融合思想的陶染,一生孜矻於中西藝術的交融互補,以夜為專攻,創古之未有。徐悲鴻先生贊其“筆墨管含無數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現方法,此為中國畫的一大創舉”。

他們是中國第一代接觸西方畫的畫家,首創中國味道的西方畫

《桃花簇擁的山村》 蘇天賜 油畫 1994年 41×61cm 中國美術館藏

宗其香一生數十次赴祖國各地寫生採風,在大自然中錘鍊筆墨,蒙養藝事。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成為他筆耕不輟的源源動力。依怙長期的實景寫生,積累沉澱,宗其香用內心去感受外部世界的萬千氣象,進而毫端成物,神遇跡化,水墨色淋漓盡致,主客觀情與景遇,真善美纖毫畢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