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同学群里,同学们越来越不爱说话?是世故吗?

GuoHuaiJie


这不是世故的问题!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没有更多的时间聊一些无聊的问题,如果同学之间要是有事情就直接通过微信或电话解决了。再说同学微信群里解决不了具体问题,也只能是聊一些无聊的话题,所以就基本上没有人说话了。


zjs进仕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生活领域创作者,愿意和你分享我的个人经历。

微信同学群,收录的是青春年少时的同窗,他们拥有着和朋友玩伴全然不同的身份,于人生中属于特别的存在!!!

高中群已经加了两年了,两年中不记得有在群中聊天的经历,几乎微信未响起过,偶尔发的都是一些链接,也没有人回应,不过我要感谢发链接的同学们,能偶尔提醒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群,看起来有些无奈,但真的如此。

高中3年的同学群,由于文科班,全班65个同学,只有8个男生,那个时候就已经要好的同学结伴而行,加之学习重要,人际圈没有那么加深巩固,毕业后孤身来到陌生城市,所有同学未再见过面,也没有同学聚会的邀约,群中没人说话也正常。

初中同学群,虽然只做了两年的同窗,但是同学之间都是说过话,做过游戏,一起嬉闹过的,而且拥有比较有仪式感的记忆光碟,那时班主任特意找人拍摄,帮我们刻印的,我有时还会拿出来看看,即便现在光碟已不再是流行趋势,但它承载的记忆是无可代替的,同学们逢年过节都会在群中发发祝福,有些同学都是私加的好友,现在还在朋友圈点赞,偶尔聊一聊生活日常,还是比较亲切的。

所以我认为同学群不说话,不是世故,而是同学们可能已经变成了故事。

像我的这两个同学群,有感情基础的会聊一聊,但频率也是少的,有些时候是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不了解同学所处的环境,没有话题,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会对突如其来的问候感到受宠若惊。

也许仅仅只是因为彼此不再熟悉,分开多年后,青春已不复存在,只能相忘于天涯!!!


青青草原上的放牛妹


为什么微信同学群里,同学们越来越不爱说话?是世故吗?

大家建同学群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联系。

不过,说实话,有联系的一直都有联系,不常联系的,才需要到同学群里联系。

最近几年,同学聚会挺热络的。小学同学聚会、初中的聚会、高中同学聚会、中专的、大专的、大学的,各种各样的同学聚会。

同窗几载,各奔东西。

待回过头来,才发现每天忙忙碌碌,也没有什么丰硕的成果。

若同学中有热心肠的,组织组织聚会,同学们一般都会去参加。

一来看看那些曾经稚嫩的脸庞变成什么样了,二来也想通过大家的记忆寻找寻找自己年少时的模样。

有人说,同学聚会,无非就是有人想显摆自己混得有多好,还有人想看看同学中有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共享。

其实,同学聚会有目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同学情谊去的。

毕竟,年少时的情谊是最纯洁去,没有任何杂质。

刚开始聚会之后,大家都有新鲜感。谁谁变得最厉害了,谁谁基本还是老样子。

同学群里的话题自然很多,说话的人也多。

但随着那些回味慢慢变得熟悉了,便不再有人去常常回味无穷了。

眼前的生活,过得好的不必多说,过得不好的又不好意思说。

慢慢就不怎么聊天了。

基本都是这个过程。

但如果再聚会或者是谁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同学群里还是方便通知。

谁有那么多的心思去经营同学群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热心的同学,也会有扫兴的时候。

说不定哪一份热心就会被别人质疑:“他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那样?”

快乐是大家的,何必要一个人去维护?

至于说世故,到也未必都是这样。

所谓的世故一般是指为人圆滑,甚至有点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感觉。

同学群里,这样的人有,但大多数人会有一颗平常心。你富裕是你的,我贫穷也没有影响到你。

在同学群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去巴结讨好谁。

不过,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吧。


胡杨胡木


为什么微信同学群里,同学们越来越不爱说话?是世故吗?

