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家國天下情懷,根基其實在於愛家


杜甫的家國天下情懷,根基其實在於愛家

寫這篇之前,我問我姐,咱們公眾號發過的文章,有超過5000字的嗎?她說還沒有,我告訴她今天要發的文章,很可能會是我們創號以來,字數最多的一篇。

我很早就想寫一下這首詩,不過它實在太長了,我一直下不去決心。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文末說原因),我勸自己不要怕,寫吧!寫之前我在家門口跳了兩千下繩。如果跳一次算堅定一次信心的話,今天為了跟大家分享這首詩,我已經堅定了兩千次信心。

所以,各位耐住性子,我們今天一起搞定杜甫這首700字的超長詩——《北征》。

有兩首詩堪稱是杜詩殿堂裡的雙子星,一首是《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另一首就是《北征》。從詩名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前一首重抒懷,後一首重敘事,這兩首詩皆是杜甫的“詩史”型力作,直接反應出杜甫崇高的家國情懷,有這兩首長篇的加持,杜甫“詩聖”的名號一千多年來鮮有人挑戰。

在正式講內容前,先介紹一下杜甫寫作《北征》的背景。這首詩寫於公元757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兩年後。這年朝廷上有人陷害宰相房琯,作為左拾遺的杜甫上書為房琯辯罪,觸怒了皇帝唐肅宗,本來要治他的罪,但杜甫朋友的多方求情營救,肅宗放了杜甫一馬。但是他不想再看到杜甫,就找個理由讓他回家探親去了。

《北征》寫的就是杜甫回家路上以及到家中後的見聞。我們先看開頭: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新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八月初一這天,我老杜要回家探親了。說來慚愧,大家因為戰事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獨受皇上的恩澤回家探親。其實杜甫也明白皇帝是把他遣歸了,但還是說的客氣一些,要謝主隆恩。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杜甫在皇宮門口拜辭了很久才惶恐不安地揹著行囊上路,走在路上還要為皇帝擔憂,怕自己不在的日子會出什麼紕漏。杜甫勸導自己,皇上一定能中興國家,只是安史之亂仍未平息,他為皇帝心急憤恨。杜甫還想為國效力,可皇帝已經不想聽他的建議了,他只能在心裡為聖上擔憂。唉,其實何必呢,你位卑言輕,又總是直言進諫,新皇上怎麼會待見你?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杜甫哭著離開了皇上,走在路上仍心神恍惚:“如今國家滿目瘡痍,何時才能結束戰爭,讓我們不再憂慮?”杜甫穿過田間小路,所到之處盡皆蕭索,秋風瑟瑟。路上遇到的人大多痛苦呻吟,滿身創傷,傷口還在流血!杜甫心心掛念的人民,竟是如此慘狀,可杜甫只是一個被皇帝不待見的小官,他無能為力。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

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已經到傍晚了,杜甫不捨地回望鳳翔縣,只能看到空中飄揚的旗幟忽隱忽現。唉,繼續往前走吧,杜甫攀過一座座寒山,經常能看到戰馬飲水的泉窪,到了邠州郊外,水流洶湧,前有猛虎,它“嗷嗚”叫一嗓子,蒼崖都快要被震裂了。杜甫為什麼回望的是鳳翔縣?因為這時候首都長安已經被叛軍佔領了,新皇帝就在陝西鳳翔暫立行宮。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

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慄。

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

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這一段是杜甫在路上看到的山野風光,有秋菊、古道、青雲、山果……這幾句應該是整首詩裡僅有的,比較放鬆、恬淡的內容,紅色或紅得泛著黑的山果散佈在枯草層巖上。雨露滋潤後,不管甜苦,樹上都結滿了果實。這一片天地好像世外桃源,再想到自己的處境,只能慨嘆生活不易,且行且唏噓吧。

坡陀望鄜畤,巖谷互出沒。

我行已水濱,我僕猶木末。

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杜甫已經走到水邊了,僕人才走到後面的山坡,回頭望去,山岩山谷交相出沒。鴟鳥在枯桑上鳴叫,野鼠亂拱洞穴,深夜裡,杜甫和僕人走到了曾經的戰場,只見冰冷的月光映照著白骨。剛看過滿山的山果,以為自己身在沒有硝煙戰火的世外桃源,可深夜的白骨告訴他,戰爭和死亡,就在每個普通人的身邊。

