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钓鱼人要面对的“毒”太多!红虫病、香虎手不可怕,怕的是“入坑容易出坑难”。

这段时期,一场意外的风波,让无数钓鱼人感觉就像笼子里“被囚禁的鸟”一样,已经忘了每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除了吃,就是睡的日子,过起来也是乏味无趣。既然钓不成鱼,那就待在家里做一些总结吧。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无数人意识到讲究卫生、远离“病毒”的重要性。对于钓友们来说,当然也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在日常的钓鱼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毒”!今天,笔者就来和广大钓友们一起探讨一下。

1,最容易被忽视的“毒”——鱼饵

钓鱼这项运动,已从当年挖一把蚯蚓,拿一根破竹竿,发展到集各种精良装备为一体的一种“烧钱”比赛。各种商品鱼饵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在使用鱼饵的过程中,大家也往往会忽视鱼饵本身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些劣质鱼饵,里面往往添加了不少化学用品,长时间用手搅拌、揉捏,就会发现手上慢慢开始发痒、脱皮。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就是饵料中添加了劣质的原料——香虎。香虎原本是一种香体诱鱼剂,添加到饵料中可以增加诱食效果。但不排除一些不良厂家将工业合成的香虎添加到鱼儿中,让不少钓友染上一双“香虎手”。

因此,在使用商品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饵的时候最好戴上手套。作钓的时候,旁边要放一条湿毛巾,及时清理手上的鱼饵残留,减少其对双手的腐蚀。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2,不得不防的“毒”——红虫病

很多钓鱼人都喜欢使用红虫,它的诱鱼效果确实很好。但使用这种虫子钓鱼的时候,如果手指不慎被鱼钩刺破,或者手上有伤口的话,直接和这种虫子接触,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因为红虫本身的生存环境也比较恶劣,其身上也携带不少细菌。钓友们在使用红虫作钓的时候,最好是戴上皮手套,避免和红虫直接接触。

3,不要主动招惹的“毒”——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众多不明病毒的载体,野钓的时候难免会在野外碰到一些小动物,切记不要去招惹它们,比如老鼠、野兔、蛇以及土蜂等。它们除了携带一些不明病毒外,有的本身还有“毒”,比如土蜂,一旦招惹它们被蛰到的话,甚至有致命的危险。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钓鱼本是娱乐,如果因贪图“搞野”而因小失大,实在不值!在这里重点提醒一下,喜欢“搞野”的钓友么要当心了。

4,最不常见的“毒”——不明细菌

除了野生动物外,鱼类也会携带很多细菌或病毒,不过大多数都是安全的。但也有一些不明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构成较大威胁。譬如,在2020年1月初,湖北汉口市民周先生在洗鱼的时候,大拇指不慎被鱼刺扎破,刚开始没有在意,但过了几天便开始红肿,到医院就诊时确认感染了“类丹毒”。

好在是汉口这位市民由于及时治疗而保住了手指,但下面这位就没那么幸运了。在2017年,广东市民朱先生不慎被鱼刺扎破,意外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由于救治不及时,被迫进行了“截肢”。小小的一根鱼刺,惹出这么大的麻烦,可见鱼类身上也可能携带着一些可怕的细菌。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因此钓友们在作钓时,一旦被鱼扎破手指,一定要及时处理,不可麻痹大意。尤其是遇到黄辣丁、罗非、鳜鱼等本身带有毒腺或毒刺的鱼类,更是要小心为妙。

5,最难根治的“毒”——钓鱼成瘾

最后一种“毒”对钓鱼发烧友来说,是再常见不过了。一年360天,一多半时间可能就是在钓鱼的路上。白天钓了晚上还要钓,几天不钓鱼就浑身上下不得劲。外人看了可能不太理解,常常把这些钓友称为“鱼疯子”。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但对于钓鱼人来说,野钓也可以说成是与一种与自然的对抗,里面饱含着成就感、征服感,那种钓到大鱼的心情,不啻于中了百万彩票,这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用钓友的话来说,就是:

你只看到我那满满的钓箱,却没看到我长夜中孤独的蓝光;

你只看到我飞鱼入户,却没有看到我老茧布满手掌;

你可以轻视我的满身泥泞,但我会给你证明什么叫弯弓直击大江!

钓鱼人要面临的五种“毒”!“钓鱼成瘾”最难根治

在钓鱼的道路上,以上几种“毒”钓友们需要加以提防。但不得不说,“钓鱼成瘾”是最难根治的一种“毒”,红虫病、香虎手不可怕,怕的是“入坑容易出坑难”!钓友们在享受野钓乐趣的同时,还需把握好一个“度”字,避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要陷入“钓鱼穷三代”的尴尬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