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著道袍像

傅山,人生的前37年是在明王朝的餘暉中度過的。對傅山而言,改朝換代無疑是天崩地裂般的事情,他在《甲申集·甲申守歲》中寫到:"三十八歲儘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

傅山的後半生則是清王朝剛剛建立的40年,幾乎每天都有野蠻鎮壓、屠殺掠奪發生,抗清義軍仍再頑強戰鬥,清廷又對漢族知識分子實行文字獄或收買籠絡。跌宕起伏的人生造就了他獨特的個性,也成就了他的書法創作。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雨中花鴨圖》 山西博物院藏

清代史學家全祖望所著《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記載,傅山曾於崇禎年間曾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發動諸生數十人上書為山西提學袁氏訟冤,勇挫閹宦權奸,後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

明朝滅亡後,又與顧炎武等人秘密從事反清活動,並曾被捕。在獄中“抗詞不屈,絕食數日,幾死”。

康熙年間,朝廷開設博學鴻詞科,傅山時已七十二歲,地方官逼其進京應試,他稱病不去,官吏竟派人把他連床一塊搬走,至都門外三十里處,傅山抵死不入城,朝廷特封其“中書舍人”放還,他既不謝恩,亦不接受,出京時,送行者不計其數,其性情志節就是如此剛烈。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作品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草書《歸去來辭》

明末清初的社會動盪也促使了思想的活躍,文學藝術領域掀起了一股以明朝遺民文人士大夫為代表,崇尚"高古奇逸"的浪潮,誕生了一批特立獨行的書畫家,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傅山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梁啟超將傅山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同列為"清初六大師"。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書畫合冊 紙本冊頁 山西博物院藏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書畫合冊 紙本冊頁 山西博物院藏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丘壑磊珂圖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崛圍紅葉

在書法史上,傅山提出了著名的"四寧四毋"的書學主張——即"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這說的豈止是書法奧秘,也是其為人準則。傅山在中國書法美學理論探索與研究的道路上獨闢蹊徑,影響可謂深遠。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代表作品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代表作品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楷書臨諸家書》

傅山在20歲時就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傅山所處那個時代,書法講究個性,而他的作品正是充滿了恣意張揚。

傅山楷隸行草諸體兼擅,楷書端莊遒勁,剛健有力。草書筆勢雄渾,線條婉轉飄逸,點畫頓挫抑揚,富有浪漫色彩,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草書《醉後浪書》

傅山是明末清初之後僅存的草書名家,同時他也是最早探索碑學書法的人,他的作品代表了一個時代。

傅山是繼顏真卿之後,再次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憑高瞰迥天怡心》山西博物院藏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草書臨王羲之《伏想清和帖》 山西省博物院藏

傅山賣字,但並不貪,賣到一定程度就不賣了,價格也定得不高,所以他並不富,有時候甚至可以說很窮。

在傅山看來,鬻字謀生是件可恥的事,然而時局動盪,為了活下去還是要“沒出息”。雖然處於困頓的時代,但是讀書的目標還是一樣。他在遺訓中說到,“人世間能留存下去的,文章而已。”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 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詩軸

傅山的草書固然氣勢磅礴,但他的手稿也極富書卷氣,放鬆隨意之中盡顯功力。當代也有很多人按照古人信札來創作書法作品。

但這種做給別人看的形式並沒有什麼意義。傅山的放鬆是內心自然的表達,而非刻意為之,這是學不來的。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作品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傅山《金剛經》

傅山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是數百年都難得一見的全才,然而他卻把身外之物看得極淡,為民解憂、貫徹自己的心中正道才是他追尋一生的理想目標。所以貫徹在他書法和繪畫裡是他最純粹的精神寫照。

(先賢名家)傅山: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歷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盧劍利糸資深新聞人,書畫評論人,30年新聞文化與書法實踐,著述有《名人與書法》、《硯邊雜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