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當一個女孩的床頭擺上了簡·奧斯汀的小說,就說明她已經長大了,因為簡·奧斯汀的小說描繪了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情與現實。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一生只寫了6部小說,卻被認為是和莎士比亞齊名的女性文學先驅。而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理智與情感》在1811年發表後,被認為是把女性文學小說推向了高潮。小說主要講述的是諾蘭莊園的所有人亨利達什伍德去世後,留下無依無靠的太太和三個女兒,而所有財產包括莊園都由和前妻所生的兒子約翰繼承,無處可去的母女四人被約翰夫婦趕出莊園,租住在表兄約翰爵士提供的簡陋小屋中。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故事正是圍繞正值婚嫁的兩個女兒展開,姐姐埃莉諾面對愛情善於用理智控制情感,對愛矜持而剋制,而妹妹瑪麗安則對感情毫無節制。姐妹倆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卻都雙雙遭遇了感情危機,小說通過兩姐妹的婚事風波為我們層層剝開獲得幸福婚姻的秘訣, 同時也帶給我們對愛這個永恆命題的思考。

95年,由李安導演執導的同名電影再次將故事搬上大銀幕,他以一個東方人的保守內斂,詮釋了英國古典文化的矜持和優雅。將20世紀英國中產階級的農場風情,古典唯美的服飾和細膩的情感躍然呈現在光影之中。加上的才女艾瑪·湯普森(飾演大女兒埃莉諾)的編劇身份和20歲初出茅廬的凱特·溫斯萊特(飾二女兒瑪麗安),紛紛為這部影片插上了翅膀。該片一舉奪得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同時斬獲了7個奧斯卡的提名,經典再次大放異彩。

很多人解讀這部經典,大多從姐姐的理智角度分析。而李安導演在解讀時說:這並非是姐姐理性和妹妹感性的比較,人是一個複雜的整體,每樣東西都有兩面性,經歷感情波折後,理智的姐姐收穫了感性的表達,而感性的妹妹則有了理性的認識,這才是它的動人之處。

今天我就從埃莉諾和瑪麗安兩姐妹的愛情觀探討理智和感性下的愛情,以及作者對愛情的徹悟,最後一部分談談這部小說對現代女性婚姻觀的啟發和思考。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一.埃莉諾:理智矜持,剋制情感的愛情觀

埃莉諾是家中的大女兒,她遇事冷靜,沉穩謹慎,內心渴望愛情的滋潤。她對所有事情都處理穩妥而識大體。在全家唯一的依靠--父親病逝後,母女四個被同母異父的哥哥約翰和勢利的大嫂範妮趕出莊園。想到今後無依無靠,母親和兩個妹妹都沉浸在悲傷中不知所措,愛琳娜也非常傷心,她靠在門邊聽著妹妹彈奏父親最愛的曲子暗自流淚,但她在家人面前卻無法表露,她必須想辦法找房子,她必須藏起悲傷成為母親的依靠。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埃莉諾


在搬家前,大嫂範妮的弟弟愛德華來莊園小住,對善解人意的埃莉諾一見鍾情。愛德華紳士儒雅,富有愛心,兩人在幾次接觸中互生好感。但兩人小心翼翼的相處卻被大嫂範妮發現,生怕貧苦的埃莉諾和弟弟夜長夢多,範妮立刻打發弟弟愛德華去了倫敦。埃莉諾明明也喜歡愛德華,卻因為身份地位的懸殊,選擇壓抑自己的情感。兩顆互相愛慕的心,因為埃莉諾的剋制和理智而三番五次的錯過。

第一次錯過:當愛德華要去倫敦前來跟埃莉諾告別時,她明明有滿懷的心事要告訴他,卻始終沒有說出口。禮貌客套的距離讓愛德華以為埃莉諾對自己只是朋友的友誼,遺憾離去。

第二次:在熱情的鄰居詹寧斯太太處,一個叫露西的女孩告訴埃莉諾,自己和愛德華在多年前已私定終身,面對“情敵”的秘密,埃莉諾黯然心碎之際還是不忘替她保守秘密,選擇默默的單相思。

