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當班】一位鄉鎮人民調解員的工作日常

  陳偉明,大橋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一位人民調解員,從事調解工作多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好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愁。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大橋鎮調委會,體驗陳偉明同志“和事佬”的一天。


  早上8點,陳偉明同志來到辦公室,剛整理卷宗沒多久,就迎來了群眾上門,原來,他們是來諮詢法律問題的,陳偉明同志耐心傾聽來訪群眾的訴求,給出了相關的法律條款,指導他們採取合法合理的途徑解決問題,來訪群眾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了。送走群眾後,陳偉明同志就接到大塘村委打來的電話,邀請調委會前去調解糾紛。


  “好的,他們的情況之前我也有所瞭解,馬上就過來。”陳偉明同志簡單收拾了一下,便和同事騎著摩托車前往大塘村調解一起道路糾紛。原來,這兩家是兄弟,因為一條道路爭得面紅耳赤,雙方情緒激動,事態一觸即發。


  “希望二位能坐了下來冷靜地聊一聊,把這個事解決了。”上午10時許,在與村幹部溝通後,陳偉明打開了話匣子。


  雖然調解員和法官一樣,要在處理糾紛時運用法律知識,但和法庭上“法、理、情”的順序相反,人民調解工作經常要按照“情、理、法”的先後。“一定要接地氣,不能快刀斬亂麻,如果調解員操之過急,在剛開始就搬出法律條文,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激化雙方矛盾。”


  “這是一場拉鋸戰,兄弟互不退讓。”陳偉明同志介紹,此案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他和同事此前已分別對兄弟二人做過很多工作。“對調解員來說,每次調解糾紛,都是在瞭解情況之後,拿出自己的初步意見,明確爭議點,再進行‘背對背’的調解,然後才會讓矛盾雙方同時出面,進行調解。”


  時間來到了下午兩點,隨著陳偉明同志的循循善誘,將近四個小時的談話,讓李姓兩兄弟的情緒逐漸緩和。在其他工作人員的幫襯下,原本的爭吵也慢慢變成了“嘮家常”,這對“情分已盡”的兄弟也開始回憶起相處多年的點滴……


  最終,雙方現場達成協議,事情得以圓滿解決,兄弟和好如初。


  下午三點,陳偉明同志馬不停蹄,聯合鎮政府、村委幹部又驅車前往陸透村,這家也是跟旁邊鄰居產生排水糾紛。經過對糾紛現場勘察,苦口婆心的勸說,糾紛一方當事人答應保持現狀,不將事件擴大化,等待下一步的解決方案。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下午6點,天已微黑,回到辦公室,陳偉明同志將一天的工作錄入電腦中,將工作照片存檔,做完這一切,已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不少村民,生活條件艱難,法律知識欠缺,很少有機會接受到專業而全面的法律服務,我們唯有靠我們知道的法律知識,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得到公平的法律服務。”作為一名本地的居民,陳偉明同志覺得自己的這份工作很有意義,真正幫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


  這就是我們一名基層調解員的工作日常,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做到及時、依法、合理地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築牢了維護社會和諧平安的第一道防線。(平安玉林網陸川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