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中國現在的成功建立在龐大的出口額上,滿載的波音747飛機正飛往世界的各個地方。中國的中產階級已準備好跟隨中國製造的商品暢遊世界,同時中國也在修建數以百計的新機場為他們送行。這是過程,還是開始進入尾聲?

中國經濟按照“中國製造,世界暢銷”這種方式運營了30年,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更好、更廉價的商品,而恰恰是我們這些人在購買。中國有1.4億農民工,這幾乎是全美製造業就業崗位的10倍。中國工廠幫助6億農民脫離貧困,並創造出史上最龐大數量的新興中產階級。

其實,我們應該更密切地關注中國的銷售,而不是生產。在此之前,很難想象中國會躍升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這並不是因為貧困或政治原因,而是因為創造“世界工廠”需要的基礎設施尚不存在。中國的海港能夠處理數量巨大、價格低廉的商品,如衣服、玩具或鋼材等,但是隨著中國工廠的精細化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品需要通過航空來運輸,以滿足產品在價值和緊迫性方面的需要。中國在鋪設美國人十分羨慕的高速鐵路的幾年前,就已修建了各種打破紀錄的機場在還沒把國內各城市連接到一起之前就先將工廠推向了世界。一部iod經香港抵達美國,歷經約13000千米的旅程,所花費的時間不超過48小時;而組裝線上的工人們,要回到幾百千米以外的家鄉則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中國正在採取補救措施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修築數千千米的公路和鋪設數千千米的鐵路之外,數以百計的機場和數十座航空大都市也正在建設。目前,中國還計劃建設數以百計的城市,用於安置未來新增的4億進城的農民工。這一切放在一起,勾勒出了中國未來的藍圖,這些建設甚至可以給最偏遠的窮鄉僻壤提供一扇瞭解世界的窗口。中國正在將卡薩達的航空大都市模型做到極致,達到世界水準。中國建築工人已不滿足在國內建設機場,他們正努力在非洲和巴基斯坦建設機場,沿著新絲綢之路設置航站,然後將石油和礦物資源帶回中國,並轉化成為商品。

世界工廠——深圳

製造-組裝-設計與包裝-基於理念的製造,“信用卡企業”

從香港進入內地,好像從發達地區進入了發展中地區,從摩天大廈林立的城市進入到不斷向外大規模拓展的工業城鎮,從珠江三角洲一帶一直向內陸延伸了160多千米。利亞姆·凱西像通勤一樣往返於兩種巨大差別之間。

凱西被詹姆斯·法洛斯在《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採訪中叫作“中國先生”。他是第一個成功融入珠江三角洲那些隱蔽的工廠中的西方人。凱西和他的公司( PCH International)並不被西方公眾所知曉。但是在他的客戶中,那些從事筆記本電腦、MP3播放器、手機、相機、服務器等銷售的公司,以及幾乎所有內部含有芯片產品的公司,提起他無人不曉。相反這些公司,他都叫不上來名字。在凱西建在深圳的工廠裡參觀時,我見到了我那些寶貝的“出生地”。我在亞馬遜網站上買的,從中國運到洛杉磯、孟菲斯和路易斯維爾的商品,源自凱西及其同行競爭者。

凱西告訴我這些貨物的真實成本。他設計了一個小的計算工具,可以把一切能想到的變量計算進去,如正在洽淡中的產品的重量、體積、價值以及數量,產品的採購和生產週期,運輸時間,保質期,交付給供應商和自己收到貨款之間的時間差,在此期間的資金成本和收益。換句話說,是在計算當下速度值多少錢。計算結果是越慢越費錢。唯一比離開香港的聯邦快遞777貨機更快的,是貨幣的流通速度,凱西最不願為水路運輸所花費的漫長時間買單。商品一離開工廠就開始陳舊、貶值,他稱之為“收入蒸發”。凱西一邊計算數字,一邊嘀咕:“空運是個解決方式,我們喜歡生產可以空運的商品,我們在深圳製造,接著兩天後它們就在紐約了。通常,我們的頭號貨幣是時間,其次才是美元。

過去的20年,中國的經歷就是“次日達”航空快遞的經歷。以這樣的速度、適當的零售價格,這裡可以生產出任何商品,如所有型號的平板電視、計算機,再空運給任何一個地方的客戶。所需的僅是一家工廠,或是一個像凱西這樣的人來組織協調。如果中國像我們一樣出口的是思想理念,那麼未10年中國將勢不可當。全球經濟不景氣正在加速這種轉變。被很多潛在的客戶拋棄後,像凱西這樣雄心勃勃的公司開始改革創新。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深圳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深圳

