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当一个女孩的床头摆上了简·奥斯汀的小说,就说明她已经长大了,因为简·奥斯汀的小说描绘了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与现实。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一生只写了6部小说,却被认为是和莎士比亚齐名的女性文学先驱。而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在1811年发表后,被认为是把女性文学小说推向了高潮。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诺兰庄园的所有人亨利达什伍德去世后,留下无依无靠的太太和三个女儿,而所有财产包括庄园都由和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继承,无处可去的母女四人被约翰夫妇赶出庄园,租住在表兄约翰爵士提供的简陋小屋中。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故事正是围绕正值婚嫁的两个女儿展开,姐姐埃莉诺面对爱情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对爱矜持而克制,而妹妹玛丽安则对感情毫无节制。姐妹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却都双双遭遇了感情危机,小说通过两姐妹的婚事风波为我们层层剥开获得幸福婚姻的秘诀, 同时也带给我们对爱这个永恒命题的思考。

95年,由李安导演执导的同名电影再次将故事搬上大银幕,他以一个东方人的保守内敛,诠释了英国古典文化的矜持和优雅。将20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农场风情,古典唯美的服饰和细腻的情感跃然呈现在光影之中。加上的才女艾玛·汤普森(饰演大女儿埃莉诺)的编剧身份和20岁初出茅庐的凯特·温斯莱特(饰二女儿玛丽安),纷纷为这部影片插上了翅膀。该片一举夺得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同时斩获了7个奥斯卡的提名,经典再次大放异彩。

很多人解读这部经典,大多从姐姐的理智角度分析。而李安导演在解读时说:这并非是姐姐理性和妹妹感性的比较,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每样东西都有两面性,经历感情波折后,理智的姐姐收获了感性的表达,而感性的妹妹则有了理性的认识,这才是它的动人之处。

今天我就从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的爱情观探讨理智和感性下的爱情,以及作者对爱情的彻悟,最后一部分谈谈这部小说对现代女性婚姻观的启发和思考。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一.埃莉诺:理智矜持,克制情感的爱情观

埃莉诺是家中的大女儿,她遇事冷静,沉稳谨慎,内心渴望爱情的滋润。她对所有事情都处理稳妥而识大体。在全家唯一的依靠--父亲病逝后,母女四个被同母异父的哥哥约翰和势利的大嫂范妮赶出庄园。想到今后无依无靠,母亲和两个妹妹都沉浸在悲伤中不知所措,爱琳娜也非常伤心,她靠在门边听着妹妹弹奏父亲最爱的曲子暗自流泪,但她在家人面前却无法表露,她必须想办法找房子,她必须藏起悲伤成为母亲的依靠。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埃莉诺


在搬家前,大嫂范妮的弟弟爱德华来庄园小住,对善解人意的埃莉诺一见钟情。爱德华绅士儒雅,富有爱心,两人在几次接触中互生好感。但两人小心翼翼的相处却被大嫂范妮发现,生怕贫苦的埃莉诺和弟弟夜长梦多,范妮立刻打发弟弟爱德华去了伦敦。埃莉诺明明也喜欢爱德华,却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两颗互相爱慕的心,因为埃莉诺的克制和理智而三番五次的错过。

第一次错过:当爱德华要去伦敦前来跟埃莉诺告别时,她明明有满怀的心事要告诉他,却始终没有说出口。礼貌客套的距离让爱德华以为埃莉诺对自己只是朋友的友谊,遗憾离去。

第二次:在热情的邻居詹宁斯太太处,一个叫露西的女孩告诉埃莉诺,自己和爱德华在多年前已私定终身,面对“情敌”的秘密,埃莉诺黯然心碎之际还是不忘替她保守秘密,选择默默的单相思。

第三次:范妮对爱德华和露西私定婚约的事极其不满,怂恿母亲取消了爱德华的财产继承权,为了年少时的荒唐承诺,爱德华将变得一无所有,此时邻居布兰登上校告诉埃莉诺,自己可以帮爱德华摆脱困境,在明知会把爱人送入别人的怀抱时,埃莉诺还是选择转告爱德华,成全了他的幸福。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爱德华和埃莉诺

第四次:亲眼看着自己爱的人将要迎娶他人,埃莉诺虽然内心焦灼,却未曾言语一句。当爱德华来找她,想要说出自己的心声时,还未开口就被埃莉诺先打断了。明明自己苦苦压抑的情感已涌上喉咙,溢出心脏,却还是被她咽了回去。母亲劝她时,她说:我连买块糖都觉得贵的人,根本配不上他。

埃莉诺究竟有多克制自己?当妹妹玛丽安问她,她知道露西和爱德华的事情多久了?为什么没有说出来?埃莉诺慌张的关上门,痛苦的告诉妹妹:她知道爱德华爱她,但她不能因为自己的爱而让露西受伤,不能因为自己的爱让爱德华违背诺言。妹妹玛丽安难以理解的说:你就是顾虑太多,听天由命。

