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分班数字看青岛学区版图变化(一)

1)铜牛角2019年文章合集:

2)

3)

4)

5)

6)

7)


正如《青岛六十五中:或已跻身于第二梯队》一文里的数据,让大家感到惊讶一样,我同样感到惊奇。我采用的数据都是JZB上的公开数据,人人都可以查到,大家都可以自己去验证。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朋友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甚至也有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生意,极力诋毁青岛65中。可惜这些都无法改变事实。


在写完《青岛六十五中:或已跻身于第二梯队》这篇文章之后,我所掌握的数据基本上也快用光了。有点像任正非所说的那种“身在无人区,找不到方向,迷茫了”的那种感觉。


最暗的夜,才会看见最美的星光,人生亦是如此。


就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宝藏"——先是发现了某个小学的总课程表,继而又找到了青岛市所有中小学2018-2019学年度的课程表


有人也许会问:课程表为什么能称之为“宝藏”呢?这是因为课程表里面揭示了所有小学2013年-2018年的分班情况,所有中学2016年-2018年的分班情况。而分班情况所显示的学校招生每年人数的变与不变,直接显示了人员流动的状况,也说明了家长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每位家长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理解,根据自身的财力等等条件,做出选择。虽然从个体上看,这种选择是随机的,但是从大数据上看,或许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向性。从今天起,让我们看一下,各个片区的招生人数有什么变化,让我们试着了解一下

分班情况所揭示的青岛学区版图演化


因为学校数量众多,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先从青岛市南中片谈起。我们先看一下《青岛市南中片各小学历年分班数量》,大学路小学的分班数量可以追溯到2007年,其余几所小学目前只追溯到了2013年。


从中小学分班数字看青岛学区版图变化(一)


我们可以看到市南中片从2013年-2019年这7年间,招生班级数量比较稳定,在32-37个班之间徘徊。2017年对于大学路小学来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班级数量趋向增加,之后班级数量开始减少。而2015年对于莱芜一路小学来讲,也很重要。从这一年开始,莱芜一路小学班级数量开始增加。而其他小学招生班级基本上变化不大。为什么会是这样?不用我多讲,我想原因大家也都明白。


让我们再看一下《青岛市南中片各中学历年招生人数》。

从中小学分班数字看青岛学区版图变化(一)


市南中片7所小学的学生,2012年-2019年之间平均每年约有204名同学派位进入青岛实验初级中学。每年派位进入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的人数不同,最多的一年232人,最少的一年171人。而市南中片的3所中学,每年从别的片区招收的特长生、艺术生差不多也有200名,两者的人数几乎相当,所以7所小学招生的人数,基本上相当于3所中学招生的人数。


在《青岛市南中片各中学历年招生人数》这张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


1)2015年小升初的人数与上年相比,由1552人降为1184人,突降23.7%,而小学班级却没有大的变化。我想可能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①与国内的人口变动有关,2009年的适龄入学儿童急剧下降。这个原因的可能性最大。

②学校因为编制的原因,不能因为学生数量的减少,而裁减教师的数量,相应小学纷纷改为小班制来应对。

③因为恐惧2008年奥运会后,F价会回调,购买需求减少。


我们有时候经常看到某某学校实行小班制,实际上,大多是学校为了因应情况变化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比如:预测学校招生规模要扩大,就得扩招教师队伍,在学生人数还没有上来的时候,只能实行小班制,而不能等到学生人数上来以后,再扩招教师。


2)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度过了2015年小升初人数的最低点之后,市南中片小升初的招生人数又缓慢回升。回升过程当中又有波谷的出现,但是学生人数始终没有突破1600人。


2019年小升初(2013幼升小)之后的学生人数波动,可能更多地与F价有关。目测人数波动始终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既没有突飞猛涨,也没有急剧下降。


未来市南中片如何演化呢?我想了想,最后觉得还是不要仓促地下结论。还是让时间来给我们揭开答案,让我们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