兩個故事都是從深圳開始的。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在其告別之旅途經深圳時說,致富光榮。若干年後,利亞姆·凱西於1996年來到了深圳。1980年,深圳這個沉睡的漁村被選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邀請外國公司到此辦廠。寬鬆的政策和低稅率使珠江三角洲一帶轉變為“世界工廠”,促使深圳變為不夜城,發展速度是過去的200倍。如果說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摩天大廈象徵著中國的未來,那麼深圳則是中國典型的速造城市。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珠江三角洲一帶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新興發展地區,在這個不到中國總面積1%的土地上,湧入了全中國5%的人口,他們創造了全國20%的GDP,40%的出口量。僅一個坐落於深圳郊外的工廠——富士康,就負責生產、組裝全世界大部分的 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iPod播放器、門S遊戲機、任天堂電腦遊戲機、 Kindle電子書閱讀器。顯然你被希望最好不要了解這些。鼎盛時期,大約有32萬名員工在組裝線上忙碌,並在工廠提供的集體宿舍裡休息。

凱西認為中國的優勢不是廉價的勞動力,因為河內和胡志明市可以承受更低的工資,真正的優勢是中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資源更豐富。這為像深圳這樣的城市提供了其他製造中心所無法比擬的“新陳代謝”速度。比起賽格電子市場,東京的秋葉原都黯然失色,這裡像是硬件玩家的天堂。凱西的一位客戶服務高級工程師在其博客中寫道:最近一次旅行中,發現了一個從沒見過的地方,十分令人震驚,“你可以想象一個市場,面積有體育館的2倍,4層樓那麼高,只賣手機的零部件(當然也組裝手機)。我聽說中國每年生產5億部手機,直到漫步在這個市場裡,我才確切地感受到這個數字一點都不誇張,能想到的製造手機所需的一切東西,這裡都有,空白電路板、半裝配品、外殼、測試儀器、集成電路片、電池、液晶顯示屏、拆散的零件等”。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深圳華強北賽格電子市場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深圳賽格電子市場

產業集群與航空貨運的結合,創建了一個循環反饋機制,使得這些工廠覆蓋整個珠江三角洲,可以為整個世界供應商品。世界上幾乎1/3的記錄磁頭和16的鍵盤是在東莞製造的。東莞市位於深圳以北,20多年前是個漁村,現在比芝加哥還大。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珠三角地圖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東莞

這些快速形成的大城市的出現是必然的。即使不在這裡,也會在其他地方出現。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中國大城市的建設規模之大、建設速度之快,得益於規模效益的迅速增長。世界銀行稱,低廉的交通是這種增長變為現實的原因,而噴氣式發動機是形成低廉交通的催化劑。預計這也許是迄今為止遠程運輸中最有意義的革新。

接下來,城市開始專注於供應鏈上的某一環節,形成集群,不斷增大規模。在中國,這種集群的規模要更大些。世界銀行推斷,運輸成本下降,規模效益增長,意味著生產可以在更大空間內佈局。事實上,正是噴氣式飛機成就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如何成就的呢?世界銀行提出一個公式:供應鏈+集群+空中實力〓城市的生產力

。多大規模算是過大規模,這個問題尚無明確答案,世界銀行也不清楚是否有上限。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城市變得越大,世界就變得越小。

例如,凱西提出了一個大計劃:在中國滿足他所有的美國客戶的要求,不僅僅是通過互聯網送達的個人訂單,還有其公司供應鏈的所有末端。凱西將貨品直接運到商店,而不需要倉庫進行存儲。他用深圳取代相隔1萬多千米的孟菲斯。凱西聳了聳肩說:“在深圳開展業務要比在孟菲斯便宜得多。”凱西自主研發了跟蹤軟件,可以敏捷地將GPS數據和條形碼與運輸貨物的每架飛機、每一艘輪船和每一輛貨車實時對應起來。凱西解釋說:“世界非常小。當空客A380投入運營後,將會有更多的空間用於運輸,我們會佔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對此他並沒有等待很久。幾個月後,股市大跌,工廠開始關閉,大批美國人失去了他們的家。經濟危機最亞重的時候,中國的出口額下降了25%。亞洲航線的航班只有一半的載客量。

凱西問我:“如果你是個只有幾百萬美元啟動資金的新手,正在盡力開闢市場,是把資金投入工廠或倉庫,還是投在設計者身上,或是投在新技術上,哪一種方式更好?”起步不需要幾百萬美元,有的時候只要一張信用卡。我的一個老合作伙伴納撒尼爾·懷斯,他以前是《時代》週刊的編輯。幾年前他開發了一個叫“迷你分享”的交互設備,該設備可以使兩臺iPod不用電腦就能共享音樂。開始他們想要賣這個創意,但是沒有買家,懷斯就用信用卡在珠江三角洲租了一家工廠。

凱西告訴我:“中國是個好地方,就像住在一個附近有很多像金考公司這樣的圖文快印巨頭的地方一樣。你不必是個產品包裝設計專家,附近有公司替你完成任務。也只有在中國,拐角處就一定有公司能打印出電路板。”想要找到這個公司,最快的方法就是登錄阿里巴巴網站,該網站專為廠家和批發商提供服務,是中國最大的一站式電子商務服務網站。在這個網站上,搜索能給你生產產品的廠家,然後發出即時信息詢問報價。阿里巴巴的聊天程序能進行英漢互譯,語言也就不是問題了,你很快就能收到回覆。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網站www.alibaba.com全球最大的B2B平臺