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看到森森的白骨,杜甫悲痛不已,回想當年潼關有百萬兵眾,為何潰敗的如此迅速,以致關中的百姓,竟有半數都喪掉了性命!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兩年後杜甫經過潼關時,潼關吏自信地對他說:“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時,杜甫沒有讚歎也沒有鼓勵他,而是囑託他不要忘記曾經的慘敗,一定要謹慎備戰。因為當時,他想到了那天深夜裡看到的白骨。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髮。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杜甫也曾被叛軍困陷長安,當時生死未卜,他給妻子寫下了那首悽美無比的《月夜》,“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如今杜甫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茅屋,見到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只見妻兒的衣服破爛不堪,補丁套補丁。一家人傷心地在松林裡放聲而哭,旁邊的泉流也一起嗚咽。是啊,亂世裡的分別,可能就是天人永隔,所以相見,才能顯得彌足珍貴。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

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

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

杜甫寵溺的兒子,臉色比雪還要蒼白,兒子看到他就背過身哭,身上髒兮兮的沒有穿襪子。兩個小女兒穿著補綴的舊衣服,裙子剛過兩膝。妻子沒辦法,只能把杜甫祖輩傳下的官服拆下來幾塊,給子女縫補在破衣裳上,有時縫的不小心,圖案也顛倒著。

杜甫家裡世代為官,父輩祖輩的官服都是當寶貝一樣傳下來,即便杜甫一家在戰亂眾流離失所,也一直帶著這幾套官服。可亂世之下,哪能買來像樣的布帛,便只能把家裡最重要的傳家寶,拆開給孩子們補衣服。

老夫情懷惡,嘔洩臥數日。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

杜甫剛回到家,一路舟車勞頓又情緒惡劣,上吐下瀉了好幾天。作為妻子的丈夫和孩子們的父親,杜甫沒有能力拿出來一點錢給他們改善生活,只能跟家人一起飢寒交迫。可他行囊裡還有被褥和床帳,可以鋪在床上,多少暖和一點。接下來注意了,杜甫竟還從行囊裡拿出幾盒化妝品(粉黛)給了妻子,杜甫在外奔波幾年,不知這些化妝品是怎樣保存到現在才得以送給妻子。

誰說杜甫不懂浪漫?人家自己在外性命都難保了啊,也不忘給妻子買禮物帶回家。也不知妻子許氏看到粉黛時作何感想,我猜她感動之餘,可能更想拿這些換點布帛,給孩子們做一身衣服。

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

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當然了,杜甫的妻子知道這是丈夫千辛萬苦才拿回來的,沒有給它們帶到當鋪給當了,而是當著杜甫的面開始塗抹,臉上很快就有了光彩。女兒也學她們的母親那樣,往臉上亂塗亂抹,一會兒塗胭脂一會兒擦粉的,亂七八糟地把眉毛塗得很寬。看到這般景象,杜甫可能也會稍稍寬慰吧。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飢渴。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

杜甫九死一生地活著看到了孩子們,高興地彷彿忘記了飢渴,孩子們許久沒見到父親了,問事情的時候竟相挽著父親的鬍鬚,杜甫也不忍心嗔怪他們,想起困頓在長安的生活,他現在真的甘心被孩子們圍著、吵嚷著,在亂世中,兒女繞膝的生活真是難能可貴。杜甫剛從外面歸家,需要寬慰一下心情,家中的生計問題還暫時顧不得去想。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仰觀天色改,坐覺祆氣豁。

杜甫很快又想到了肅宗,皇帝的命運就代表著國家的命運,這是他割捨不掉的掛念。現在皇上還流亡在外,國家何時能夠不再打仗,迴歸太平?杜甫抬頭望向天空,感覺妖氣正在一點點消散,以為很快朝廷就能打敗叛軍,這當然是他美好的渴求,事實上,安史之亂還要再持續六年。

陰風西北來,慘淡隨回紇。

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

陰風從西北部族回紇而來,回紇的可汗願意幫助唐朝鎮壓叛軍,這個部族擅長的就是在馬背上馳騁衝擊。這當然是杜甫的樂觀估計,企盼藉由外族的幫助打敗安史叛軍,但是當時唐朝的輿論普遍認為,不應該藉助外部力量,恐引狼入室。