第三次:範妮對愛德華和露西私定婚約的事極其不滿,慫恿母親取消了愛德華的財產繼承權,為了年少時的荒唐承諾,愛德華將變得一無所有,此時鄰居布蘭登上校告訴埃莉諾,自己可以幫愛德華擺脫困境,在明知會把愛人送入別人的懷抱時,埃莉諾還是選擇轉告愛德華,成全了他的幸福。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愛德華和埃莉諾

第四次:親眼看著自己愛的人將要迎娶他人,埃莉諾雖然內心焦灼,卻未曾言語一句。當愛德華來找她,想要說出自己的心聲時,還未開口就被埃莉諾先打斷了。明明自己苦苦壓抑的情感已湧上喉嚨,溢出心臟,卻還是被她嚥了回去。母親勸她時,她說:我連買塊糖都覺得貴的人,根本配不上他。

埃莉諾究竟有多剋制自己?當妹妹瑪麗安問她,她知道露西和愛德華的事情多久了?為什麼沒有說出來?埃莉諾慌張的關上門,痛苦的告訴妹妹:她知道愛德華愛她,但她不能因為自己的愛而讓露西受傷,不能因為自己的愛讓愛德華違背諾言。妹妹瑪麗安難以理解的說:你就是顧慮太多,聽天由命。

若不是命運的反轉,埃莉諾可能就這樣錯過自己的真愛,在愛德華被取消財產繼承後,露西移情別戀,愛上愛德華的弟弟。當愛德華迫不及待跑到小屋來告訴埃莉諾,自己已經沒有婚約在身時,愛琳娜終於控制不住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失聲痛哭。

她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孤獨終老,她以為她的單相思隨著愛德華的結婚也跟著沉入大海。這一刻的喜極而泣,也是整個影片的高潮。她終於不再壓抑自己,差點失去又失而復得,這種剋制和隱忍的痛苦,在此時只有眼淚知道。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處處為別人考慮而剋制自己的埃莉諾,唯獨沒有為自己考慮過,這樣的她在旁人看來著實令人心疼。而這其實也代表很多人的愛情觀,在愛情中不求回報,默默付出。也不指望對方能知道,選擇做一個默默單相思的旁觀者。

然而在愛情中,適度矜持和理智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慢慢觀察眼前這個人是否合適而不至於被愛情衝昏頭腦。但過度的剋制情感,不僅是對自己的折磨,還可能拒真愛於千里之外。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瑪麗安

二. 瑪麗安:衝動盲目,崇尚外表和金錢的愛情觀

瑪麗安是家裡的二女兒,相比姐姐的理智和剋制,她則完全相反。

面對愛情,她說:愛就一定要熱情似火,就算沒有結局,也是一種榮耀。

瑪麗安熱情奔放,從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就連讀自己喜歡的詩,她也一定要充滿激情的讀出來,關於愛情,她更看重外表和財富,一心期待能和一位富有的白馬王子共度一生。

在搬到小屋後,熱情的詹寧斯太太曾介紹成熟穩重的鄰居布蘭登上校給大姐埃莉諾,沒想到上校看上的是熱情單純的瑪麗安。

然而瑪麗安卻對布蘭登非常冷淡,她認為布蘭登是個老光棍,沉悶又無趣。而自己要的是情投意合,熱情似火又富有的愛人。

在一次跟妹妹瑪格麗特爬山時,摔到腳的瑪麗安偶然遇到了英俊瀟灑的

軍官威洛比,他看起來富有而浪漫,在知道威洛比的出身後,瑪麗安不顧一切投入戀愛中,從此對上校更加冷漠。在上校前來邀請他們姐妹倆去參加聚會時,瑪麗安本來不予理會,聽到布蘭登上校說他同時也邀請了威洛比時,瑪麗安立刻判若兩人答應前往。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瑪麗安和威勒比