若不是命运的反转,埃莉诺可能就这样错过自己的真爱,在爱德华被取消财产继承后,露西移情别恋,爱上爱德华的弟弟。当爱德华迫不及待跑到小屋来告诉埃莉诺,自己已经没有婚约在身时,爱琳娜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失声痛哭。

她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孤独终老,她以为她的单相思随着爱德华的结婚也跟着沉入大海。这一刻的喜极而泣,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她终于不再压抑自己,差点失去又失而复得,这种克制和隐忍的痛苦,在此时只有眼泪知道。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处处为别人考虑而克制自己的埃莉诺,唯独没有为自己考虑过,这样的她在旁人看来着实令人心疼。而这其实也代表很多人的爱情观,在爱情中不求回报,默默付出。也不指望对方能知道,选择做一个默默单相思的旁观者。

然而在爱情中,适度矜持和理智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观察眼前这个人是否合适而不至于被爱情冲昏头脑。但过度的克制情感,不仅是对自己的折磨,还可能拒真爱于千里之外。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玛丽安

二. 玛丽安:冲动盲目,崇尚外表和金钱的爱情观

玛丽安是家里的二女儿,相比姐姐的理智和克制,她则完全相反。

面对爱情,她说:爱就一定要热情似火,就算没有结局,也是一种荣耀。

玛丽安热情奔放,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就连读自己喜欢的诗,她也一定要充满激情的读出来,关于爱情,她更看重外表和财富,一心期待能和一位富有的白马王子共度一生。

在搬到小屋后,热情的詹宁斯太太曾介绍成熟稳重的邻居布兰登上校给大姐埃莉诺,没想到上校看上的是热情单纯的玛丽安。

然而玛丽安却对布兰登非常冷淡,她认为布兰登是个老光棍,沉闷又无趣。而自己要的是情投意合,热情似火又富有的爱人。

在一次跟妹妹玛格丽特爬山时,摔到脚的玛丽安偶然遇到了英俊潇洒的

军官威洛比,他看起来富有而浪漫,在知道威洛比的出身后,玛丽安不顾一切投入恋爱中,从此对上校更加冷漠。在上校前来邀请他们姐妹俩去参加聚会时,玛丽安本来不予理会,听到布兰登上校说他同时也邀请了威洛比时,玛丽安立刻判若两人答应前往。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玛丽安和威勒比

玛丽安毫不掩饰的展现对威洛比的爱慕,把他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这种激烈的情感在姐姐埃莉诺看来似乎并不可靠,当姐姐跟她说,她才和威洛比认识没多久,不要盲目倾尽情感时。

她自信满满的回道:亲密关系不在时间长短,有些人相处七年还是不熟,而有些人七天足以。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正当玛丽安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富有的威洛比即将跟自己求婚时,花花公子威洛比却露出真面目,为了攀上有钱有势的莫顿小姐而狠心抛弃了她。完美的爱情居然只是一场逢场作戏,绝望的玛丽安伤心欲绝,几乎丢掉性命,

正如她所说:“说变心就变心,怎能算是爱,爱是永恒的印记,纵是狂风暴雨,也永不退色”。

年少时,我们往往靠感觉,靠外表和物质条件来衡量“真爱”,而冲动盲目,崇尚金钱的爱情观,始终经不起生活的考验,正如姐姐埃莉诺所说,不够了解对方的时候,需要理智的多看一看。而我们总是需要经历痛苦洗礼,才能看清楚它的真面目。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简·奥斯汀

三. 简·奥斯汀的爱情观: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钱、理智中探寻到平衡,才会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

奥斯汀笔下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却真实表达了她本人对爱情的态度,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爱玛》中的伍德豪斯小姐,《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他们都经历了爱情的重重波折,却都始终坚持自我,追求自由和纯粹的爱情。

奥斯汀为什么能将爱情中的残酷写的如此真实?这与她本人的恋爱经历有关,对爱情和现实的感悟,我想没有人比奥斯汀本人更深有体会。

奥斯汀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兄弟姐妹共八人,奥斯汀排行第六,而姐姐卡桑德拉是她毕生最好的朋友。

1796 年,刚满20 岁的简·奥斯汀偶然认识邻居勒夫罗伊太太的侄子托马斯。他们一见钟情,互相欣赏,两人相知,相爱,情投意合,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奥斯汀甚至在写给姐姐的信中说,她觉得托马斯很快将会向她求婚了。

然而,势利的勒夫罗伊太太发现侄子和奥斯汀擦出火花后,唯恐每年只有 20 英镑零用钱的奥斯汀会拖累自己的侄子,立刻打发托马斯去了伦敦。之后托马斯便迎娶富家女,一路荣华富贵,从此再也没有和奥斯汀联系过。

