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抗疫戰場綻放別樣芳華

這個春節,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肆虐全國各地。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區上下經過一個多月的鏖戰,力挽狂瀾,疫情防控取得不俗成績:疫情應急響應等級降至二級,柯橋區被劃入低風險區,至昨日,9名確診病人8名已經出院,確診病人連續24天零增長。數字的背後,離不開區委區政府的果斷決策和各相關部門的全力以赴,離不開廣大醫務人員捨身奉獻,以及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的不辭辛勞。而在一批批前赴後繼衝到一線的人群中,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個美麗的身影,她們或千里馳援武漢,或值守本職崗位,或開展志願服務,她們雖然是家裡的“母親”“妻子”“女兒”,但同時又是堅守陣地的戰士,咬緊牙關的鐵人,愛灑人間的天使。

群像之一 笨拙的防護服下是她們美好的心靈

1月27日中午,在區中醫院會議室,一場簡單又隆重的送行儀式正在舉行。作為我區第一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ICU護士長方銀娟說出了自己的承諾。

在和家人吃了快餐後,方銀娟匆匆趕到省城杭州,和來自全省各地醫療衛生系統的31名“戰友”匯合,組成我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重症監護組。傍晚6點,他們一起出發前往武漢。

方銀娟從事重症監護病房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專業護理和搶救經驗。儘管家裡有老母親需要照料,但是她還是決然剪去了一頭秀髮,除了方便護理,也表明了她的決心。

陳曉燕,紹興市中心醫院援鄂護士,她在2月25日的日誌裡寫道:“在急診科的10多年,見多了生離死別,以為自己進入‘淡定自如境’。可到了武漢,淚腺卻像開了掛。把我從小帶大的外婆在我來武漢的第7天時走了;兩個寶貝在視頻裡一聲聲衝我喊‘媽媽、媽媽’時、老公在說出‘你放心工作,家裡一切有我’時,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為抗擊疫情,我區迄今共派出赴武漢醫療隊員12名,其中女性8名,佔比66.7%。她們舍小家為大家,與全國援助湖北的醫護人員一道,與病毒“近身搏殺”,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責任與擔當,她們是最美的“逆行者”!請讓我們記住她們的名字:方銀娟、陳曉燕、陳芬娟、金秋鳳、邊雅娣、肖英、彭一欣、嚴建英。

群像之二 一個鞠躬是她們敬業精神的真實寫照

就在三八節的前一天,中宣部宣教局、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黨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局通過人民網、中國婦女網聯合發佈了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紹興市中心醫院大內科護士長曹玲玲名列其中。

曹玲玲不經意間成了“網紅”,緣於一張與一名出院小患者互致鞠躬的照片。而今,面對“英雄譜”這個莫大的榮譽,曹玲玲顯得誠惶誠恐。她說,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護士,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與其說這是一個人的榮譽,不如說是紹興市中心醫院全體護理姐妹們的榮譽,更是柯橋區醫護團隊的榮譽。

誠如曹玲玲所說,在柯橋區,更多的女性醫護人員走到了疫情防控最前線。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全區有2371名醫護人員投身到了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一線,這其中60%以上是女性醫護人員。她們有的奮戰在發熱門診,有的堅守在隔離病房,還有的走家串戶排查情況。她們用生命守護著柯橋的一方平安。

孫海利是紹興市中心醫院兒科護士長,為救治一名9個月大的小病人,也為了精準操作,她有段時間天天在隔離病房裡雙膝跪在地上為孩子穿刺抽血。

何苗琴,紹興第二醫院中醫科護士,為了心中那份救死扶傷的使命,她拋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加入了隔離病區應急護理第一梯隊。她說,朋友抱怨因疫情天天宅家無法出門,可他們不知,他們待厭了的家,是她很想回去卻一時回不去的家。

何敏爾是紹興第二醫院主任醫師、腎內科專家。儘管已經退休,但是她依然心繫患者。疫情發生後,她發揮餘熱,自告奮勇一直堅守內科門診。

一個鞠躬是我區女性醫護人員團體敬業精神的一個縮寫。她們嬌弱的身軀,在面臨災疫時卻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

群像之三 她們的到來讓天地也變得敞亮起來

3月6日上午,由柯橋區婦聯舉行的“伊”枝獨秀·“最美抗疫巾幗志願者頒獎”儀式在各鎮、街道的10多個瑞豐銀行支行同時舉行。96名在一線堅持抗疫的女性同志被授予了“最美抗疫巾幗志願者”榮譽稱號。她們中,有一直在卡口值守的鎮街、村居黨員幹部,也有積極做好企業疫情防控的職員,還有很多為社區開展各種服務的志願者,她們當疫情防控的宣傳員、戰鬥員,做廣大家庭的心理疏導員、守護員,為打贏防控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柯橋街道27個社區近千名女社工志願者堅守抗疫一線,起早摸黑,參與摸排、體溫檢測、隔離指導、後勤指導、後勤服務等一系列工作,以她們的堅韌、細緻和勇氣,為戰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疫情防控中,小區的受控進入是最後一道關口,而作為社區的負責人則絕大多數為女性,這些基層“女管家”,為築牢疫情“防火牆”說啞了喉嚨、操碎了心思。在外來住戶最多的大渡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曉鴻作為“當家人”以身作則,一直忙碌在一線;在四處通路的開放式小區柯亭小區,社區負責人姜小玲帶領居民自己動手,用毛竹、鐵絲網臨時搭出了四個“封閉式小區”。

除了女管家們,還有奮戰在關卡一線的警嫂們、堅守國門出入境管理的女警們,還有為隔離家庭送去各類生活物品的女“生活委員”,以及為一線人員做出美味營養飯菜的女“廚娘”,為隔離人員提供心理輔導的女諮詢師,甚至還有母女齊上陣、小夫妻一起守關卡的感人故事。在記者多次的採訪中,很多居家“抗疫”的市民都對婦女同胞們的付出感佩至深,他們說:她們來了,天地也變得敞亮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