瑪麗安毫不掩飾的展現對威洛比的愛慕,把他當成自己生活的全部。這種激烈的情感在姐姐埃莉諾看來似乎並不可靠,當姐姐跟她說,她才和威洛比認識沒多久,不要盲目傾盡情感時。

她自信滿滿的回道:親密關係不在時間長短,有些人相處七年還是不熟,而有些人七天足以。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正當瑪麗安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富有的威洛比即將跟自己求婚時,花花公子威洛比卻露出真面目,為了攀上有錢有勢的莫頓小姐而狠心拋棄了她。完美的愛情居然只是一場逢場作戲,絕望的瑪麗安傷心欲絕,幾乎丟掉性命,

正如她所說:“說變心就變心,怎能算是愛,愛是永恆的印記,縱是狂風暴雨,也永不退色”。

年少時,我們往往靠感覺,靠外表和物質條件來衡量“真愛”,而衝動盲目,崇尚金錢的愛情觀,始終經不起生活的考驗,正如姐姐埃莉諾所說,不夠了解對方的時候,需要理智的多看一看。而我們總是需要經歷痛苦洗禮,才能看清楚它的真面目。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簡·奧斯汀

三. 簡·奧斯汀的愛情觀: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錢、理智中探尋到平衡,才會得到幸福美滿的婚姻.

奧斯汀筆下的人物是虛構的,但卻真實表達了她本人對愛情的態度,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愛瑪》中的伍德豪斯小姐,《理智與情感》中的埃莉諾。他們都經歷了愛情的重重波折,卻都始終堅持自我,追求自由和純粹的愛情。

奧斯汀為什麼能將愛情中的殘酷寫的如此真實?這與她本人的戀愛經歷有關,對愛情和現實的感悟,我想沒有人比奧斯汀本人更深有體會。

奧斯汀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兄弟姐妹共八人,奧斯汀排行第六,而姐姐卡桑德拉是她畢生最好的朋友。

1796 年,剛滿20 歲的簡·奧斯汀偶然認識鄰居勒夫羅伊太太的侄子托馬斯。他們一見鍾情,互相欣賞,兩人相知,相愛,情投意合,幾乎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奧斯汀甚至在寫給姐姐的信中說,她覺得托馬斯很快將會向她求婚了。

然而,勢利的勒夫羅伊太太發現侄子和奧斯汀擦出火花後,唯恐每年只有 20 英鎊零用錢的奧斯汀會拖累自己的侄子,立刻打發托馬斯去了倫敦。之後托馬斯便迎娶富家女,一路榮華富貴,從此再也沒有和奧斯汀聯繫過。

一直到年老時,托馬斯才承認自己曾經與某位知名作家有過一段少年時期的愛戀。

托馬斯輕描淡寫的一段愛戀,卻是奧斯汀一生的傷痛。她對這段戀情久久無法釋懷,最終選擇終身不嫁。體驗過愛情中人性的不純粹,對愛情的不斷追問,讓她迸發寫作的靈感從此將感情寄託於創作中。

奧斯汀的感情歸宿是孤獨而蒼涼的,但在《理智與情感》這部小說中,奧斯汀為埃莉諾和瑪麗安安排了一個完美結局,這也是奧斯汀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同時也抨擊了當時以婚配作為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社會地位的惡習,在她看來,重門第而不顧感情和尊嚴的習俗就是一種醜陋的時尚。

在理智和情感中,通過兩姐妹的痛哭,揭示了他們的覺醒。也道出了奧斯汀的婚姻觀:

愛這條路上遇到的阻礙那麼多,金錢和社會地位是生活的保障,卻不是幸福的保障。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錢,理智中找到平衡,才會收穫幸福美滿的婚姻。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四.《理智與情感》:對現代愛情和婚姻的啟發:

有人說愛情就是一場博弈,情濃時要如何平靜,失去時要如何淡定。人性中這些捉摸不定的因素無時無刻都在考驗愛情,從書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促成幸福婚姻的秘訣:

01. 愛有它的規律,瞭解它才不會走太多彎路。

任何一段戀情的發展都要經過三個時期:暈輪期、磨合期、平淡期。

暈輪期: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階段,發生在戀愛的初期,雙方會情不自禁地把彼此的優點放大,缺點放小。這時候的情人都是最完美的,雙方都刻意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但卻並不一定真實。這個時期的我們需要理智和剋制。

磨合期:隨著時間的推進,感情開始步入磨合期,很多問題就會漸漸顯露。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出現審美疲勞的狀態。對戀人的欣賞度降低,會將很多事情認為是理所當然。

這個時期也是出現矛盾最多的時期,很多戀人都因在這個階段磨合不好而分開。這個時期的我們,就需要有耐心的去溝通。

平淡期:經過磨合期的伴侶,自然進入到平淡期,這個時期,愛情也會在日常的瑣碎中變得平淡,而這個時候的感情就需要我們創造生活的樂趣。

愛情開始的時候,都是體諒和理解,但愛情的最後往往都是斤斤計較。每個階段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保持愛情的溫度。幸福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才知道努力的方向。


02 學會真誠的表達和溝通

太多的感情問題,是由於缺乏充分表達和溝通引起,正如電影中姐姐埃莉諾,她習慣了壓抑,習慣了默默承受,折磨自己的同時也差點失去所愛。

這正如作家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陌生女人對鄰居作家的愛慕,從少女的邂逅到苦戀的單相思再到懷孕生子,這一切彷彿都是自己的一腔孤勇,明明愛到骨髓,卻從未真正讓作家知曉。一個女人為一個男人痴情到這個地步,卻始終沒讓他知道,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未曾被他記住。這樣剋制隱忍的愛情觀,讓她從青春耗到遲暮,直到臨死前才將一切愛慕以書信告知作家。而作家呢,在讀完陌生女人死後的“絕筆信”,他只是朦朧的感覺到感情上的一個蛛絲馬跡,卻始終不記得她是誰。

愛情中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溝通和表達。如果因為剋制而錯過感情,我們要理智又有何用呢?


03 打造一個優質的自己, 結婚與否,都會幸福。

都說女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就是婚姻,前者無法選擇,而後者卻可以。面對第二次生命,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愛人視乎關係一個女人後半生的幸福。因此,很多人依靠寄希望與婚姻來實現自己的幸福。而經歷過婚姻的人都明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真正的幸福是努力打造一個優質的自己。

47歲的俞飛鴻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當被問到“為什麼一直單身”時,她回答得雲淡風輕: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因為內心足夠強大,精神世界足夠富足。她可以單身,也可以走入婚姻,但她永遠保持內心的豐富,把生活過的充實而富足。

這正如奧斯汀筆下的主人公愛瑪所說:我衣食無憂,生活充實,不用擔心,哈里特,我會成為一個富有的老姑娘。

《理智與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淚中,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一個有能力讓自己幸福的人,才會真正在一段關係裡獲得幸福。

而懂得打造自己的女人,無論結婚與否,和誰結婚,她都會幸福。



結語:

沒有誰能從一開始就可以領悟愛情與婚姻的真諦,有些過錯無從避免,有些苦難必須承受。而美好的愛情絕不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獨角戲。最美麗的愛情當如舒婷筆下的《致橡樹》所寫一般: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簡.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構建了一個為情所困的舞臺,讓每一個掙扎在理智與感性,愛情與現實邊緣的人,找到一個出口。如果你正身處迷茫,不如翻開書看一看,或許能有所頓悟。


---End---

作者:瑪吉,獅子座姑娘,熱愛閱讀和思考的寫作者,喜歡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

歡迎關注,留言,評論,一起探討有趣的人生命題。

今日互動話題:都說婚姻離不開面包,你和他是真愛還是將就?你現在幸福嗎?歡迎留下你的愛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