以“迷你分享”為例,每臺裝置上電路板、電池和備用零件的費用加起來大概是35美元。而每臺的批發價是65美元,零售價是99.95美元,這意味著約1/3的價值出自中國,另外約1/3屬於像 Sky Mall這樣的電子商務零售商,剩下的就是屬於發明者的純利潤了,發明者的個人貢獻是富有彈性、心照不宣的。

“迷你分享”是“微笑曲線”理論的一個真實案例。當你用圖表示中國製造的產品在整個生產週期上的附加值(利潤)時,就得到一條微笑曲線。首先是品牌(如蘋果),其次是理念(如平板電腦)、界面外觀和工業設計,接下來是準備零部件、大規模生產、組裝(如由富士康組裝),然後是運輸和管理,最後是銷售和售後服務(如蘋果公司或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如果你注意一下曲線上的利潤分配,會發現開始時高,中間最低,到結束時再次升高,看著像個笑臉。美國的企業位於笑臉的酒窩位置,珠江三角洲就是嘴巴的最中間。還記得“ Designed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加利福尼亞設計,中國組裝)”的說法嗎?你更願意處在笑臉的什麼位置呢?中國的長期目標,就是通過政策培育自己的企業家和自主品牌,爬升到“微笑曲線”的兩端。這是中國企業與西方集團建立合資公司的動機,也是中國對仿造品和低價品採取寬鬆政策的原因。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經濟學中的微笑曲線Smile Curve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微笑曲線Smile Curve

生產“迷你分享”等產品的過程中,美國的相關製造企業並沒有受到影響,因為這完全是獨創的。這些理念通過企業家勇氣、珠江三角洲黑箱,以及兩者之間的空中橋樑,最終才形成產品,否則可能永遠不會產生成品。雖然有2/3的財富流回了美國,但珠江三角洲工廠的企業家們也是白手起家,創造了財富。

凱西在電腦上製作了一個地圖,在好似得了“硬化症”的珠江三角洲交通圖上標出了他數據庫裡的每家工廠。他隨意選了兩個工廠,指著東莞周邊的一片路說:“1996年的時候,從這兒到這兒要4個小時。”點擊了一下後條高速路出現了。“2001年,要45分鐘。”但是交通“堵塞”的速度超過了下“支架”的速度。“2003年,又要兩個小時了。現在又有一條新的高速路只需要20分鐘。”這次能撐多久,他也說不準。

神達電腦已經放棄了陸路,改走水路,將貨物沿珠江順流運下,到達入海口的香港機場。香港國際機場的建設耗資200億美元,大部分建在人工島上,隧道、橋樑、高速公路和鐵路將其與九龍相連。如果不是金融危機讓中國出口猝不及防,香港機場再多處理幾千噸貨物,便可超過美國的孟菲斯機場,成為世界最繁忙的貨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緊隨其後。但是與聯邦快遞總部不同的是,香港機場缺少夜間作業。它的貨物悉數流往一個方向:西方國家。

有說法稱香港機場要填海建造第三條跑道,但那可能至少耗時12年。香港的一位聯邦快遞主管告訴我:“作為出口門戶,香港終將因容量和成本問題而衰落。”中國民航局的官員也認同這一觀點。

中國民航局決心加快建造跑道這一進程,於是在2005年同意聯邦快遞的個轉運中心落戶在珠江三角洲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轉運中心2009年2月啟用,取代了在蘇比克灣的轉運中心成為聯邦快遞最大的海外基地。在轉運中心尚處於搭建雛形階段時,我去參觀過,全部是鋼樑和螺紋鋼,工程師很忙碌。首先,他們要抽乾遍佈這裡的水塘,這是這個地方沒有興建高樓大廈的唯一原因。然後,他們將河流改道,鋪填溼地,將混凝土壓人地下的陷坑。聯邦快遞同樣也開始促進中國的法律變化,希望改變航空慣例及法規,以便讓自己的航班數目不受限制。按照常規,這需要一年的反覆磋商,涉及100多個承運商和政府機構。一旦獲得“綠燈”,連接轉運中心和珠江三角洲工廠之間的6車道高速公路,會在6個月內完成建設。

這個項目總支出預計達3億美元,對於這個廣州市北邊40千米的衛星城而言,是個“大便宜”。整個規劃區比香港、澳門加在一起還大,第一個路標從機場髙速路上就能看到,一路延伸的高速路像杜勒斯收費公路一樣。一位民航局官員在廣州對我說,建造航空大都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然增長,機場只要吸引旅客就可以了;另一種方式是規劃引導,現在我們正處在規劃個航空大都市的過程中,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航空大都市。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廣州白雲機場聯邦快遞轉運中心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聯邦快遞


航空大都市 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31中國航空大都市(上)

廣州白雲機場聯邦快遞轉運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