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到底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穩定?

blue大能貓


首先,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上班到底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穩定?

我的觀點是為了能夠穩定的賺錢。

我說這句話有些人可能會說了,這兩點當然什麼都好當然什麼都需要了。有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麼這時候就要考慮當下的情況了?你是更需要穩定的生活,還是需要更多的錢。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比較清楚。

我來說下我的經歷:剛出校門的時候我是一個懵懂的少年,什麼都不懂在社會上可可碰碰的經歷了2-3年。這段時間說沒有賺到錢,那是不可能的!大錢沒有,但是維持自己的生活是完全夠了。後來我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想等我50歲那年,一個人坐在馬路牙子上喝著5塊一兩的花茶。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羨慕他們能給自己孩子買500塊錢的玩具。

後來,我選擇了和朋友一起去創業。創業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沒有了現在安逸的生活。(朝九晚五的生活在我看來就是安逸的)沒有了固定的收入,沒有了閒散的生活。但是我為了什麼,我是為了等到我退休之後別人的退休金是國家掌控的,而我確是自己給自己發。用現在的努力和拼搏換取今後幾十年的安樂穩定,我覺的是值得的!

我是一名設計師出身,大家都知道設計師加班熬夜是經常的事情。而我選擇在設計領域創業更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創業初期的不穩定、不賺錢是為了以後能更穩定更賺錢!

最後再說一句,穩定和賺錢大多數時候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相信你也是可以做到的。加油!!!


梧桐設計師創業記


我以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覺得畢業了,工作一輩子,然後老去這樣的人生真無聊。直到這次疫情,我在家足足待了2個月,現在還沒復工,在家辦公。每天想的就是能出去走走,就算在辦公室待著也好。

所以要說掙錢和穩定那都是為了生活的,二者皆有。如果沒有很大的報復,那麼上班通常來講是為了保障日常生活所需。但不排除很多人上班是為了成就感的,講到這,其實我們還能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人活著為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走到哲學的問題上了,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此在找到這個答案之前,我們就好好上班,好好生活,以後自然能回答這個問題,祝好運~


阿布一直在努力


35歲前努力掙錢,35歲後力圖穩定。當然掙錢是為了穩定,穩定也是為了更好地掙錢!

1、為什麼以35歲為分界線呢,通常情況,當我們35歲時,大多已為人父母,而父母多已面臨退休,這時的我們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處境;

2、從大學畢業到35歲我們差不多已工作了13年,在這13年的工作中,我們有時間去規劃我們的職業,有時間去考察一個企業、一過行業,這13年可以用來試錯,可以用來積累知識、人脈、閱歷、金錢,這13年可以看哪個行業、哪個企業好掙錢、薪水高,就“奮不顧身”的去爭取,你可以這山望著那山高,無須有太多後顧之憂,一切只為掙更多的錢;

3、35歲以後,如果那13年沒能讓我們掙到更多的錢,那我們也應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人脈、閱歷,這個時候就應該定下心來,找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家裡有礦不在此例),這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父母負責,所以35歲後以穩定為主。

所以35歲前上班以賺錢為主,35歲後上班以穩定為主,當然柳傳志40歲才創立聯想、曹德旺41歲才創立福耀、宗慶後42歲才創立娃哈哈、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只要你有理想和激情,什麼時候折騰都不唯早也不算晚。

希望我的回答能助你解惑!





老塵不沉


首先自問我們為什麼要上班?上班是為了什麼?上班是為了掙錢,所得的錢更是為了以後生活的穩定。

我認為上班的意義主要是三層,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實現價值。最後是把工作視為一種樂趣。首先掙錢是為了消費,消費又促使我們更努力的上班掙錢,工作是為了學會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如果沒有了生存,就更別提學習、生活和發展了。

其次,要從工作中學會負責,因為工作也是在社會中的一種責任,這是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這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問題,它是根深蒂固的標準,幾乎影響一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工作愉快的關鍵在於個人與企業的價值觀能夠相連,如果步調一致,個人的生活就會更好,對公司的取向比較樂觀,壓力程度也會減輕。將自己的價值觀的核心內容與工作融為一體,就會有種永恆的追求信念賦予個人神聖感和使命感,並鼓舞個人為之奮鬥。

