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清朝嘉慶元年(1796年)。

古琴臺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古琴臺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蹟,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月明曲悠賞細韻,解心共語逢知音。

來年此刻復見時,鍾期作古已永寢。

抔土慘然起愁雲,伯牙絕弦以謝君。

上古瑤琴至此絕,高山流水何處尋?

聽《高山流水》,想起伯牙的一句詩句“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人伯牙、子期以琴相知而結為生死之交,被傳為千古美談。

據《呂氏春秋》記載,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於該處偶遇鍾子期,伯牙視子期為知音,並相約一年後重臨此地。不料,一年後伯牙依約回來,子期已經病故,伯牙悲痛碎琴,從此不再彈奏,史稱伯牙絕弦。

據傳,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伯牙,技藝高妙,但“曲高和寡”,真心能聽懂曲子的人卻非常少。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次中秋節,明月高懸,景色清新,伯牙泊舟漢陽,面對皓月即興撫奏,琴絃忽斷,遂遇樵夫鍾子期。伯牙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嘆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大喜,於是認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不幸的是,等伯牙次年再到漢陽,子期已經病故。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哭奏一曲《高山流水》後,將七絃古琴摔碎,長歌當哭,吟詩一首: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古琴臺,高山流水遇知音


“摔琴謝知音”,在中國廣為流傳,人們把“知音”喻作知心朋友。“高山流水”象徵著深厚的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