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遼三彩是我國古代北方契丹民族燒製的具有獨特的遊牧民族風格,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時代特徵的低溫釉陶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印花方盤,遼


契丹族是活躍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祟尚美好生活,親近大自然,熱愛自己賴以生存的山川湖泊、草原土地,並在長期的勞作、生活過程中,養成了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這種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在遼三彩的造型上,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獨特風格遼三彩陶瓷器造型富於變化的同時保留了大里遊牧習俗痕跡,一方面體現了遼三彩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遼三彩器物在實際生活中的演變過程。


遼三彩器物造型在設計過程中更多注重的是使用功能,這與遊牧民族生活習慣有關,沒有使用功能的純裝飾器型在長途的遷徙過程中顯得不合時宜。但沒有裝飾性只具備使用功能的器物,又有不符合其審美需求,所以遼三彩的設計者們把器物的實用功能與裝飾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印花盤,遼


遼三彩屬於釉陶器,胎質大多為陶質,只有極少數瓷化程度相對較高。由於陶胎表面施釉,區別於陶器又與瓷器有相像之處,學術界把釉陶器歸入瓷器一類。遼三彩在製作過程中坯體先上化妝土燒成素胎,再掛釉入窯焙燒,二次燒成。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刻花兔紋小碟,遼


素胎燒成溫度在1120℃左右。胎呈淺黃、粉紅、磚紅和灰白等色。釉的燒成溫度在880℃一960℃,屬含鉛低溫釉,釉在高溫時粘度小,流動性大,在燒製過程中,胎體中進入釉層的氣泡容易排除,留在釉中的氣泡較少,所以有透明感黃釉為鐵離子著色,綠釉為銅離子著色。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刻花鷺蓮紋盤,遼


遼三彩大多數器物為二次燒成,但有別於唐三彩。流釉現象不明顯,胎質硬度相對較高,透水性低,更適合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


遼三彩與唐三彩器相同之處,具體表現在:


一、遼三彩與唐三彩同屬於低溫釉陶,其燒造工藝基本相同,都是製坯成型,裝飾花紋後,上白色化妝土唐三彩也有不上化妝土的,晾乾後入窖燒素胎,然後施彩釉,再入彩爐焙燒,二次燒成。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蓋罐 唐


二、從器類來看,儘管二者存在若干差異,但都以碗、盤、碟、壺、瓶為主。兩者的胎質基本相同,都有以高嶺土燒成的黃白陶胎的戮土燒成的粉紅色陶胎。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魚形壺,遼


兩種三彩的器胎普遍鬆軟,燒成溫度較低,僅有少數燒成溫度較高者瓷化程度略好,胎質較堅硬,一般來說,無論遼三彩還是唐三彩,其制胎原料處理都不十分精細,顆粒較粗。胎質細膩者為數甚少。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遼三彩


三、兩者均以黃、綠、白三種色釉為主,多掛半釉,釉面常細碎冰裂紋。從光譜定性分析的結果來看,遼三彩與唐三彩的綠釉均為二價銅離子著色,黃釉均為三價鐵離子著色。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燭臺 唐


四、兩者的成型方法也基本相同,均有輪制、模印鑲接等成型的傳統工藝方法。圓器一般多用輪製法拉坯成型,如碗、盤類,方器、多角器、扁執壺、仿生壺類,則多用模製鑲接法成。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遼三彩


五、兩種三彩的同類器墊燒方法也有相似之處,從盤內底的三個“品”字形排列的支燒痕跡看,兩種三彩的盤、碟類多用爪形支墊支燒。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綵鳳首壺,唐


六、兩種三彩的紋飾題材均以花卉、動物、流雲紋為主,多用印花、印貼等裝飾技法進行裝飾,再依花紋裝飾需要施彩,也有用不同色釉點繪於一器,以彩釉斑替代紋飾的。


遼三彩與唐三彩的差異性: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一、遼三彩器的器型遠不及唐三彩豐富,唐三彩器類繁多,同類器又往往有多種器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這是遼三彩所不及的。但遼三彩中鳳首瓶、雞冠壺等以及三彩菩薩、羅漢像卻不見於唐三彩中。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天王俑,唐

二、在這兩種三彩器中,即使是同類器,其器型也不同。總的來說,唐三彩器的紋飾比較簡潔,構圖不求對稱,花卉圖案多全花全葉。遼三彩器則相反,紋飾繁緝,構圖講求對稱,有的採用“一整二破”的構圖方法,將一雙葉花朵一破兩半,形成半花半葉,與雙葉花朵錯落相間,上下呼應,這在唐三彩器上是從未見到的。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三彩花瓣式三足盤,唐

三、遼三彩與唐三彩二者的時代風格不同。唐三彩多大件,渾圓敦厚,遼三彩器則多小件,形體細瘦,沒有唐三彩那種雄渾的氣勢,其原因可能與大唐地域遼闊、國勢強盛以及唐人的博大胸懷和審美情趣有關。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總之,遼三彩與唐三彩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著許多差異,這恰恰表明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即遼三彩對唐三彩既有繼承的一面,又有創新的一面。所謂繼承主要是對唐三彩傳統工藝和技法的傳承,尤其是對印花工藝的繼承。

各有千秋:遼三彩與唐三彩“不一樣的美”


而二者的差異,主要是契丹民族風格同中原風格的差異,這是由契丹民族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決定的。這種差異,恰恰反映了遼三彩器獨特的契丹民族風貌和文化特徵,這無疑是遼三彩對唐三彩的一種新發展。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