最後,工作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為人做事的經驗,將其視之為一種樂趣,你就會更有成就感。上班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的意義在於生活,工作只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生活不僅僅只限於工作。工作的意義在於發揮出我們的才能,使我們得到一種成就感,即滿足人類的最高需求(按照馬斯洛五個需求理論),使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從而使我們生活的更加美好。而金錢、榮譽只是我們潛心於工作帶來的副產品。

總之工作是為了生活,不過這也不僅僅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很多你喜歡的事物和人在你生活和賺錢的過程中你體會了許多人生的哲理的。





舊時光裡的傾城回憶


小馬說司法為你解答

上班首先是為了掙錢,其次是為了穩定。分析如下:

1.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物質基層決定上層建築。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就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講,當我們開啟超長假期的同時,面對銀行、支付寶的還款賬單,面對每日的生活支出,真正感受到了一分錢難死英雄漢。所以說上班首先是為了錢。


2.只錢才會穩定。沒有穩定的工作,就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穩定的收入,成家立業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家庭不復存在,生活就會漂泊不定。當前生活所需房子、車子更無存談起。

3.掙錢和穩定相輔相成。只有掙到錢,才會穩定,同時只有穩定的工作,才會掙到源源不斷的錢,生活和家庭才會穩定。

總結為是我們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我們。

綜上所述,上班首先為了掙錢,掙錢是為了穩定。


小馬說司法


你好,我是外賣小哥,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你現在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那你上班就是為了穩定!有了穩定的收入才不會讓自己的家人吃苦啊!畢竟跟著你一場,你也要負起責任,不能輕易的做一個決定!因為你要保證家人的衣食住行!

如果你是一個人,上班就應該是為了賺錢。因為你要有足夠的積蓄來為你的將來計劃。

這樣才不會愧對將來的家庭!


外賣小哥工作史


上班到底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穩定,你想要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還是掙錢的工作,有人會說不能選一個系喜歡穩定又喜歡掙錢,但這樣的工作是不是太過理想化,畢竟世界上能將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的人能有多少呢?不知從何時開始職業選擇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了。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今天很多人,尤其是初入職場的新人卻對一份工作抱有期待反而越來越高想清楚,你現在需要的是什麼,請弄明白是需要,而不是想要請端正態度,這並不可恥,也並沒有讓你放棄自己的初心,這只是直面慘淡人生的一種正確選擇罷了。誠然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在意一份工作掙錢之外的意義,這自然體現了時代的進步。但如果因此走上另一個極端無視自身的條件與資源,對工作本身抱有太高的期待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現在肯定是先掙錢後再穩定,先要在社會立足嗎?然後才能有資本去發展,求穩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046844a98b74d659a2544da91c8f31e\

重慶譚妹兒vlog


成年人的世界裡應該以掙錢為目的的為多吧,因為只有賺到錢才能享受生活,才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幸福感,當今社會,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花不到的[捂臉],所以在不委屈自己的情況下,還是使勁賺錢吧,提高家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喜勿噴


麥穗的金字塔


那要分年齡來講,如果你是20-30歲,那麼掙錢是最要緊的選擇,雖然夢想很美,但現實殘酷,吃喝拉撒沒一樣離得開前,畢竟不是誰都含著金鑰匙長大。如果你已是35–45之間,穩定中前行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如果你已有了原始積累,並且沒什麼負擔,可以考慮再搏一搏


潘大壯的美好時光


看到這個問題後很想分享下我的看法,首先我感覺應該先反問一下,為什麼上班?

我感覺人從成年開始就承擔著社會發展的責任,上班簡單說就是有一份收入,感覺合適就會一直做下去,同時也獲得了一份穩定,但是往深了說社會要發展,需要每一位的積極參與,無論做的是什麼工作,處在什麼崗位上,都是對社會發展的一份支持,所以說我感覺對樓主提的這個問題,應當先意識到工作重要的方方面面,才會懂得工作不僅僅是掙錢與穩定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