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十里长山连绵起伏,在这山峦尽头的江淮分岭处,有座扬州市最大的人工水库,有文人气息的市委书记将这个叫月塘水库改名为登月湖,一下子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牵引。月塘水库东南侧有个龙山村,一位祖籍贵州,出生在重庆的侗家女,自从嫁到这里后,就开始借助当地的优势,建起了菜圃,种起了蔬菜,支撑起一个家庭。如今,子女长大成人,爱人继续从事自己的瓦工工作,她却凭着一己之力,将蔬菜大棚从二三个发展到十二个,面积也从几分地,变成了十二亩,销售渠道更是从周边的集贸市场,发展到通过电子商务网上营销。这位侗家女就是仪征市政协常委,月塘镇龙山村村民程必蓉。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2000年,踏着新千年的步伐,程必蓉告别生她养她的重庆,来到了革命老区月塘乡龙山村,成为当地一位农民的妻子。高中毕业的程必蓉,面对着贫穷的家境,没有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位来自大山里的女子,选择了种植蔬菜来脱贫致富。想法刚一提出,周围邻居都笑了,为什么?大家都笑这个外来的女人不懂事,就龙山村这个地方,粘性黄土,根本就不适合种植蔬菜。在爱人的支持下,程必蓉冲破阻力,开始小试牛刀。一开始,她以大众品种种植为主,找些适销对路的品种试种,总算小有成效。

2009年,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在旁边靠水的地方,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生产规模远远超过了程必蓉的菜圃。一直以为自己“闯”出了一番天地的程必蓉,顿时醒悟,大有“井底之蛙”之感。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之所以原地踏步走,发展不起来,关键是规模小了,产品单调了,要想有所作为,发须扩大规模、增加品种,产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从此,程必蓉在镇村领导的关心下,不断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向规模要效益,向品牌求生存。

成功都属于有准备的人。程必蓉在此轮操作中成功了,她不仅成功地创建了10亩以上的12个蔬菜大棚,还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蔬菜行销到仪征市城乡,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一位侗族女子所种植的蔬菜。程必蓉接受采访时,不无欣慰地说:“在老公的支持下,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我所创建的一个人的菜圃,成功运作近20年,在没有家人协助,没有外力帮扶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一份执着,坚持了下来,实现了初心和梦想,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更为侗族女子更到自豪,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少数民族一样能行!”

虽然离开重庆老家20年,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弱女子,程必蓉靠自身努力,靠自己在大山里的高中毕业的学识,顽强地扎根在江苏省仪征市革命老区月塘这片热土上,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实现了一名少数民族知识女性初心和梦想,能不为之恸容吗?!(臧才华 周晓明)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一个人的菜圃——记仪征市政协常委、侗族妇女程必蓉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