一直到年老时,托马斯才承认自己曾经与某位知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时期的爱恋。

托马斯轻描淡写的一段爱恋,却是奥斯汀一生的伤痛。她对这段恋情久久无法释怀,最终选择终身不嫁。体验过爱情中人性的不纯粹,对爱情的不断追问,让她迸发写作的灵感从此将感情寄托于创作中。

奥斯汀的感情归宿是孤独而苍凉的,但在《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为埃莉诺和玛丽安安排了一个完美结局,这也是奥斯汀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抨击了当时以婚配作为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的恶习,在她看来,重门第而不顾感情和尊严的习俗就是一种丑陋的时尚。

在理智和情感中,通过两姐妹的痛哭,揭示了他们的觉醒。也道出了奥斯汀的婚姻观:

爱这条路上遇到的阻碍那么多,金钱和社会地位是生活的保障,却不是幸福的保障。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钱,理智中找到平衡,才会收获幸福美满的婚姻。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四.《理智与情感》:对现代爱情和婚姻的启发: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场博弈,情浓时要如何平静,失去时要如何淡定。人性中这些捉摸不定的因素无时无刻都在考验爱情,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促成幸福婚姻的秘诀:

01. 爱有它的规律,了解它才不会走太多弯路。

任何一段恋情的发展都要经过三个时期:晕轮期、磨合期、平淡期。

晕轮期: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阶段,发生在恋爱的初期,双方会情不自禁地把彼此的优点放大,缺点放小。这时候的情人都是最完美的,双方都刻意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但却并不一定真实。这个时期的我们需要理智和克制。

磨合期:随着时间的推进,感情开始步入磨合期,很多问题就会渐渐显露。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出现审美疲劳的状态。对恋人的欣赏度降低,会将很多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

这个时期也是出现矛盾最多的时期,很多恋人都因在这个阶段磨合不好而分开。这个时期的我们,就需要有耐心的去沟通。

平淡期:经过磨合期的伴侣,自然进入到平淡期,这个时期,爱情也会在日常的琐碎中变得平淡,而这个时候的感情就需要我们创造生活的乐趣。

爱情开始的时候,都是体谅和理解,但爱情的最后往往都是斤斤计较。每个阶段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保持爱情的温度。幸福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才知道努力的方向。


02 学会真诚的表达和沟通

太多的感情问题,是由于缺乏充分表达和沟通引起,正如电影中姐姐埃莉诺,她习惯了压抑,习惯了默默承受,折磨自己的同时也差点失去所爱。

这正如作家茨威格笔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对邻居作家的爱慕,从少女的邂逅到苦恋的单相思再到怀孕生子,这一切仿佛都是自己的一腔孤勇,明明爱到骨髓,却从未真正让作家知晓。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痴情到这个地步,却始终没让他知道,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未曾被他记住。这样克制隐忍的爱情观,让她从青春耗到迟暮,直到临死前才将一切爱慕以书信告知作家。而作家呢,在读完陌生女人死后的“绝笔信”,他只是朦胧的感觉到感情上的一个蛛丝马迹,却始终不记得她是谁。

爱情中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沟通和表达。如果因为克制而错过感情,我们要理智又有何用呢?


03 打造一个优质的自己, 结婚与否,都会幸福。

都说女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就是婚姻,前者无法选择,而后者却可以。面对第二次生命,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爱人视乎关系一个女人后半生的幸福。因此,很多人依靠寄希望与婚姻来实现自己的幸福。而经历过婚姻的人都明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真正的幸福是努力打造一个优质的自己。

47岁的俞飞鸿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当被问到“为什么一直单身”时,她回答得云淡风轻: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内心足够强大,精神世界足够富足。她可以单身,也可以走入婚姻,但她永远保持内心的丰富,把生活过的充实而富足。

这正如奥斯汀笔下的主人公爱玛所说:我衣食无忧,生活充实,不用担心,哈里特,我会成为一个富有的老姑娘。

《理智与情感》在理性和感性的眼泪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一个有能力让自己幸福的人,才会真正在一段关系里获得幸福。

而懂得打造自己的女人,无论结婚与否,和谁结婚,她都会幸福。



结语:

没有谁能从一开始就可以领悟爱情与婚姻的真谛,有些过错无从避免,有些苦难必须承受。而美好的爱情绝不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最美丽的爱情当如舒婷笔下的《致橡树》所写一般: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简.奧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构建了一个为情所困的舞台,让每一个挣扎在理智与感性,爱情与现实边缘的人,找到一个出口。如果你正身处迷茫,不如翻开书看一看,或许能有所顿悟。


---End---

作者:玛吉,狮子座姑娘,热爱阅读和思考的写作者,喜欢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

欢迎关注,留言,评论,一起探讨有趣的人生命题。

今日互动话题:都说婚姻离不开面包,你和他是真爱还是将就?你现在幸福吗?欢迎留下你的爱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