个人认为并不是世故。

1.大家的圈子不一样了,没有共同的话题。

毕业以后,大家都各奔东西,有的找到了好的工作发展的很好,有的当了老板,有的打工,有的岀国深造。大家都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就没有了共同话题。

2.感情好的大多私聊为主

上学的时候就有同学之间感情比较好,这样的同学都加了私聊,有事没事都可以随时联系。

3.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

工作一天下来都非常累了,大家都想躺下来刷刷视频,看看电视,休息一下,没精力去聊天。

4.大家都结婚生子

毕业后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家里有太多的繁杂琐事要去处理,有小孩子的,要辅导孩子作业等,没时间去闲聊。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仙仙阁


微信同学群里,越来越不爱说话不是世故的原因:

1:同学之间不是天天见面,时间长了难免会生疏远

同学出校后,各人的生活习惯、工作、圈子发生变化。

在校一同学习时,讨论的只是学习、对未来的憧景,话题单一,起跑线在同一位置上。


2、走入社会各自的境遇不同

离校后,走入了各自的岗位,接触的人和事不一样而导致了各自的境遇不同,同学再次聚会见面大家交谈,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保留,虽然互留了微信,但没事时在微信圈大家也少发言。

成人之间的谈话大多是围绕着工作、事业、家庭而展开的,由于工作不同,大家聊来聊去,不可能天天都重复读书时同学之间的事情吧!


3、没有活跃的人来引入话题

遇上不善表达的同学,有时觉得说少了怕别人不清楚;说多了又怕别人反感,如果在微信同学群里没有几个活跃的人来引入话题,渐渐的微信同学群也会慢慢凉了。


4、找不到共同的语言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现象,孩子在家跟父母无话可说,跟同龄人就相谈甚欢,在公司话很少,但和朋友话就多,因为我们和对方处在同一环境,又相互了解,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当兴趣爱好、志愿和理想契合,人们就喜欢跟思想相近的人走到一起,因为相近的思维想法,在沟通上更容易达成结果。

话题不感兴趣,思想上不在一条线上,就找不到共同的语言来继续。


6、生活的压力,少了经营友情的时间,追求的是高效率

友情的维护需要时间和精力,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生活压力大,都在追求着更高更快更效率,办事说话都追求速战速决,个个觉得自己的时间宝贵得不得了,坐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用越来越便捷的社交工具,赶地铁、赶合同赶着谈恋爱赶着结婚生子,赶着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成功,现在的友情大多是大家能相互需要的类型,所以也是距离的原因导致同学群里越来越不爱讲话,既使讲也是寒喧一下而少了推心置腹。


苏仨情感说


几年前微信刚刚普及成为聊天首选软件的时候,组建了同学群,同学们分别了几十年,信息闭塞,互不相知,忽然间被微信群连在了一起,互相问候,相互倾诉,共同回忆儿时的故事,那种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刚建群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一天下来聊天记录突破两三千条,气氛是何等的融洽。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同学们都互相有所了解,话题自然地少了一些,时不时地发些视频,转发一些新鲜事,在空闲时间回到群里走一走,发表一些见解,适逢节假日发表些祝福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都见惯不怪,慢慢地就没有之前那么有兴致了,也都很少在群里发言了。


乐和乐都2


微信建立之初,多年不见的同学有了随时交流的方便条件,大家追忆往事,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混的好的尽情炫耀,混的不好的,礼貌应对,等到该说的都说了,渐渐地发现同学群其实和社会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有权有势的照样高高在上,受人膜拜,没权没势的照样人微言轻,不招待见,真正的平等仍然存在于实力相当的同学当中,同学情谊不过是个标榜自己的工具而已,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所以真没啥说的了。


指间的幸福906


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新的朋友圈了。

那些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如果一直有联系,不用在群里聊天。那些本就不熟的同学,强行聊天也没有话题,无非是互相问问近况,恭维一下罢了。

非得聊的话,你真的想知道别人最近怎么样了吗?过得好的话,你羡慕嫉妒酸柠檬,不好的话,你怕他找你借钱。


陈芷啊


我的微信同学群里面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动静了。大概是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朋友圈,个人的经历环境处境不同等等因素导致没有了共同话题了吧😂


爲伱蕝戀


首先是年龄渐长,被俗事磨的没有了闲情。其次,还是年龄渐长,离青涩时光越来越远,疏远了。总之,时间就是最好的溶剂,能稀释一切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