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

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但是唐朝的最高權力所有者——肅宗是期待得到回紇幫助的,他們便送來了五千兵士,駿馬萬匹,雖然不多,但是他們以少為貴,個個都勇猛好鬥,駿馬像蒼鷹邊飛騰,回紇的勇士破敵的速度比射箭還要快。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軍請深入,蓄銳何俱發。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恆碣。

有了回紇的勇士們,我們便可以很快打回中原,京城長安更是不費力氣就能收復,我軍將士養精蓄銳,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收復失地,只要如此,不要說打到山東、江蘇,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的老巢,我們也可順利捅破。杜甫這時有些激動了,我們暫且把這當作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對收復失地的迫切心情吧。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秋天一片肅殺之氣,正是平叛的好時機,那些作妖叛亂的狗賊,還能得瑟幾天?回想安史之亂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正處於狼狽不堪的境地,外有強敵,內有王八蛋楊國忠,可天佑我朝,朝廷的綱紀不該斷絕。接下來杜甫要說到楊國忠了。

奸臣竟菹醢,同惡隨蕩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好在奸臣楊國忠被憤怒的將士斬成肉末,其他奸惡之人也隨之被瓦解。我們跟夏朝、商朝不一樣,因為皇帝深明大義,處死了楊貴妃,現在的肅宗,是像周宣王和光武帝一樣的中興之主。杜甫還是沒能脫離時代的侷限,以為禍國殃民的就是楊家人,可殊不知,若不是玄宗昏庸,怎會讓楊國忠有機可趁?這一點杜甫看的沒有白居易透徹。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

這裡杜甫是在感謝陳元禮將軍,他為捍衛皇帝奮而鋤奸,如果不是陳將軍,我們國家就完了。這個陳元禮在安史之亂初,任左龍武大將軍,率禁衛軍護衛玄宗逃離長安,走到馬嵬驛,他支持兵諫,當場格殺楊國忠等,並迫使玄宗縊殺了楊貴妃。

淒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掃灑數不缺。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到全詩的結尾了,杜甫表達一種非常積極的心態。大同殿和白獸闥都在長安,是王權的象徵。長安居民都盼望著皇帝的旗幟重臨,先帝園陵本有神靈保佑,我朝太宗皇帝奠定了強盛的基業,我們也必定能不辱先輩,打敗叛軍,回到首都,再開盛世。

《石林詩話》裡說到這首詩,是這麼評價的:老杜《述懷》、《北征》諸篇,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固古今絕唱也。《北征》從文字錘鍊、思想高度上,都堪稱古今絕唱,猶如《史記》般恢弘壯闊。

杜甫一生的理念,都沒能超出儒家的範疇,忠君愛國的思想已經深深嵌入了他的骨髓,這首詩就是對杜甫憂國憂民思想的最好詮釋。你想想,他都被皇上不待見了,在被遣歸後仍然“恐君有遺失”,他自己的子女都髒兮兮的穿不上完整的衣服了,還要“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這樣的杜甫很難能打動人,因為他自己的妻子、兒女好像一點不重要,他如天帝般俯瞰天地,心心念念: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他就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的家人嗎?

不過,我們別忘了藏在這首長詩裡的一些小畫面:他深陷囹圄,想的是何時能和妻子相見;孩子們抓著他鬍子把玩,一向嚴肅的他也樂呵呵地接受,絲毫不嗔怒;一路九死一生,又是老虎又是白骨的,可他仍安安穩穩地給妻子把化妝品帶回了家。

今天看到一個老師講:杜甫的家國天下情懷,根基其實在於愛家。這老師講的太有道理了,我覺得杜甫這個男人,就像《請回答1988》裡的成東日,雖不善表達,卻一直在以行動愛著妻子和兒女們,藏在《北征》裡的諸多小細節就是證據。


胡說八道記:

之前讀唐詩的時候,總是覺得讀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開始拓展一下,看看詩經、楚辭、宋詞什麼的?可是今天記的時候,又發現了幾篇很好的唐詩,一首是李頎的《送陳章甫》,一首是韋應物的《寄李儋、元錫》。我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和更多好的詩篇遇見。

還是要不急不躁,安心地看唐詩,等到自己真覺得足夠的時候,再涉足其他領域,今天拿這首700字的超長詩磨磨性子。

對了,今天是我開始每日一詩的第100天,在此小小紀念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